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集邮文献史(1872-1949)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八、周今觉主编的会刊

1.《邮乘》

1925年10月1日,《邮乘》创刊,英文名“Philatelic Bulletin”。[91]为中英文合刊的集邮期刊,由周今觉主编。周氏在《邮乘》发刊词中对《邮乘》的创办有独到之见。认为“会报(《邮乘》)不独本埠会友赖以维系,即外埠与外国之同志,亦藉资联络”。

《邮乘》封面彩印,另加铜图彩版,内页道林纸。中文竖排,每页15行,分上下两栏。从1925年10月创刊,至1929年7月停刊,累计出版三卷九期。

陈志川对《邮乘》的评述详实客观:“《邮乘》两月刊,每期以中英文字编排,附我华邮珍罕名贵邮票之彩色铜图扉页,印刷精美,内容丰富。举凡国邮版式之研究,珍品源流,邮学之探讨,国邮史实变体之记录,海外邮讯,专论,小品,都予集国邮者极浓厚之兴趣,导引初集,启迪后进不遗余力。是故《邮乘》创刊以后,洛阳纸贵,营销广及国内外,国际人士莫不重视,国邮声价亦大为改观。”(陈志川:今觉先生之謦欬/《国粹邮刊》5卷1期)

《邮乘》1卷1期

《邮乘》

《邮乘》1卷1期于1925年12月出版,《申报》12月12日-13日刊登广告,言有“11名西人入会,载周今觉之《华邮图鉴》,西人称‘开华邮之新纪元’”等语。

他推荐《邮乘》为“集国邮者所不可不读之课本”,周氏是“阐发国邮学识之元勋”。[92]

《邮乘》栏目有:社论、专著、邮界珍闻、珍品披露、杂俎等。[93]1926年,周氏致函木村梅次郎,对自己任主编的《邮乘》予以总结,函中强调了《华邮图鉴》对《邮乘》有“中坚”作用,并告知打算在《华邮图鉴》完稿后,还将在《邮乘》上陆续刊载有关“客邮”、“商埠”、“蒙藏”的著述计划。[94]

2.《邮学月刊》

1927年,“南京惨案”事发,为周氏担承译稿的美籍会员梅赞文离南京回美。1928年,周氏因商业不振,无法专心编撰会刊,《邮乘》由季刊成为不定期出版物,会员多有意见。会员王聘彦函责外埠会员“除每年得一会员录外,似别无所获”。[95]

周氏采纳了王聘彦等人的意见。[96]后在《邮学月刊》上,周氏道及创办《邮学月刊》的缘由是:“而所恃为撑天玉柱之《邮乘》,乃以环境种种关系,不得不延期出版,不得不改为无定期出版物。以致本会遍布环球之光荣,忽受此当头之一棒,而会众亦抑抑无生气(尤其是外埠及外国之会员)。”

《邮学月刊》的发刊词也道出了其创刊的缘由是,如《邮乘》不再正常出刊,外埠会员必将流失,而《邮学月刊》每月出刊,因主要以短文为主,编辑时间缩短,就能保证正常出版,这样可得到“以《邮乘》为经,而以《月刊》为纬”之效。[97]

1928年11月15日,《邮学月刊》创办,是中华邮票会的第二种会刊。周今觉、谢鄂常主编。从1928年11月15日创刊,至1932年12月后停刊,共出版四卷48期。大32开本,初期有10页,后来改为20页。由朱世杰任发行部主任。总发行所在朱世杰开办的集古社,商务印刷书馆也有售。每期售价1角银元。二卷二期起重新增加英文部分。

《邮学月刊》的栏目设置、编辑风格、作者群与《邮乘》相比有较大的改变。[98]其执笔者多为当时邮界名人,如周今觉、陈复祥、谢鄂常、张赓伯、叶颂蕃,朱世杰、赵善长、梁芸斋、李弗如等。

因周氏仍将《邮乘》作为主打刊物,在《发刊词》中言明:《邮学月刊》“主要撰著,仍归会长担任。惟会长仍须注全力于《邮乘》,不能专顾《月刊》”。后又言“鄙人不学,承推为撰述主干,担任一部分论文(注意:鄙人仅担任一部分论文,不担任一部分编辑发行诸务)”。(周今觉:与读者诸君久别重逢/《邮学月刊》1卷1期)

与《邮乘》不同的是,一些编务及发行工作也由他人承办了:“外埠有关于《月刊》事件通信者,请寄南门外俞家街十四号叶颂蕃君,若关于定阅之读者,请通函北山西路德安里一四三号集古社朱君世杰可也”。(周今觉:与读者诸君久别重逢/《邮学月刊》1卷1期)

一年后周氏言《邮学月刊》“虽内容不如《邮乘》之丰美,而每月一期,时间既近,消息较灵,其于广益集思交换智识之宗旨,庶有合焉”。[99]可知《邮学月刊》是得到会员和订户认可的。《邮学月刊》出刊四年后停刊。客观地说,与《邮乘》一样,其邮学价值在当时是其他邮刊难以企及的。

“为集邮者不可不读《邮学月刊》、为邮商者不可不读《邮学月刊》……”《邮学月刊》的广告词。

《邮学月刊》创刊号

刘广实校阅、总编辑童国忠、责任编辑韩海麟,上海市化工集邮协会影印的《邮学月刊》(1999年)

3.《邮讯》

《邮讯》是中华邮票会发行的第三种会刊,为中华邮票会四种会刊中唯一的全中文会刊。1936年3月创办,每期12至16页,32开本,1937年7月停刊,共分两卷,第1卷10期,第2卷7期。

《邮讯》得以创办,主要是谢鄂常的主张。他道“仅恃《邮典》,不能有何效果”。主张“凡长篇巨制,专门杰作,及英文译稿,概归《邮典》披露”。而《邮典》之外,每月再发行本会通讯簿一次,……通讯簿中,宜力求浅近通俗,不在高谈学理”。由此“《邮典》乃以著者为本位,《邮讯》乃以读者为本位。有《邮典》则本会之地位始高,有《邮讯》则本会之推行始广。如车两轮如鸟两翼,相资为用者也”。(谢鄂常:《邮讯》发刊词)

《邮讯》

《邮讯》的主编是谢鄂常。他在《邮讯》发刊词中,直言《邮乘》办不下去是“病在悬格太高,难乎为继”。指出《邮乘》“独弹古调,愈唱愈高,程度稍浅之来稿,即摒而弗录,……此等刊物,高则高矣,仅为孤掌之鸣,早料其不能持久矣”。特别是他点明“惟会长周今觉君一人,不能合群策群力以进行”。(射鄂常:《邮讯》发刊词/《邮讯》1卷1期)这样直言批评会长周氏的言论,且在中华邮票会的机关刊物上以“发刊词”刊出,绝无仅有。其言辞之犀利,几达刻薄。但周氏毫不在意,仍力挺谢鄂常。他赞许说:“即如我们总编辑谢鄂常君,片封邮笺的学识,在本国是可算得首屈一指的。我敢说,通中国没有一人可以比得过他。还有朱世杰君,是老于邮局掌故的。陈复祥君,是与欧美邮商交易最多的人,他的见闻广博,自然异乎寻常。这都是《邮讯》的特约撰述人。”(周今觉:写在第三期《邮讯》的前面/《邮讯》1卷3期)

谢鄂常在组稿时,一反《邮乘》、《邮学月刊》“悬格太高”的风格,注重普及邮识,走“大众化”路线。栏目的国内新邮消息、流通部目录、新变体发现、读者意见、有趣问题、质疑答问、新旧邮闻等明显与普通集邮者靠近,作者面已不限于邮界名人。

特别是与以前的两种会刊不同的是,加大了商业信息,每期都设有“流通部代让邮票目录”专栏,由叶颂蕃负责。创刊号的12页中,邮票代让目录就占了4页。其中如“万寿加盖小字二分倒盖旧一枚150元”、“红印花当伍元倒盖新一枚550元”、“海关首次阔边五分新票一枚150元”、“洪宪样票全套三枚四周无齿阔边薄纸120元”、“万寿九分直连对倒新票22元”等。不乏佳品且代让价比市场价低且能保真,很受大家欢迎。

邮刊的这些变革,引来一些非议。但周氏在《邮讯》上依旧照发了大量邮学文章以支持刊物,诸如:“红印花小字一分全张说明书”、“洪宪帝国邮票考”、“新疆航空加盖票之我见”、“新疆航空加盖票之发行数”、“一九〇三年邮资之又一证”、“一九〇三年邮资问题再讨论”、“一九〇三年邮费问题之尾声”等。

他说“至于鄙人,虽然衰病事忙,但是一个月写一次二三千字的论文,还吃得消。试看这前三期里,哪一期没有我的撰稿,也就是凭据了”。(周今觉:写在第三期《邮讯》的前面/《邮讯》1卷3期)

《邮讯》出版期间,另有一个比较“独特”的事件,是中华邮票会与甲戌邮票会关于“前清棕色五分欠资票”的笔战。从1937年1月《邮讯》2卷1期上,周氏发表《答客问前清五分棕色欠资票》到1937年7月抗战爆发《邮讯》停刊,历时半年。笔战文章达十余篇,作为“文献”披露于《邮讯》、《甲戌邮刊》上。两会后在张赓伯的调停下而和解。

4.《邮典》

1936年,在中华邮票会十周年纪念会席上,同仁共议复兴计划,决议每年改出不定期的第三种会刊一二册,名曰《邮典》,定位是要与《邮讯》不同,“所载者为长篇巨制,专门杰作,并须附以英文论著,以增国际声价”。

1936年4月,以此为刊名出版了它的第一期,即“十周年创刊纪念号”。与《邮讯》月刊同为会刊。编辑则由谢鄂常、叶颂蕃担任。

因仅出一期即告停刊,实际上该期成为中华邮票会成立十周年纪念特刊,但经邮票会议定,每月仍发行《邮讯》,用于沟通维系会员。

1940年1月,《邮典》复刊,编为1卷1期出版。

《邮典》的复刊与张赓伯很有关系。[100]周氏对复刊是极为重视的,两次由他出资以聚餐形式在银行俱乐部开会讨论复兴事宜。出席者有周今觉、陈复祥、陈葆藩、粱芸斋、李辉堂、王纪泽、叶颂蕃、张包子俊、周炜良、叶振伯、谢鄂常、朱世杰、张赓伯等。

在讨论会刊时有几项议题颇引人注目,一是更名。原名《邮典》拟改为《中华邮学杂志》之名,后仍以《邮典》原名发行;二是“译英文三数期作为特刊,以为国外宣传;三是“每期加铜图插页一二幅”,……此点极有价值,当受读者欢迎”;四是“今觉君之《华邮图鉴》不久亦将继续在《邮典》发表”,肯定《华邮图鉴》是“最大之华邮参考书”。[101]

陈志川也有一文记录《邮典》的复刊事,不过稍有出入。他说“民国三十年一月二日,余与赓伯、子俊二兄假座蜀腴川菜社,三人联名宴请海上邮界先进,联络感情,交换邮识,先生亦被邀光临,席间谈笑甚欢,讨论邮事,午夜始散,中华邮票会之复兴,《邮典》之复刊,实皆造端于此”。(陈志川:今觉先生之謦欬/《国粹邮刊》5卷1期)

《邮票》十周年创刊纪念号

1940年1月出版的《邮典》复刊号。(作者藏)

张包子俊也有文道及,“张赓伯君数月前,有筹备恢复之议,经张赓伯君等奔走擘画,《邮典》遂获重睹于集邮界”。(张包子俊:我国邮界前途之展望/《邮典》1卷1期)

复刊后的《邮典》由张赓伯、粱芸斋分任中英文主编。人文印书馆印刷,上海五洲书报社经销。大32开本,每期34至58页不等,共出版了一卷五期。

《邮典》不乏有邮学之重要文章。[102]印刷质量也比以往有所突破,每期用铜版纸插页刊出珍邮图片,有阿格纽的红印花原票8方连、费拉尔遗集变体邮票等多种。[103]

中华邮票会会刊一览表

录自:金晓宏:民国时期三大邮会之“中华”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