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中的边界冲突
一位网友有一次去外地出差,遇到了一个年长的接待者,对方一上来就问他多大了,有没有结婚,当时他觉得很尴尬,碍于面子不得不说了实话。这件事情之后,他每次想起都很生气,觉得被对方欺负了。
在人与人的关系里,无形中会设立某种界限,这种界限会随着亲密程度的不同而摆荡。人们会允许一些人走得很近(例如爱人、知心朋友),但对大部分人,人们会设立严格的界限以防止伤害。当别人未经允许靠得太近时,会唤起你的愤怒、排斥、害怕等反应。比如,一个陌生人突然很热情地拍了拍你的肩膀并和你搭讪,你一定会觉得很恼怒。在人际关系中,关系越界的行为经常发生,这也是人需要不断处理与面对的情形。
在人的成长过程中,随着独立与自主意识的增强,孩子与父母之间的界限意识会越来越明显。比如,10岁以上的孩子一般不会在晚上睡觉时随便进入父母的房间。另外,他们有时会把自己的房门关起来,把日记本放在抽屉里,把某些玩具藏起来不让人知道,试图建立自己独立的空间。
如果父母能尊重孩子的边界需要,孩子就会有安全与轻松的感觉,能够独享这个空间。但可惜的是,很多父母因为各种原因做不到,比如随便进出孩子的房间、偷看孩子的日记、不断地向老师打听情况,有些父母甚至在孩子读中学时仍然与孩子睡在一起。父母反复侵犯孩子的边界,是对孩子自我边界的冒犯,会导致孩子形成两种常见的情况:要么边界感特别强烈,以致无法容忍别人轻微的越界;要么边界感过于模糊,既会不断被别人侵犯边界,自己也会时不时地侵犯别人的边界。
先说第一种。这些人在独立成人之后,会采取矫枉过正的方式,对于别人越界的行为特别敏感与抵触。比如,对略带隐私性的询问:“你老公在哪工作?” “你刚才去哪里了?” “这个包值多少钱?”之类的问题特别讨厌。但这类越界问题也是拉近彼此距离的试探性方式,因为人与人的交往会随着边界的不断突破而变得越来越亲近。在人际关系中,总会存在一些轻微的越界行为,一段健康的关系中需要容忍与消化那些因为越界而带来的负面情感,越界也是关系深入的前奏。边界意识过分强烈的人,由于越界而唤起潜藏的负性体验,会导致难以建立一些深入的关系,无法与人分享一些深层的困惑,并经常性地感到人际受挫。
有些人边界感过于模糊,习惯性地越界去探索隐私。比如,刚认识没多久便急着询问:“你多大了?” “每个月赚多少?” “女朋友是哪里人?”令人无奈又愤怒,所以边界模糊的人也往往令人敬而远之。有些边界模糊者会在刚见面时就把自己的个人信息(年龄、收入等)和盘托出,给自己留下安全隐患。边界感模糊的父母无视孩子独立的需要,总是习惯于越俎代庖,频繁地侵犯孩子的空间。
一般相对于西方人而言,中国人的边界感更模糊些,所以中国人去西方国家生活,往往会经历一个艰难的磨合期。农村人相对于城里人的边界意识也更薄弱些,所以很多农村人初到城市时会觉得城里人太冷漠了。边界模糊并不完全是坏事,边界模糊的人往往更热情,更愿意去帮助别人,更有侠义精神,两个边界模糊的人也许会形成亲密的关系。但一个边界模糊者遇到一个边界清晰者,可能会经历很艰难的磨合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