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世界的九个根本问题:一个中学生眼中的哲学探索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后记

在本书的写作过程中,我整理了高中两年时光中零散产生的论文,它们反映了我对形而上学和伦理学两大主题的探索,其中部分是诠释性的,还有一些则重在表达自己对元伦理学中一些重要问题的看法。

九篇文章,始于“道德分歧”“道德实在论”,结束于“亚历山大城”“亚里士多德”。回溯整个过程,写作不仅让我从诠释走向思辨,也让我在这个过程中对不同哲学家的文本获得了更深刻的把握。

哲学作为“爱智慧”之学始于对生活的反思,并对生活世界的不同方面提出多种诠释范式,而这些范式的发展、转换带来哲学的发展。从柏拉图到现代的戴维森,从古希腊到古印度,这些不同的视角形成了多样而不同的哲学。

不同的诠释范式之间的界限并不是绝对的,人们通过交流和批评不停挑战着既定思维的边界,并在失效时提出修正模型甚至新的理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推动着知识一步步微小的进步。一言以蔽之,交流让范式之间的界限不再绝对,并推动我们不停追问和修正。

这种对话还应该是多元和开放的:我们应该鼓励不同的视角和诠释路径的出现,从而全面地还原生活世界。我们可以对世界中的现象进行解释,并不断反思世界的结构(形而上学、认识论);我们还可以评估我们的社会和与他人的关系,使我们的世界成为一个更美好的生活场所(伦理学)。

在此意义上,反思性的思考不应该仅限于学术界,而应该是属于每一个行动者值得追求的事业。在反思的过程中,人们一方面应该大胆追问与思考,挑战知识的边界;另一方面应当保持开放的心态,迎接他人的对话和批评。在这种有机的互动过程中,我们有理由相信哲学将不断变得更加全面,更具有解释力并扩大彼此间的共识。基于此信念,本书由一个高中生的视角写成,希望能够带来一些不同的视角来思考世界。作为初学者,其中难免存在不成熟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我在此感谢出版过程中老师们、同学们慷慨的帮助,并对我的文章提出修改意见,使其最终得以成书。我还想感谢哲学史上伟大的先贤们,他们长久以来孜孜不倦的思考和深刻的洞见构成了哲学研究的基石,也为我提供了学习哲学的动力。我尤其衷心感谢我的父母,感谢他们包容开放的心态,一直以来不停支持我进行学科探索。是他们的支持给予了我前进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