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西周史丛考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夏商西周史丛考全本质检

七、对于《合集》第1402片的探讨

如果我们对于“王宾”卜辞的理解不至大谬的话,那么我们就会对于著名的《合集》第1402片(见附图七)的理解似可以前进一步。这是原载《殷墟文字丙编》的一个缀合龟版,其内容对于认识帝与祖先神灵的问题,比较重要,所以历来引起研究者的关注。我们先来看此版的下面几条卜辞:

贞,咸宾于帝。

贞,咸不宾于帝。

贞,大[甲]宾于帝。

贞,大甲不宾于帝。

贞,下乙[宾]于帝。

贞,下乙不宾于帝。

若从“宾”即“配”之意来理解,这些卜辞确实道出了“帝”的地位,表明“咸(大乙)”651、大甲、下乙(小乙)去世之后上天而配于帝,说明“帝”具有至尊的地位。然而,同版的其他卜辞似乎并不支持这一说法。同版的卜辞还有:

甲辰卜,贞,翌乙巳㞢于父乙。用。

贞,大甲宾于咸。

贞,大甲不宾于[咸]。

甲辰卜,贞,下乙宾[咸]。

贞,下乙不宾于咸。

这些卜辞表明商先王大乙(咸)具有和“帝”同等的地位,即被“宾”。这一点对于说明帝在诸神中的独尊地位不大有利。“宾”于帝的有咸、大甲和下乙,“宾”于咸的有大甲和小乙。综观此版卜辞,而不是只看涉及帝者,可以发现,此版卜辞不仅不大有利于说明“帝”的独尊地位,而且不大有利于释“宾”为配的解释,如果此版卜辞仅有“宾于帝”之辞,可以援引周代先祖神灵上配于天之说,说殷人先祖亦是如此。但此版卜辞还有“宾于咸”之辞,这于配天之说当是不大有利的。

那么,此版卜辞的“宾于某”应当是什么意思呢?

如果说把这里的“宾”理解为配不够合适的话,是否可以考虑像“王宾”类卜辞中的宾字那样理解为傧导呢?愚以为是可以的。

首先是因为此版卜辞围绕㞢祭展开,而㞢祭则是一种侑尸之祭,这与“王宾”类卜辞是合拍的。《合集》第1402片的全部12条卜辞都围绕着其第1条卜辞进行。这条是甲辰日占卜翌日(乙巳日)是否用为牲来㞢祭于父乙。关于㞢祭,专家多有解释,一般认为㞢源于献牛牲首之祭,作为祭名它可以读为“侑”。《仪礼·少牢馈食礼》载有侑“皇尸”的一个仪节:“又食,尸告饱。祝西面于主人之南,独侑不拜。侑曰:‘皇尸未实侑。’尸又食。”意思是说在祭礼上,多次被劝进食之后,皇尸向主人说饱了,不能再吃了。这时站在主人南边的祝官就独自劝尸再吃652,而不再行拜礼,只是说您还没有吃饱呢。于是尸便再继续进食。可见这里的“侑”就是劝皇尸进食之意653。卜辞中的㞢祭,可能与周代的绎祭相近似。周代绎祭是正祭之后次日举行,《合集》第1402片表明其正祭可能是甲辰日进行的,翌日才进行㞢祭,这与周代绎祭的择日情况接近。

其次,如果将此版的“宾”理解为“傧导”,那么诸条卜辞的意思就易于认识。此版卜辞实际上是在贞问大乙、大甲、下乙诸祖先神和帝的神尸的排序问题。中心是两个问题,一是哪位神尸(咸?大甲?下乙?)在“帝”的神尸之前作其傧导;二是哪位(大甲?下乙?)神尸在“咸”的神尸之前为其傧导。和“王宾”类卜辞比起来,此傧导不是彼傧导,“王傧”卜辞的傧导者是商王,而《合集》第1402片,则指进入祭典场所时,哪位先王之尸走在“帝”(或“咸”)之尸的前面。

商周两代的祭典上,神尸非一。《礼记·礼器》有“旅酬六尸”之说654。汉代大儒推衍其意谓:“此周制。七者,大祖及文王、武王之祧,与亲庙四。大祖,后稷。殷则六庙,契及汤与二昭二穆。夏则五庙,无大祖,禹与二昭二穆而已。”655所谓“旅酬”,指宾、主饮宴时相互敬酒,交错相劝,其乐融融在焉。祭尸旅酬当在绎祭之时,其意谓现实社会中可以饮宴旅酬为欢,天国神灵降临人间时,在祭典上也可以再现此事,众尸(如“六尸”)可以相互敬酒劝侑,以显示融洽气象。周代祭典中诸尸相互旅酬时作为始祖的后稷之尸,只发爵而不与其他的尸酬酢,以示先祖之尊。诸尸间在祭典上的这种融洽欢乐状态,曾经令曾子诧异,他说:“周礼其犹醵与?”656(指周礼上的这些尸难道还像普通人一样凑钱饮酒吗?)一期卜辞有“呼帝尸”(见附图八)、“王宾帝史”657的说法,都是商代祭典上的帝有神尸的旁证。

总之,《合集》第1402片所贞问的是大乙(咸)、大甲、下乙和帝四位神尸在祭典上的排序问题,特别是谁为“帝”(抑或是“咸”)的傧导的问题。就尸的数量上说这次祭典有四位神尸,这与礼书所谓神尸“自夏及周,少不减五,多不过七”658的说法是接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