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儒家思想影响的持续与儒家类子书
一、儒家经学的相对低落
相对于西汉中后期至东汉前期儒家经学的隆盛,在东汉后期以降的乱世中,儒家经学趋于衰微,诸子学说在新形势下乘机而起,思想领域呈现颇为活跃的局面。《后汉书》卷七十九《儒林传》谓东汉后期洛阳太学“章句渐疏,而多以浮华相尚,儒者之风盖衰矣”。《三国志》卷十三《魏书·王肃传》裴注引鱼豢《魏略·儒宗传序》记述汉末及曹魏儒学之衰云:
从初平之元,至建安之末,天下分崩,人怀苟且,纲纪既衰,儒道尤甚。至黄初元年之后,新主乃复,始扫除太学之灰炭,补旧石碑之缺坏,备博士之员录,依汉甲乙以考课。申告州郡,有欲学者,皆遣诣太学。太学始开,有弟子数百人。至太和、青龙中,中外多事,人怀避就。虽性非解学,多求诣太学。太学诸生有千数,而诸博士率皆粗疏,无以教弟子。弟子本亦避役,竟无能习学,冬来春去,岁岁如是。又虽有精者,而台阁举格太高,加不念统其大义,而问字指墨法点注之间,百人同试,度者未十。是以志学之士,遂复陵迟,而末求浮虚者各竞逐也。正始中,有诏议圜丘,普延学士。是时郎官及司徒领吏二万余人,虽复分布,见在京师者尚且万人,而应书与议者略无几人。又是时朝堂公卿以下四百余人,其能操笔者未有十人,多皆相从饱食而退。嗟夫!学业沉陨,乃至于此。注59
鱼豢这段话的重点在于,告诉人们曹魏统治者虽倡导儒学教育,但当时学有所成而专精于儒家经典的人才很少。作者叹息汉末以来儒家经学的衰落,悲慨之情洋溢其间。但应指出,这段话是相对于汉代儒家经学的兴盛而言的。回溯《汉书·儒林传》的记述,可知在班固笔下,西汉儒家经学之盛,得益于汉武帝以来朝廷在体制内优遇儒生的政策导向:“自武帝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设科射策,劝以官禄,迄于元始,百有余年,传业者浸盛,支叶蕃滋,一经说至百余万言,大师众至千余人。盖禄利之路然也。” 注60余嘉锡《古书同例》卷二对这段话颇有同感,发挥云:“由此言之,则学问之道,亦正赖功名为之驱使,汉人经术之盛,因其能发策决科,而诸子不立博士,故其学日以益微。” 注61汉魏之际,政治形势动荡不安,有志于治国平天下的统治者,看重和急需的是那些具有处理军政事务能力的人才,而无暇去优遇长于章句训诂的儒生。当时人们往往注重阅读那些切于实用的书籍,视野较为广泛,涉及经、史、子诸部。如曹丕《典论·自序》说他“少诵诗论,及长而备历五经、四部,《史》《汉》、诸子百家之言,靡不毕览”。《三国志·先主传》裴注引《诸葛亮集》载,刘备临终,教导其子“读《汉书》《礼记》,闲暇历览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三国志·吕蒙传》裴注引《江表传》载,孙权规劝吕蒙等“宜急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杜恕于曹魏太和年间上疏,也可证时人对于传统思想或持实用主义的态度,有云:“今之学者,师商、韩而上法术,竞以儒家为迂阔,不周世用,此最风俗之流弊,创业者之所致慎也。” 注62可见,汉末三国时期的儒家地位难以比拟西汉后期至东汉前期的,相对而言呈现衰微的趋势。直到晋代,仍不断有人发出儒风趋衰的感叹,如干宝《晋纪总论》总结西晋覆灭的历史教训,就指出儒家政教失落的原因;某些文士则通过撰写赋作,呈现这方面的情况,如仲长敖所撰《覈性赋》,假托荀况与法术之士韩非、李斯的对话,宣扬“人性恶”之说,有云:“怀仁抱义,祗受其毙。周孔徒劳,名教虚设。” 注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