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子书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  纵横家与名家的活跃

一、动荡政局与魏晋人对纵横家及其著作的关注

战国时期诸侯兼并,列国纷争,纵横家为显学。西汉前期距战国不远,故社会思想还保持着战国时期的自由多元气象,其中纵横家仍有市场,他们的言谈或文风为某些游说之士所青睐。明焦竑《澹园集》卷十二《与友人论文》概述西汉初期文风云:“汉世,蒯通、随何、郦生、陆贾,游说之文也,而宗战国;晁错、贾谊,经济之文也,而宗申、韩、管、晏。”注117以上所述作家,或撰有子书,分别为:陆贾《新语》、贾谊《新书》、晁错《新书》、蒯通《蒯子》,此四书《汉书·艺文志》皆有著录。

同陆贾相似,蒯通、随何、郦生等亦为楚汉之际辩士,他们秉承战国时期纵横家游说之风,积极投身于时代风云之中,施展游说才华,或建立不朽功业注118,且有著述传世。《史记·田儋列传》载,蒯通善为长短说,论战国之权变,为八十一首。《汉书·艺文志·诸子略》纵横家著录有《蒯子》五篇。《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有“世之传郦生书”云云,可见郦生亦有著述。随何著述情况未详。不像陆贾那么幸运,蒯通、郦生书今已不存,就《史》《汉》仅存其面陈说辞看,他们二人的确传承了战国纵横家的衣钵。

汉武帝时期诸子思想仍较活跃。据《汉书》卷六十四《严(助)朱(买臣)吾丘(寿王)主父(偃)徐(乐)严(安)终(军)王(褒)贾(捐之)传》及卷六十五《东方朔传》等篇所述,汉武帝延揽各种人才,广大士人不甘平庸,往往满怀自信,纷纷上书议论朝政得失,甚至自我标榜。如吾丘寿王在武帝之前出谋划策,“知略辐凑,以为天下少双,海内寡二”;东方朔上书“文辞不逊,高自称誉”。或不同程度地沾染纵横家作风,《汉书·艺文志》著录为纵横家的武帝时期士人,有主父偃、徐乐、严安、胶仓。此外如严助,武帝诏令他上书对策时,特别交待云:“具以《春秋》对,毋以苏秦纵横。”可见他亦有浓重的纵横家气息。当然,应该指出的是,西汉的纵横家或沾染纵横之风的士人,一般来说,身上有较多儒家的人文精神。从陆贾、贾谊等沾染纵横之风的汉初士人开始,到武帝时的主父偃、徐乐、严安,他们的著述普遍浸透着儒家的民本思想,关注民生疾苦,提倡轻徭减赋,反对严刑酷罚,抨击穷兵黩武,而与苏秦、张仪之类战国纵横士人有明显的差异。主父偃初学纵横家之术,晚乃学《易》《春秋》、百家之言。据《汉书》本传载,主父偃不但在个人经历上颇像战国纵横家人物,而且在言论上也酷似之。注119

但西汉中期之尊崇儒家经学的政治化学术趋势,以及加速削抑诸侯的政治举措,致使本在战国诸侯纷争愈演愈烈中应运而生的纵横家不得不走向衰落。直到东汉初期,人们对纵横家仍持否定的态度,予以抨击,如冯衍《显志赋》有云:“恶丛巧之乱世兮,毒纵横之败俗。流苏秦于洹水兮,幽张仪于鬼谷。”注120

汉末三国时期,天下分裂,社会动荡,政权多元,基本形势颇类于战国时期,人们对纵横家人物及其著述的态度发生转变。表现在几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对纵横家代表人物苏秦、张仪之流的重视,如陈琳的作品就曾流露过这种思想。另一个方面是对纵横家著述的重视,如汉魏之际著名学者高诱青睐记载纵横家人物言论行事的《战国策》,为之作注,此为记载中最早的《战国策》注本。这种现象的出现顺应了汉魏之际政权分立、征伐频繁、思想文化多元的特殊形势。徐幹生当汉魏之际乱世,深切地认识到儒者处于乱世的艰难,故时人称其:“君以为纵横之世,乃先圣之所厄困也。”注121因此他颇重智略,所撰《中论》专置《智行》,大力张扬智略的重要性;还撰《七喻》,有云:“战国之际,秦、仪之徒,智略兼人,辩利轶轨,倜傥挟义,观衅相时,图爵位则佩六绂,谋货财则输海内,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憩。人主见弄于股掌之上,而莫之知恶也。”注122徐幹对苏秦、张仪所持态度,从此段文字中是看不出来的,但我们起码可以由此段话推测当时有人推重苏、张,称他们为“智略兼人”之士。曹操的《求才令》则对战国纵横家代表人物苏秦的功业予以旗帜鲜明的认可:“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信邪?而陈平定汉业,苏秦济弱燕。由此言之,士有偏短,庸可废乎!有司明思此义,则士无遗滞,官无废业矣。”注123诸葛亮的《隆中对》,权衡天下形势,显示了战国纵横家的风姿。蜀郤正的《释讥》也指出汉末乱世纵横权谋之士的活跃,云:“冲质不永,桓灵坠败,英雄云布,豪杰盖世,家挟殊议,人怀异计。故纵横者欻披其胸,狙诈者暂吐其舌也。”注124时人也有从博览多识的角度重视《战国策》者,如《三国志》卷三十八《蜀书·秦宓传》记载:

李权从宓借《战国策》,宓曰:“战国从横,用之何为?”权曰:“仲尼、严平,会聚众书,以成《春秋》《指归》之文,故海以合流为大,君子以博识为弘。”注125

魏晋之际著名学者皇甫谧平素好学,博综经史百家之言,以著述为务。他对纵横家人物及其著述有一定关注,撰有《鬼谷子注》,并在《释劝论》中以“苏子出而六主合,张仪入而横势成”概括了战国时期纵横家代表人物苏秦、张仪的重要历史作用。兼具西晋重臣与著名文士身份的张华有《纵横》,也表示了对纵横家的关注,其中述及苏秦以鬼谷先生为师,能力、能量极大:“辩说剖毫厘,变诈入无形……人主莫不倾听。”注126《三国志》卷十四《魏书·刘晔传》裴注引何劭《王弼传》曰:“淮南人刘陶,善论纵横,为当时所推。”《晋书》卷四十三《王衍传》称王衍,初“好论从横之术”,后来“唯谈老庄”。作为东晋著名史学家和文学家的袁宏,对纵横家也有所关注,他论述了纵横游说之士兴起的背景,并对其利弊得失进行了较全面的揭示:“战国纵横,强弱相陵,臣主侧席,忧在危亡,不旷日持久以延名业之士,而折节吐诚以招救溺之宾,故有开一说而飨执圭,起徒步而登卿相,而游说之风盛矣……夫排忧患,释疑虑,论形势,测虚实,则游说之风有益于时矣;然犹尚谲诈,明去就,间君臣,疏骨肉,使天下之人专俟利害,弊亦大矣。”注127当时士人或有格外青睐《战国策》者,甚至将其价值凌驾于儒家、道家经典之上。如《世说新语·谗险》记载东晋袁悦有纵横家的辩说素质,且特别推重喜好《战国策》一书:“袁悦有口才,能短长说,亦有精理。始作谢玄参军,颇被礼遇。后丁艰,服除还都,唯赍《战国策》而已。语人曰:‘少年时读《论语》《老子》,又看《庄》《易》,此皆是病痛事,当何所益邪?天下要物,正有《战国策》。’”注128由此可见《战国策》受人重视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