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汇学理论与应用(八)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五 结语

1.口语词系统相对于书面语词系统的层级度

口语词系统相对于书面语词系统的层级度,我们这里主要从共时层面来探讨。我们将口语和书面语之间的层级关系大体分为五级,即口语专用、口书兼用(偏口)、口书通用、书口兼用(偏书)、书面专用,图示如下:

从以上五个层级中,我们可以看出口语原型和书面语原型以及口书通用语之间的层级渐变状态。据Ф.П.Филин统计,口语和书面语中的“中态成分”即“口书兼用(偏口)+口书通用+书口兼用(偏书)”组成的通用语体各占其总数的75%,包括了一般交际用语的主要内容。陈建民也曾指出,口语和书面语“共通的句式是大量的,约占全部现代汉语句式的85%”,而口语中特殊的约占15%。在我们的语言生活中,有15%~25%的口语词和书面语词是原型成员,而大约有75% ~ 85%的口语词和书面语词处于不同层级的过渡状态,是偏口语语体的通用语体及偏书面语体的通用语体的中态成分,也就是说,在我们的实际语言生活中75% ~ 85%的情况下运用的是口书通用、口书兼用(偏口)、书口兼用(偏书)的通用语体。口语词相对于书面语词而言,凸显了不同程度的口语化特征,显示了口语词的层级度属性特征。

2.方言词系统对口语词系统制约力的层级度

现代汉语口语词系统在不同方言系统中的分布是有一定的层级性的。另一方面,现代汉语中不同的方言系统对现代汉语口语词系统的制约力也是有层次性的。我们根据《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对七大方言在42个方言点中的制约力进行统计发现,官话方言对〈口〉、〈方〉相变系统的影响力达到接近59.10%。除了官话方言外,吴方言对〈口〉、〈方〉相变系统的影响力也是较大的,占19.40%。七大方言中其他方言对〈口〉、〈方〉相变系统的影响力由强至弱依次为:赣方言(5.93%)>闽方言(5.21%)>湘方言(4.00%)>粤方言(3.95%)>客家方言(2.41%)。在〈口〉、〈方〉相变的系统变化中,官话方言和吴方言的影响力已经达到78.5%,其他五大方言相对来讲不够活跃,仅占到21.5%,可见七大方言系统对口语词系统的制约力也是有层级性的。七大方言系统对口语词系统的制约力的层级度如下所示。

3. 口语词系统内部口语词历时演变系统的层级度

口语词系统内部口语词历时演变系统的层级度问题,首先涉及的是口语词系统的历时来源问题。口语词历时态的演变会在口语词的共时态中形成积淀,不同的历时演变“口语化”的层级度在共时层面表现出不同的“口语度”,具体来讲就是口语词系统内部口语词历时演变系统的层级度。“口语化”不仅体现在口语词历时的演变中,而且也反映在共时的口语词的语言系统内部。口语词的共时形式是无法完全从口语词经历了的历时演变或正在经历的历时演变过程中分离出来的,口语词共时状态下的一些形式与结构是不断进行的历时态的口语化的结果。一个形式在口语化过程中所经历的不同阶段的形态可以在共时状态下并存、共现。每个不同口语化阶段的形式在共时状态下体现出不同的口语度,就是这个形式在口语词系统内部历时演变的层级度。

4.小结

语言是一个系统。根据哥德尔的“哥德尔不完备定理”, 系统的不完备使系统出现了“自相缠绕的层次”,系统的“自相缠绕的层次”使语言具有了模糊性和层级性。对于口语词系统模糊性和层级性的研究,从宏观层面来讲,我们提出了“层级度”的概念。在口语词系统模糊性和层级性的框架之下,口语词微观层面“口语度”的程度差异造成了口语词宏观层面“层级度”的梯度差别。

口语词系统的“层级度”是建立在口语词系统与书面语词系统以及方言词系统等互相参照、互相对比的基础上而提出的宏观概念。现代汉语口语词的“层级度”是既可以从口语词系统外部也可以从口语词系统内部来对口语词的层级性进行测评的宏观评价指标。

不论是从共时平面还是从历时平面来看,现代汉语口语词与书面语词、方言词以及文言词、白话词都是处于一个纵横缠绕的关系之中,它们都有各自的原型成员,同时还有缠绕交错的边缘成员,现代汉语口语词系统的层级度参数的研究,为我们进一步认识口语词、书面语词、方言词以及文言词之间的错综缠绕关系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参考文献

崔 卫 1998 《口语共性》,军事谊文出版社。

曹 炜 2003 《现代汉语口语词和书面语词的差异初探》,《语言教学与研究》第6期。

曹 炜 2004 《现代汉语词汇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

曹祝兵 2010 《汉语口语和书面语分裂原因之探讨》,《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5期。

陈望道 1962 《修辞学发凡》,上海文艺出版社。

戴艳琪 2008 《汉语口语与书面语的差异及其教学》,厦门大学硕士论文。

冯胜利 2010 《论语体的机制及其语法属性》,《中国语文》第5期。

冯胜利 2013 《语体语法和语体功能》,《汉语书面语的历史和现状》,北京大学出版社。

符淮青 2004 《现代汉语词汇(增订本)》,北京大学出版社。

贺俊岚 2008 《对外汉语口语词典的收词、释义、示例研究》,暨南大学硕士论文。

李 泉 2004 《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语体研究的范围和内容》,《汉语学习》第1期。

李 荣主编 2002 《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江苏教育出版社。

李如龙 《文言 白话 普通话 方言——汉语教学中一个根本问题》,《语言文字应用》第4期。

李熙宗 2005 《关于语体的定义问题》,《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期。

黎运汉 1989 《现代汉语语体修辞学》,广西教育出版社。

刘 艺 2010 《口语词语的界定及〈现汉〉(第5版)口语词语的量化分析》,《汉语学习》第1期。

马新军、王丽君 1996 《普通话的口语、书面语词汇分析》,《松辽学刊》(社会科学版)第2期。

施光亨 1997 《汉语口语词释例》,《语言文字应用》第4期。

苏新春 2001 《汉语词汇计量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

王福生 2002 《对外汉语教学活动中口语和书面语词汇等级的划界问题》,《汉语口语与书面语教学——2002年国际汉语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

王希杰 1983 《汉语修辞学》,北京出版社。

吴丽君 2004 《口语词汇与书面语词汇教学研究》,《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第3期。

武占坤、王 勤 1983 《现代汉语词汇概要》,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谢智香 2011 《论现代汉语口语词的特点》,《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期。

徐志诚 1991 《现代汉语口语词典》,辽宁人民出版社。

幺书君 2004 《口语体研究述评》,《海外华文教育》第1期。

尹惠贞 2006 《现代汉语口语词汇研究》,北京语言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2012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商务印书馆。

张志毅、张庆云 2012 《词汇语义学》,商务印书馆。

郑远汉 1998 《言语风格学》,湖北教育出版社。

周祖谟 1985 《词汇与词汇学(语言学常识)》,《语文学习》第9期。

[美]道格拉斯·霍夫施塔特 著 1984 《GEB——一条永恒的金带》,乐秀成 译,四川人民出版社。

[美]冯·贝塔朗菲(L.V.Bertalanffy) 著,林康义、魏宏森 译 1987 《一般系统论 基础 发展和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