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概念系统与词义系统
词汇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多层面网络系统,我们不可能只从一个角度就概括出词汇系统的全貌,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研究词汇这个大系统的主要和核心的层面来进一步认识其他层面,从而把握整个词汇系统。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系统并非独立自主的,其背后还潜藏着一个概念系统,这个系统来自于人类对外部客观世界的经验和认知。人们认知世界的表征是词汇,认知世界的实质是词义,因此词义也有其一定的系统性。不同的词在词汇系统中各有自己的位置,互相联系而形成词义系统。词义系统具有很大程度的开放性,内容复杂,既受客观事物系统的制约,又受人的心理与认识机制的制约。
概念系统和语言系统在思维中互相连通,形成动态的、可进行生成和理解操作的系统。词和概念之间往往存在着形式和内容的对应关系,即词是表达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词所表达的逻辑内容。[4]概念具有全民性,不管古今方俗,而词具有古今时代性和方俗文化性。词义演变过程中,旧义与新义之间的概念联系是在人类认知方式的影响下产生的,而新义的创造过程、为人们所习得和接受的过程是依靠联想、类推、范畴化等人类一般认知机制来完成的。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认识新的概念时,往往会参照自己熟知的概念来认识,形成一个不同概念之间相互关联的认知方式,从一个认知域延伸到另一个认知域中。不同的概念通过整合形成由相关、相似、相类联想构成的网络状词义系统。[5]同一概念的词语类聚相当于一个词汇场,每个词语类聚中的成员来自不同的历时层面,各成员又有各自的组合,在类聚中形成互补关系,词义系统则由一个个概念词语类聚互相关联构成。人类的这种认知方式投射在词汇中就是将词按照各种不同的语义关系联系起来,以若干有限的枢纽性的概念范畴来统摄无限的具体意义,形成一个个词义类聚。
词义系统可以从不同角度划分成不同层次、不同特点、不同功用的各种子系统。如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为词与词之间的意义关系,一为多义词内部的意义关系。就汉语而言,多义的单音词内部有本义和众多引申义,有的还有一个或者几个假借义,以及由假借义产生的多个引申义。词的本义和引申义从平面上系联起来可以整理成一个连贯的引申义列,多义词的义位和同源词都可以系联在相关的义列中,形成一个词义系统。[6]
词义是在人们的使用中不断发展变化的,词义的演变是一个渐变的过程。词义演变作为词义系统动态性的具体表现,影响着词义系统的形成和发展。词义系统与语音和语法系统相比,具有很大程度的开放性,内容十分复杂,既受客观事物系统的制约,又受人的心理与认识机制的制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主观精神世界与客观物质世界的媒介,既有对客观实在的真实或接近真实的反映,也有对客观实在的扭曲的反映,还有仅出于主观的、强加于客观存在之上的反映,更有主客观融合在一起分不清彼此的综合性的反映。词义系统实际上是整个客观世界与人类主观精神凝结的体系,具有反映外界客观事物的功能。
词处于词义系统的中心位置,所以从认知的角度把握词的词义系统,可以说是词义系统研究的一个出发点。在人脑的词库中,词义占有重要的位置,而语义场的存储是词的重要存储方式。每个正常人的大脑中都有一个或大或小的词义系统。关于词汇的意义特征在人脑中是如何组织和表征的,目前的硏究主要有“层次网络模型”、“扩展激活模型”、“原型理论”等假设。[7]如层次网络模型认为,任何词的意义都以与其他词的关系而定,储藏在语义结构中的词是由一些具有复杂关系的节点连接起来的,每一个节点代表一个词或一个概念,它们构成一个具有一定层次性的系统。一些节点与其他节点处于同一水平层次上,但它们又处于一些节点之下,以及另外一些节点之上。这些节点所代表的概念按照这种逻辑的上下级关系组织起来,构成了一个有层次的网络系统。在层次网络模型中,概念按上下级关系组成网络,每个概念和特征在网络中都有其特定的位置,每个概念的意义或内涵则由该概念与其他概念和特征的关系来决定。又如扩展激活模型认为词汇是以网络关系的形式表征的,但其组织不具有严格的层次性,而是以语义联系或语义相似性将概念组织起来。在扩展激活模型中,概念的一个特征往往不只和某一级层面的概念相连。有些特征除了储存在高层次的节点上之外,还在和它们经常发生关系的词的节点上同时储存着。当激活一个概念时,该概念节点就被激活,然后沿着该节点的各个连线同时向所有方向扩展。
近年来心理语言学的硏究成果表明大脑词库中的词语包括相互独立而又彼此联系的形码、音码、义码等下位成分,杨亦鸣和曹明通过对12例汉语失语症患者的临床观察和测评硏究,指出“中文大脑词库同样存在着相互联系而又彼此独立的形、音、义等下位库”[8]。Aitchison在Words in the Mind一书中从语义联系的类型分析角度硏究了人脑中词库的语义结构,指出处于同一语义场中的词似乎是储存在一起的,同一词类的词语间的联系比较密切。[9]因此,我们可以说每一种语言都是由千百个不同层次的语义场组成的词义整体网络系统。这种词义网络系统类似于层次网络模型,可从词义的微观网络系统、中观网络系统和宏观网络系统进行描述。[10]
词义系统是词汇系统性的一种表现,由词与词意义之间的关系构成。在一个语言系统中,词义绝不是孤立的,而必然是一个系统。一个词的词义最初形成时总是处于原始的混沌状态,内蕴着人们对客观事物各种特点各自的不同认识,在交际使用中渐渐明晰,然后约定俗成而为大家认可。[11]词义的确立依靠两个因素:一是词义原型,一是词义在系统中的地位。词义的原型指词义所反映的某一类事物、现象中最突出、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一个或几个相对具体的部分或特征。同时,在某种程度上说,大多数词的意义和用法是受另一些词在语言中的存在或可用性制约的。词义系统中的各个词义按意义聚合成为若干有序的语义场,[12]按照一定的关系联结成一个整体,每个词的意义取决于同一场内其他词的意义。[13]
传统的语义场理论是基于共有义征而类聚的,共有的义征决定语义场成员的地位,识别某些义征的存在与否即可决定其是否处于同一语义场,因此语义场之间有明显的边界。一个词项或者属于这个义场,或者属于那个义场,同一义场内的成员地位平等。这种语义场所依据的亚里士多德的经典范畴,容易抹杀语义场中成员的复杂性的情况。原型范畴理论关注到了同一义场内各成员有时共同特征并不只一个,各成员按共有义征的多少从中心向边缘呈梯度排列,语义结构是以辐射性的形式出现的,具有连续标度的性质。同一语义场的成员地位不相等,具有等级差异。一个非线性的复杂系统语义场的边界是模糊的、不固定的、重叠的。这种把语义场视为一个原型范畴符合语义场系统的现状,也符合人的认知规律,发展了传统结构主义语义场理论。原型语义场理论将一个语义场的成员分为典型成员、一般成员和边缘成员,由典型成员得出语义场的典型语义信息和特征,而边缘成员的兼类特点则反映了场与场、范畴与范畴之间的关系,从而体现了整个词汇的词义系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