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粪肥的产生
耕种这玩意,贾成就算在现代,也几乎可以用一句话形容——四肢不勤五谷不分。
他就得依靠手下这些吏员,以及移民当中有经验的老农。
全靠他PY交易,从翟先哪里换来了大批粮食,才能勉强维持移民们生活所需。还有徐晃的武力震慑,初哥小吏们还有一点热血,才不至于发生严重的贪墨行为。
还有长安大侠鲍出的加入,使得许多不愿意从事农产的轻侠少年不再明目张胆游荡乡里,乖乖回到田间地头拿起锄头干活。
因为贾成把贼曹掾职位按在了鲍出头上,让他负责匡正不法,缉捕罪犯。一时间想要追随鲍出的轻侠少年,为了不让鲍出为难,纷纷回家主动务农。
当然,“仁义小郎君”的名号也不算白给,六万多屯田百姓就算吃的不多,只能勒紧裤腰带,但大部分人依然很听话,努力侍弄庄稼。
毕竟这是一大片肥沃的土地,大家只要安心农活,再过几个月就能收获宝贵的粮食,不再挨饿。
即便地租很高,郡府要拿走七成佃租,用来交付西凉军,以及打点李傕、翟先等掌握补给的将领、官员。
可架不住每户土地多,原先这里灌溉系统都没受到破坏,还几乎不用怎么花力气,便复耕了两万多顷。种上了小麦、粟和豆菽,就算剩下三成,一家人混合温饱绝对不难。
而且这两百多万亩粮田看似很多,但平均分配下来也就是一人六十多亩,扣除低劳力的老人、孩子,每个成年人差不多耕种了一百多亩的样子。
要是各家各户分散种植,是肯定做不到的。但别忘了这是集中屯田,贾成借鉴了后世合作社的模式,发动集体力量,实行大军团作战,工作效率就大大提高了。
还有一个最主要的原因,那就是“公厕运动”。
没错,就是这个他不顾所有人反对,一力推行的五谷轮回之所,让开垦出来的土地发挥出了强大的肥力。
贾成一开始没想到利用粪便制作农肥,他只是本能的对每家厕溷连称非常不习惯,他家厕所就与猪圈连通,有时候一低头还能看到个大猪头在下面,差点没吓死他。
现在当然不可能每家都养着猪,不过当时建设简易房的时候工匠们就提出这一点,希望小郎君考虑到以后养猪的需要,仍然设计成厕溷连称的传统样式。
贾成当即就摇头反对,开玩笑,自己已经吃够了这个苦头,换了个新地方还来?绝对不行!必须坚决制止!
再说了,猪猪侠们吃那玩意长大,这肉还能吃吗?贾成表示接受不能。
于是他灵机一动,决定每个里都在洼地挖一个大粪坑,坑边上一左一右,各建了一个厕溷。
厕溷墙壁上,左为“男”,还画了两个圈夹一根直线。右边为“女”,则是两个圆圈中缀有两点,懂的都懂。强制所有人必须到厕所完成五谷轮回之事。
主要是乡民都不识字,这样一来,简单明了,时间一长,大家也就习惯了。
不过居住和茅房问题解决了,日积月累,粪便却越来越多,蚊蝇丛生,臭气熏天。搞得附近居住的几户里民怨声载道,不敢明目张胆埋怨贾成,便有时会戏称贾成为“集臭功曹史”。
传到贾成耳边,贾成哭笑不得,差点要放弃这个坚持,以消除这个实在难听的名号。
好在他虽然不懂农事,至少前世还去老区旅游过,一些边远农村为了吸引游客,推出一些所谓的绿色农产品。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标榜不用化肥,转而使用传统粪肥。
他为了代理这些绿色农产品,也捂着鼻子去参观过粪肥制造,还拍了不少照片,记忆非常清晰。
他叫人先将尿液舀进大桶,以一比二的比例加水勾兑,然后均匀洒在刚刚破土而出的麦粟苗上,每隔五日浇灌一遍。
然后把粪便挖出来,一层粪便一层细土枯枝干草,高高堆起。等十几日后充分发酵完成,便将这些干透的发酵物碾成碎块,运到密闭房间储藏起来。
一开始乡民们看不懂贾成为何要这样做,纷纷小声嘀咕“集臭功曹史”不但老是盯着咱们下身转,如今更进一步,连粪便都不放过,都快玩出花来了。
这下贾成这个名号算是敲定夯实,无人不知了。
可是乡民们很快发现,浇灌了粪水的苗苗生长非常快速,比往年快了差不多三分之一时间。而且这些麦粟苗看上去非常健康茁壮,很少有死苗的现象。
这下大伙看向贾成的眼神就不一样了,要知道两汉时期虽然耕种技术越来越成熟,发展出许多利于生产的经验技术,比如深耕,比如按照农产品的不同,就有不同的灌溉量和灌溉时间,还比如需要轮耕来保证土地的肥力。
甚至还有粟豆间种,可以增加产量,烧掉杂草,用草木灰增肥等等。
用人畜粪便增肥乡民们不是没有试过,很多下地干活的农夫想要方便往往就地解决,但是他们发现,若是直接拉在麦粟根部,这棵麦粟便会枯萎焦死。
久而久之,大家都觉得粪便不仅无用,还会使庄稼枯死,谁也不敢冒着减产的风险使用粪便当做肥料。
不过粪便对于家中那些猪猪来说却是主要事物来源,所以慢慢形成了厕溷连称的乡村居住模式。
其实这一现象不仅古代有,就连到了二十一世纪,许多山区民族家里依然存在,不算稀奇。
但是贾成这一稍作稀释,便变废为宝,将粪水变成了促进麦粟苗的营养液。这就完全不一样了,简直可以算是农业技术的大飞跃,如何不能让乡民们欣喜若狂,纷纷传说功曹史贾成有神仙手段,是上天派来拯救大伙的仙使。
当麦粟苗长到一尺,粪肥开始全面使用,展现出来的效果便越来越明显。不要说有经验的老农,就连贾成也发现,麦粟生长势头已经非常旺盛,只要未来两个月不出现大的天灾,到冬季丰收已是板上钉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