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脊梁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2.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柳絮体媚无骨,梅花影瘦有神。

中石油总公司批准建设“化学药剂厂”的消息一传开,沉寂了千年万年的任丘大荒原很快就沸腾起来!

如果说,1986年9月12号工地上的奠基剪彩,是华北石油人第一次唤醒了任丘大荒原,那么,“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刹那间这里便是欢腾的海洋,大建设的洪流哗哗翻涌,日夜奔腾!

“化学药剂厂”工地简直就是个巨大的磁石,转瞬便吸引了数千人参加建设,一时间,话分南腔北调,食有东甜西酸,人共高矮胖瘦,全汇集而来!

他们从天府之国四川来;

他们从大漠孤烟直的玉门来;

他们从一年四季鲜花盛开的茂名来;

他们从寒气逼人的大庆来;

他们从准噶尔盆地边缘的克拉玛依来;

他们从九朝古都洛阳来;

他们从“豹子头”林冲的家乡沧州来……

“我是革命一块砖,东西南北任党搬!”

白天,工人们挥汗如雨,哪里需要哪里到。夜间,一大片一大片帐篷在月光下悄然盛开,繁星点点,像“倒过来的”天穹!

没有人计较吃什么,填饱肚子就行;没有人在意睡在坚硬的木板甚至稻草上,不耽误打呼噜就行;没有人管水少不能刷牙,能咬紧任务指标就行……

人不会苦一辈子,但总会苦一阵子。许多人为了逃避一阵子苦,却苦了一辈子。

我和华北石化前辈们一起“回翻”那段“热情扑面”的激情岁月,仿佛也被点燃了,恨自己不是炼油厂建设的一员——

1986年,在城市,中国已经掀起“挣钱热”,许多公务员扑腾腾“下海”;在科技界,迅速刮起一股“有偿服务风”,干不干、干多少,“钱说了算”;在农村,争当“万元户”蔚然成风,最流行的观念便是:一切“向钱看”……

在桃园结义的故里,在华佗传说的诞生地,在古老而又年轻的任丘,工人们人人心中都怀揣未被污染的圣洁,都在忘我地战斗,还在为完成多少土方,多少立方米,多少延长米,多少装置坑而日夜打拼……

吞下了委屈,喂大的格局。

许多年之后,提起当年的情景,亲历者仍然壮怀激烈:这些尽管与个人腰包无关,但,与祖国建设有关,与闪光的理想有关,与活得是否有价值有关……

工地上战旗飘飘,彩旗飞舞,共产党员突击队刚报战绩,共青团员突击队又创新高!很多建设单位,白天的任务指标已经超额完成,夜间又悄悄行动,为明天的指标“打埋伏”……

每个小组都是“尖刀班”,班班都要冲在前列;每个局部工地都是比武的擂台,上台的都是猛士!

在一块一块盐碱滩和秃疮化脓似的小水泡子的大荒原,在有着数千年种庄稼历史的燕赵大地,人们看到一个史无前例的热闹景象——

大地上突然出现一条通向工厂新址的大道,宽阔而平坦。

这是油田公用事业处用班后业余时间“奉献”的产品。为抢在开工前修好这条路,该处多次组织处机关干部和基层单位的职工到修路工地义务劳动,前提是,“工作不能耽误,路要按时修好。”修路面63000多平方米,砌排水沟4000多平方米,修排水沟300多延长米,涵洞盖了40多个……

许多技术人员进驻工地现场。原本“被毁容”的破旧小板房,因挂上“工地设计小组”的牌子,立刻提升了品位,神秘而气派。这些原本在实验室里穿白大褂的设计员“高知”们,现在俨然已是地地道道的“脑瓜快”的民工,忽而设计方案,忽而改进方案,忽而又在工地“一路小跑”,检查工程质量,“钉是钉铆是铆,哪个环节不准都不行”。

设备供应处的同志忙得“脚不沾地”,总指挥们还是嫌慢。他们恨不能借双腿跑,恨不能长出翅膀飞起来!其实他们成竹在胸,早就提前安排在北京、上海、天津、沈阳等地的采购人员,想方设法订货,加大催交、催运各类物资……

为了加快进程,石油管理局梁树奎副局长亲自挂帅,牵头组织管理局和供应处等单位,成立了工地现场领导机构,各管一条线,层层负责,“谁也不兴误事!”

乔明凯和伊锡珠任副指挥,施工单位的李凤林任现场指挥。

当你足够优秀时,自然会吸引同样优秀甚至更优秀的人。沙子是废物,水泥也是废物,但它们混在一起是混凝土,就是精品。

伊锡珠至今记得当年的紧张工作:“我们将全部工作都拆开了,分为四个战役。每个战役分为二至三个阶段。每个战役、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重要任务。然后将各个时期的工程进度,按计划运行,画出‘线路图’。实行日运行、月检查、季评比。表彰先进,促进下游。形成你追我赶的态势,在工地的全过程中贯彻‘三控制、一协调’的方针。即:严格控制工程质量,紧紧控制工程费用,一天一会一协调,解决困难‘事不过夜’。人人气顺劲足,处处工作争先,上下团结一致,左右密切配合。工程进展迅速,施工质量全优。只用一年时间,工程全面竣工。”

不要对抗人生的不确定因素,把心安顿在当下。

伊锡珠向我讲述,当时的口号是:“走上步,看下步,加速,加速,再加速!”

还嫌拍节不够快,为了方便“挂牌指挥”“靠前督办”,梁树奎索性把“化学药剂厂筹建处”从局机关迁到了油建公司家属区附近的一个“四合院”……

油建二公司二大队是一支能打硬仗的“铁军”,只要一声令下,就没有拿不下的山头!这支以解放军为班底的威武之师,“敢上九天揽月,敢下五洋捉鳖”,他们刚在霸县岔北联合站凯旋,又迎着凛冽的寒风挥师任丘,用帆布搭起简易工棚,便拉开“大会战”的序幕……

有大格局的棋手,往往有着先予后取的度量、统筹全局的高度、运筹帷幄而决胜千里的方略。

我在前边说过,任丘工地像个巨大的磁铁,吸引了四面八方的各路豪杰,从“雄鸡形版图”的各个地方向这里汇集,千余名异地英雄,同2000多名华北油田的职工们“大会合”,掀起了一次又一次“大会战”……

提及火热的往昔,当年的见证者们仍然无比激动——

辽阔的荒原成了大会场,上千人齐刷刷席地而坐。他们四周,插遍了红黄色彩旗。工地上的标语叫人热血沸腾:

“学习铁人王进喜,从我做起!”

“坚决打胜百日大会战!”

“我们石油工人,刀山敢上,火海敢闯!”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

所有梦想藏于心,岁月从不败美人。

1986年12月份就要“翻篇”,激昂的元旦献词尚未见报,火爆的春节在小商小贩的叫喊声中步步逼近,基础建设工程传来捷报,在建的药剂厂一期工程顺利完成!

1987年3月底,二期工程如期完工!

同年6月底,“第三战役”圆满告捷!

火爆的建设场面格外生动,每一只手都是一朵跳跃的浪花,数千数万朵浪花一齐跳跃,便是波澜壮阔的汪洋巨涛!

在建设中早就“瞄着”按期投产,为了这激昂时刻的早日到来,必须抢工期进度!

1987年初,石油管理局从甘肃玉门、河北沧州、黑龙江大庆等炼厂调来技术骨干和操作工,让他们提前“预热”、早日进入角色……

“哗啦”一下来这么多人,吃住都成问题。

一位高挑个儿大学生背着行李没地方放,他没有抱怨,更没有甩身走开,而是独自嘿嘿嘿笑几声,突然唱了起来:

年轻的朋友们,

今天来相会。

与“高挑个儿”有同样际遇的青年们接着唱:

荡起小船儿,

暖风轻轻吹……

很快,《年轻的朋友来相会》这首歌,成了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素不相识年轻人的媒介,大家你瞅瞅我,我瞅瞅你,索性都不说话,而是高声唱了起来……

啊,亲爱的朋友们,

创造这奇迹要靠谁?

仿佛彩排过一样,大家个个都笑成一朵花,相互配合着,拍节准确,强弱得当。更加令人惊喜的是,唱到如下几句时,数十人用食指指指别人,再指指自己——

要靠我,要靠你……

要靠我们八十年代的新一辈!

加入歌唱的人越来越多,这里成了大合唱现场,大家意气风发,斗志昂扬,用歌声唱出热情,唱出力量,也唱出每个人心中的理想……

最后一句,竟“唱出花来了”,人们自发地来个“三部轮唱”——

前一伙唱的“要靠我们……”刚落下,二声部重唱:“要靠我们……”,最后三个声部放声齐唱:“八十年代的新一辈……”

复杂的事情简单做,你就是专家;简单的事情复杂做,你就是行家;重复的事情认真做,你就是赢家。

谁都不挑,现搭的简易工棚,附近的小旅店,甚至投亲靠友,五花八门的居住化整为零,“攻城拔寨”再集零成整……

来自油田30多个单位的职工,与外部调入的1100多名化学药剂厂的职工会合,汇成“大建设”的洪流,“奔腾不息”……

旅途在前进的时候总有拐弯的地方,面对痛苦,无须躲避;不避生活百态,坦然面对。

太多双手茧子破了、长好,再破了、再长好,没人理会;

有人胳膊、腿上贴了多处“创可贴”,轻伤不下火线;

数十名青年工人把装修婚房和婚期推了再推;

许多人把家里来的急信和电报藏了起来;

十几位工人父母去世“不在跟前”……

只要你愿意走,路的尽头依然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