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脊梁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李炳银

石化英雄群雕

因为生态环境退化和其他复杂的原因,蓝天在北京和许多地方不时被雾霾侵蚀。保卫北京的蓝天,不仅是北京人的事情,而且已经成为国家的大事,牵动着全国人民的神经。

其实,在离北京最近的雄安腹地,华北石化人,已经为此奋斗了整整30年。他们炼制的国标六号清洁油品,保供北京,并给北京新机场建成专线管道输送航空煤油。此举将为北京空气洁净发挥非常积极的作用。刘国强的长篇报告文学《燕赵脊梁》,就给人们生动地讲述了这个过程中许多精彩故事,描绘了一群鲜活的石化英雄群雕。

刘国强的报告文学,一直追逐着建设者们最新的足迹,报告着最可爱的一线奋斗者的悲壮故事,所以他的作品都非常具有时代现实社会生活气息,令人关注。他的长篇报告文学《罗布泊新歌》《祖国至上》就是很好的证明。荣登2018年中国报告文学排行榜,荣获中国传记文学大奖,多家年度选本选载、多家纸媒转载。

这部《燕赵脊梁》,刘国强又将笔触深入到石油石化行业,并以他独特的结构章法和个性思考,讲述鲜为人知的故事、塑造出一系列炼化企业的人物形象,令人惊喜。作品开篇宏大,很有气势。把笔触延伸到石油的过去,再写石油石化的现在和未来,将视点设在人类的制高点,辐射全球,左右和影响每一个国家,继而深入到炼化企业以及家家户户……

作家对石油石化有着独特的认知:“如果说,草儿是牛羊的粮食,庄稼是人类的粮食,车轮是道路的粮食,智慧是文化的粮食,武器是战争的粮食,大自然是生命的粮食,那么,石油,则是全世界人类大争夺、大发展、大竞技、大秀场的粮食。”

在此前提下,能将黑乎乎的液体变成神通广大的成品油,引介华北石化和它的建设者们隆重登场!

现任华北石化党委书记兼总经理张栋杰是个“老石油”,从采油到炼油,从钻研技术到管理工厂,他以极大的热情和令人敬佩的职业奉献精神,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及走心入骨的感悟。张栋杰多次在关键时刻被组织委以重任,甘当“救火队长”,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中国正是有一大批这样的饱含激情、国家至上的勇士,终生传承铁人王进喜为甩掉中国贫油的帽子而冒死奋斗的精神,才能逢山开道,遇水架桥,扳倒一个又一个“不可能”,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

华北石化的发展史,从某种意义说,就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石油石化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缩影。

1986年,华北石化建厂(当时叫化学药剂厂)时年炼油能力才15万吨。多次在被取缔的边缘“苦苦挣扎”,越过一道道绝望的大坎,接近过“安乐死”,经历过“植物人”,至2018年,居然跻身年炼油能力千万吨的大厂行列!奇迹的背后,是许多曲折艰难的攀登,是很多勇敢的担当奉献,是无数的血汗和智慧创造。作品呈现给读者的是一个伟大时代中英雄交响的乐章。

众所周知,石油是当代人类生产、生存、生活和发展依存度最高的资源。石油产品已经进入我们的生活全程。人类所有高科技产品——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海里游的,灶台用的,身上穿的,以及全球瞩目的军工民用,都离不开石油石化产品。因此,围绕于此的多元竞争也非常激烈。地处任丘的华北石化,在没有任何优势的前提下逆水行舟,披荆斩棘,一次又一次改写历史、冲浪新高。作家写出时代大潮背景下的建设者们的英武雄姿,表达了“成事在人”的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彰显了拼搏才能成功的精神境界。

创业时代的筹建技术负责人伊锡珠,首任厂长“大嗓门”乔明凯,继任厂长“外行成专家”、一心为公的祖国民,党委书记“把党务工作做到车间”的金龙欣,“借调”时期就拼命攻克难关的“书呆子”型技术专家孟凡泽等,都因为他们非凡的作为和个性的才智表现,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华北石化,是一个雄壮的团队,在“大起大落”的千万吨项目建设中,表现抢眼、各怀绝技的“平民英杰”随处可见,让我们感受到这是一个特别能战斗的团队,一个百折不挠、百败不屈的团队,一个不达目标不罢休的团队!

“前方”战斗激烈、烽火连天,“后方”的保障供给也是重头戏,为国家利益将祖宅、祖坟夷为平地的老百姓,在艰难拆迁工作中尽心尽力的吕松槐,同样令人热泪纷纷……

我重点提及这些人物,要引出《燕赵脊梁》着力“刻画人物、塑造形象”的话题。这是本部作品值得称道的地方。许多作品,故事淹没了人物、事件掩盖了人物,刘国强把彰显人物放在首位的主导意识难能可贵。此作人物众多,作家以文字当画笔,尽力找出同行业、同工种、同专业人物的“不同点”,从而将其个性突出出来,深入心灵内质,鲜活地表达“这一个”,通过这些可圈可点的人物来推进情节,挖掘深层人性,表达出令人“心有所思”的工作亮点和敬业精神。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品的前半部,采用小说的结构来设置长篇报告文学的结构,用“双线叙述”的结构推进故事发展,令人耳目一新。这一创举,丰富了当代中国报告文学的体裁样式,改变了石油题材,乃至工业建设题材文学作品一成不变的结构形式,十分具有创新价值。形式也是内容,正是采取这样的框架设计,增大了作品容量,增强了可读性,增宽了作品维度。这种“双镜头”切换的方式,在“提神”的同时也避免了作品的沉闷。

刘国强没有就事论事,而是尽力挖掘建设者们的精神内涵,所有的故事和人物都承载着思想,扩大了内容外延,引人深思。是见树木又见森林,见人物又见心灵的文学表达。

作家对语言有着特殊的敬畏和虔诚,若夜空繁星点点,似绿树繁花绽放,让人眼前一亮,眼见“疑无路”,又逢“杏花村”。“一滴泪,看尽彼岸花开”“你是一座桥,两头都是路”“乡愁是条穿越时空的线,这端是游子,那端是故乡”“驾驭能力是一条河,每一滴水都有浪漫气质”“水流找寻下坡加速,种芽靠昂首前进”等等,类似的金句遍布全篇,若平湖跳浪的优美语言,提升了文章审美,也为思想和人物扩容。

我读过许多描写石油石化题材的报告文学作品,但《燕赵脊梁》是这些作品中的优秀之作,从语言到人物刻画,从谋篇到结构,都非常精巧,是一部思想上乘、人物丰满、笔墨鲜活、担纲时代重任的作品,不辜负这个日新月异的伟大时代,不辜负一群石油石化英雄。

2019年4月8日

(作者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作家协会报告文学专委会副主任,全国报告文学理论研究会会长,文学评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