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口语词演变的共时态和历时态的缠绕
口语词的共时态是由口语词历时态的演变形成的,而从另一方面讲,口语词历时态的演变也会在口语词的共时态中表现出来,词汇的“口语化”不仅体现在口语词历时的演变中,也反映在共时的口语词的语言系统里。一个形式在口语化过程中所经历的各个阶段的形态可以在共时状态下并存、共现。口语词的共时形式是无法完全从口语词经历了的历时演变或正在经历的历时演变过程中分离出来的,口语词共时状态下的一些形式与结构是不断进行的历时态的口语化的结果。
对于口语词共时态和历时态缠绕的研究,我们可以以口语词的共时态作为一个参照系来分析口语词历时态的演变规律。我们对《现汉》第6版中共时状态下的 “【瞅】〈方〉[动]看。”和“【瞧】〈口〉[动]看。”进行考察发现,这两个义位在我们所选取的历时的典籍《梦溪笔谈》、《全元杂剧》、《元散曲》、《水浒传》、《西游记》、《儿女英雄传》中都出现了,如下表:
注:表中“瞧”和“瞅”为动词,其统计数据在表示“使视线接触人或物”的义位上进行统计的。其中比例为“瞧”与“瞅”在典籍中的使用频率之比。
同时,我们又根据《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对这两个词在共时状态下的方言分布地域进行了考察,结果如下:
我们暂且不论这两个词〈口〉和〈方〉的标注是否准确,从另一个层面来看,我们考察的是现代汉语方言,这两个词在现代汉语官话方言以及其他方言中仍然使用,说明这两个词在现代汉语的共时状态下确实是存在的。对于历时态在共时态中如何沉淀以及历时态对汉语方言层面的影响等等,我们暂且不论,重要的是这两个词是共时态和历时态缠绕关系的集中点,体现了共时态和历时态的交汇。当然,历时态对共时态的汉语方言会有不同层面的影响,但这至少可以说明口语词的共时态和历时态的缠绕。这部分共时态和历时态缠绕的词,是容易发生变化的T层次的非典型成员,从而也显示了口语词的层级梯度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