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7-22 15:50:03
封面
前言
上编
第一章 魏晋子书的兴盛及其原因
第一节 汉代子书著述的持续、低落与回升
第二节 魏晋子书的兴盛
第三节 魏晋子书兴盛的原因
第二章 多元思想态势与魏晋子书流派
第一节 儒家思想影响的持续与儒家类子书
一、儒家经学的相对低落
二、儒家思想影响的持续
三、儒家类子书的兴盛
第二节 道家思想的兴盛与道家类子书
一、汉代人推重黄老
二、魏晋由《老》盛到《老》《庄》并盛
三、道家类子书的兴盛
第三节 法家思想的短暂复兴与法家类子书
一、“师商韩而上法术”:曹魏法家类子书短暂复兴的背景
二、汉魏法家类子书与先秦法家的差异
三、晋代法家类子书的低落
第四节 纵横家与名家的活跃
一、动荡政局与魏晋人对纵横家及其著作的关注
二、人物品评与三国名家类子书的实用性取向
第五节 杂家与兵家的兴盛
一、“杂者尚乎众美”:杂家类子书的兴盛
二、“撮风后之奇,接孙吴之要”:兵家著述颇受青睐
第三章 魏晋子书的流传、著录、辑佚与研究概述
第一节 魏晋子书早期流传的几种途径
一、受到帝王、同僚及故吏的揄扬或进献而得以流传
二、作者本人上书进献朝廷,或持书请名人阅览以便延誉
三、某些子书凭借馈赠或其他渠道而流传
四、子书著述问世后在作者本籍的流传
第二节 东晋至明代书籍对魏晋子书的抄录和引录
一、子抄系列
二、类书引录
三、注释类书籍引录
四、其他书籍引录举隅
五、不同类型之书籍引录在内容上的差异
第三节 关于魏晋子书的著录
第四节 清代学者对魏晋子书佚文的辑录
第五节 魏晋子书研究概述
第四章 魏晋子书写作年代考述
第一节 子书写作势头在东汉的逐渐回升
一、光武帝时期子书著述
二、明帝、章帝时期子书著述
三、和帝、安帝、顺帝时期子书著述
四、桓帝、灵帝时期子书著述
第二节 子书写作的兴盛:三国子书写作年代考述
一、建安时期子书著述
二、黄初、太和、青龙及景初年间子书著述
三、魏末子书著述
四、吴、蜀子书著述
第三节 子书写作兴盛势头的持续和低落:晋代子书写作年代考述
一、西晋时期子书著述
二、东晋前期子书著述
三、东晋中后期子书著述
四、十六国子书著述
第五章 魏晋子书作者的地域和家族分布
第一节 魏晋子书作者的地域分布
第二节 魏晋子书作者的家族分布
第六章 魏晋子书之兼容、模拟及阶段差异
第一节 魏晋子书之兼容性
一、魏晋之前诸子思想的排斥与吸纳
二、魏晋人学派意识的淡化
三、博涉为贵的风气与子书内容的兼容
第二节 魏晋子书之模拟现象
第三节 魏晋子书之阶段差异
第七章 魏晋子书与史书的相互渗透
第一节 魏晋史书对子书的渗透
第二节 魏晋子书对史书的渗透
第三节 东晋子书之渐衰与史书之趋盛的关系
第四节 附论:关于史官制度的影响
下编
第八章 三国儒家类子书
第一节 荀悦《申鉴》
一、浓重的崇儒观念
二、民本观念的秉持和对政略治术的关注
三、对儒家以外思想的兼容及其影响
四、简洁条理、思致缜密的写作特色
五、《申鉴》文风与《汉纪》之论的差异
第二节 徐幹《中论》
一、《中论》之思想内容及其时代意义
二、《中论》之文风
第三节 三国后期儒家类子书
一、维护儒学、抨击法术,文风平易间杂铺张:杜恕《体论》
二、王肃《正论》和王基《新书》
三、陆景《典语》和谯周《法训》
第九章 三国杂家类子书
第一节 仲长统《昌言》
一、人事为本、治乱循环的言说及其强烈的批判色彩
二、强调人君正己、躬行德教、刑罚为佐及其他时政建议
三、认可有是非原则的孝道,崇尚中道
四、思想驳杂,文笔爽利
第二节 曹丕《典论》
一、特殊写作动机的渗透
二、关于学派归属
三、《论文》篇的价值
四、《典论》的文学色彩——以《自叙》篇为中心
五、《典论》对唐前子书的影响
第三节 蒋济《万机论》与桓范《世要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