T.S.艾略特文学思想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五、艾略特文学思想的独特地位

如果说20世纪英美文学的天空星光灿烂,那T.S.艾略特是其中最熣灿的一颗星星;如果说20世纪英美文学是连绵起伏的一片高原,那艾略特可以称得上高原上屈指可数的高峰。“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一位诗人能有十年影响力已是佼佼者,艾略特在20世纪20年代成名于欧洲,其强劲影响力持续到70年代,达半个世纪之久。有研究他的人干脆将书名定为《艾略特和他的时代》,因为作者罗素·克尔克(Russell Kirk)认为艾略特影响了一个时代。此外,迄今艾略特的诗歌与评论名篇已被列为大学文学教材必选篇目。

作为现代主义文学开拓者,他与同时代的作家的确开创了一代新的文学作品与范式,哪怕是在反现代主义文学的后现代主义文学,他也是重要的对话者。那么,为什么他影响如此久远?与他同代的大作家诗人如W.B.叶芝(W.B. Yeats)、詹姆斯·乔伊斯(James Joyce)、厄内斯特·海明威(Earnest Hemingway)、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都是现代主义大师级人物,他们中不乏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他们的文学作品影响力不亚于艾略特,但他们在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肯定不及艾略特。艾略特是集诗人、批评家、戏剧家为一体的大人物,是个全能高手。而且他学养很好,是学者型的诗人。他的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如鸟之双翼,相得益彰。文学批评为创作正名,提供理论依据与支撑,而创作又为理论进行实践,展示出范例。理论之树常青,而创作之树又能绽放新芽。这两者交融生长,构成蔚为壮观的艾略特文学思想,奠定了艾略特在英美文学史上的文学霸主地位。

西方著名文论家韦勒克在其巨作《现代文学批评史》中论述艾略特时写道:“T.S.艾略特是英语世界20世纪迄今最重要的批评家。他显而易见地影响了他那个时代的文学趣味。”[24]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评价他:“在艾略特的诗歌和散文中有一种很特殊的声音,这种声音使我们这个时代不得不加以重视,这是以一种钻石般的锋利切入我们这代人的意识的能力”。[25]“要真正了解艾略特,总是会遇到需要解决的难题,还有需要克服的障碍,但这样做又是令人鼓舞的。这位在写作形式激进的先驱,当今诗歌风格整个革命的创始人,同时也是一个具有冷静推理和缜密逻辑的理论家,他从不厌倦地捍卫历史的观点以及为了我们生存而存在的固有道德规范的必要性。”[26]要说一个人改变一个时代的文学评价标准与审美情趣,这不是轻易可获取的殊荣,必须要有说服他人的创新而坚实的理论体系,否则只能昙花一现。艾略特在世时就有人说他是现代批评的鼻祖,并说他是美国新批评和现代主义的肇始者。艾略特对此并不同意,他说自己从未有意建构完整的批评体系,虽有一些凑合的批评概念和说法已被大家认可,但他自己最满意的文学批评是对他喜欢且影响他最深的诗人、戏剧家作品的评论。这当然是他的自谦之词。艾略特不像一些学者那样专门著书立说来建构其完整的理论体系,但是通过阅读艾略特的论文与选集,我们不难从中发现一个属于艾略特自己的完备的文学批判体系。

艾略特立足于“传统”,视文学为融过去与现在为一体的有机整体,从宏阔的视野来亮出现代主义文学标准,然后就此提出文学批评思想、现代诗创作原则与手法,如“非个性化理论”、“寻找客观对应物”、“感受力脱节”、音乐的应用、自由诗的建构、好诗与次要诗的差别、经典作品的标准等,进而又关注文学与道德和宗教的关系、文化的定义、文化批评的重要意义、文学与教育等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的深层次问题。他的文论丰富而多彩,然而对照他全部作品阅读,只要稍微整理,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便可呈现出来,这是艾略特胜过同时代作家之处。他学养深厚,思想博大精深,值得学者去挖掘探究。随着时间的推移,艾略特注意到自己思想繁杂丰富,故有意将自己类似的文论的选题成册。他的文论选集有两本颇为流行,一本是他自己编选的《论文选集》,1950年出第二版,此版新增了四篇文章,这选集主要是艾略特1917年至1936年的文论;另一本则是约翰·海伍德编选的艾略特的《论文选集》,该书除了编者海伍德作序介绍之外,主要包括文学批评和社会批评两个部分。

此外,还有弗兰克·克牟德(Frank Kermode)编辑并作序的《艾略特论文选集》。艾略特还曾将自己发表的文章与讲演按照内容先后分类出版,包括:《圣林:关于诗歌和批评的论文集》,《诗歌的用途和批评的用途》 (源于艾略特在哈佛大学系列讲座),《批评批评家》,《论诗歌和诗人》。

艾略特在论《批评家和诗人约翰逊》和《批评的界限》中提到约翰逊、德莱顿、柯勒律治、庞德属于诗人批评家,在他看来,他们影响了他们各自时代的文学趣味和范式。如此看来,艾略特将自己与他们归为一类,也是恰如其分的。

1928年是艾略特人生的转折点,他加入了英国国籍,并皈依了英国国教。这一年也是艾略特的个人精神和思想的转折年。艾略特的思想转变也影响了他的诗歌创作。从诗人1928年以后的作品来看,诗人在关注文学批判的同时也开始逐渐注重文化批评,如: 1928年发表的《为兰斯洛特·安德鲁斯》, 1931年的《兰贝斯之后的思考》,1933年的《追求异神》,1939年的《基督教社会的理想》,1948年的《关于文化定义的札记》。艾略特将批评家分为几种:为兴趣而作的,学者型的,还有诗人批评家。艾略特将自己划为诗人批评家。他的意思是诗人是主业,批评家是副业。弗兰克·克牟德则认为艾氏这种说法欠准确。克牟德认为艾略特的批评论著和诗人的诗歌创作同样出色。其实,综观艾略特全部作品,从数量上看,他的批评论著还稍多于他的诗作和戏剧,从影响力来看,他的诗歌虽然可以说开一代诗风,但他的批评论著不但是现代主义文学的纲领性文件,而且引领了文学和文化批评领域几乎整整一个世纪。


[1] 钱基博著《中国文学史》,中华书局1993年版,第1页。

[2] 〔南朝〕萧统编《文选》,李善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2页。

[3] 钱基博著《中国文学史》,中华书局1993年版,第1—2页。

[4] 钱基博著《中国文学史》,中华书局1993年版,第2—3页。

[5] 钱穆著《中国思想史》,台湾学生书局1988年版,第1页。

[6] 葛兆光著《思想史的写法——中国思想史导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4页。

[7] [法]安德烈·纪德著《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六次讲座》,余中先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19年版,第44页。

[8] 敏泽《关于中国文学思想史问题》,《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6期。

[9] 敏泽著《中国文学思想史》,湖南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8页。

[10] 敏泽《关于中国文学思想史问题》,《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6期。

[11] [英]拉曼·塞尔登等编《文学批评理论——从柏拉图到现在》,刘象愚、陈永国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8—35页。

[12] 参阅敏泽《中国文学思想》,湖南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青木正儿《中国文学思想史》,开明书店1977年版。

[13] [俄] 别林斯基著《别林斯基玄机》第3卷,满涛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年版,第574页。

[14] [美]勒内·韦勒克著《批评的诸种概念》,丁泓等译,四川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第36页。

[15] 李敬泽“实录:李敬泽从批评家的角度谈文学”,《新浪读书》(2012—10—31)。http://book.sina.com.cn/news/a/2012—10—31/1633355354.shtml

[16] 刘红红《文学批评的学科定位——对“文学批评是一门现代学科”的认识》,《内蒙古电大学刊》2008年第11期,第41—42页。

[17] 刘红红《文学批评的学科定位——对“文学批评是一门现代学科”的认识》,《内蒙古电大学刊》2008年第11期,第41—42页。

[18] [俄]车尔尼雪夫斯基著《文学论文选》,辛未艾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版,第770页。

[19] 唐诗人、蒋述卓《文学批评与思想生成——建构一种广阔的文化诗学理论》,《文艺研究》2019年第4期,第5—15页。

[20] 南帆《批评抛下文学享清福去了》,《南方》2008年第3期。

[21] 李舫《莫言:希望把对我的关注变成对当代文学的热情》,《人民日报》2012年10月19日。

[22] 朱立元著《当代文艺理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95页。

[23] 转引自徐葆耕编《瑞恰兹:科学与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9页。

[24] Rene Wellek,A history of Modern Criticism: 1750—1950, vol 5, New Haven and London:Yale University Press, 1986.p.176.

[25] [英]托·艾略特著《四个四重奏》,裘小龙译,漓江出版社1986年版,第279页。

[26] [英]托·艾略特著《四个四重奏》,裘小龙译,漓江出版社1986年版,第28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