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再入长安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李白已经四十二岁了。想到十二年前的长安之行,为了搏取功名而功败垂成,黯然离开,再来长安,他能成功吗?
再来长安,果然排场不小。传说唐玄宗“降辇步迎,如见绮皓”,“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表面上似乎很看重他,其实像唐玄宗那样沉溺于酒色的糊涂皇帝,哪里有什么爱才的思想,不过作秀而已,只是表现自己的求贤若渴,爱才如命的样子而已。实际上,唐玄宗并没有重用他,只是让他供奉翰林,写写诗文,陪陪自己,一个御用文人而已。
李白在等候召见的日子里,一天来到城东北的大宁坊紫极宫。内外瞻仰已毕,正往外走,却见大门上进来一人,鹤发童颜,便衣布履,拄着一根筇竹杖,活像一个老寿星下了凡。李白不禁驻足观看,谁知“老寿星”也在看他。李白欲待上前请问姓名,又不好造次,只好看着筇竹杖说:“此乃临邛山中千年之物!”老寿星见他识得此杖,便问:“你是蜀郡人吗?尊姓大名?”李白答道:“不敢,晚生蜀人李白。”那老人一听,拍掌大笑道:“嗬,嗬,嗬,你就是李太白。可是奉诏前来?老夫就是贺知章,你也听说过吗?”李白连忙倒身下拜,连称久仰。李白说他小时候就会背诵先生的《咏柳》《回乡偶书》等大作,早就如雷贯耳,惊为天人。贺知章也对李白《行路难》《乌栖曲》等诗作大为欣赏,李白的诗名早有耳闻。于是两人相谈甚欢,相见恨晚,成为忘年交。不觉时已晌午,贺知章便邀请李白到附近酒家小酌一番,权作接风。偏偏两人都没有带钱,贺知章便解下衣带上的金龟叫人拿去换酒菜。两人把酒言欢,嘘寒问暖,吟诗作对,妙语连珠。李白称赞贺知章是仙风道骨、鹤发童颜的“南极仙翁”,贺知章称赞李白是玉树临风、潇洒出尘的“谪仙人”,于是李白就有了“谪仙人”的雅号,也是后世称为“诗仙”的由来。
李白与贺知章一见如故,成为莫逆之交,他俩经常一起登高作赋,饮酒写诗。一起喝酒的共有八人,他们是李白、贺知章、李适之、李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号称“酒中八仙”。后来杜甫根据传说,写有《饮中八仙歌》一诗,将他们八位喝酒的百态描写得活灵活现,淋漓尽致: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麴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避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
有一次,“酒中八仙”喝得正酣畅淋漓,李白借酒醉吟《月下独酌其二》,引得张旭一时技痒,抓起笔来,脱下帽子,立马随之狂草起来,其他人足之蹈之,手之舞之,醉态百出。如果说《将敬酒》是千古第一劝酒诗,那么这首诗就是千古第一喝酒诗的最高境界: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李白在等待召见的日子里,一天午后,寂寞无聊的他想到隐士斛斯山人,于是乘兴而去,傍晚才至终南山,月夜造访这位终南山隐士。那天晚上,在隐士的田家饮酒,主客歌诗共乐,使李白忘情于田园,淡泊于名利。挥笔写了《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
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
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
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
长歌吟松风,曲尽河星稀。
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
李白在等待召见的日子里,一天贺知章匆匆来访。原来渤海国使者来长安送国书,国书是蕃文所写,朝中无人能识,一时哗然,不知所措。贺知章知道李白一直等待唐玄宗的召见,有心成全李白,也知道李白有捷才,便趁机推荐李白。唐玄宗也是病急乱投医,想到宣诏入京后还未曾召见李白,今天正好一试他的才能,于是赶忙让贺知章去宣诏李白。李白应诏而来,飘然若仙,果然不负所望,当着唐玄宗及众文武大臣之面,将蕃书一口气读完。蕃书写得极其傲慢无礼,听得唐玄宗龙心不悦,文武大臣恼羞成怒。唐玄宗无可奈何,决定由李白第二天早朝时写答蕃书。当晚唐玄宗设宴款待,规格之高是李白平生仅见,山珍海味满桌,琼浆玉液盈樽,“老顽童”插科打诨,“小谪仙”豪气干云,贺知章东倒西歪,李太白脚步踉跄,直喝得酣畅淋漓,烂醉如泥,“不知东方之既白”。
第二天早朝时,文武大臣都已到齐,蕃使马上就到,却不见了李白,急坏了唐玄宗。原来李白宿醉未醒,赶忙差人将他架来,命小太监端来醒酒汤侍候。李白来到朝庭,见此场面,早已吓得酒醒,但他平时恨死杨国忠、高力士两大奸臣,正是他们阻止唐玄宗的召见。于是借酒装疯,提出让高力士为其脱靴、杨国忠为其磨墨的请求,唐玄宗赶忙命令二人照办。李白挥毫泼墨,须臾立就,宣来蕃使,朗声而读,蕃使面如土色,山呼拜舞而退。蕃使回到本国,向国王讲述所见所闻,国王看了国书,大惊失色,天朝有神仙赞助,如何敌得。于是写了降表,愿年年进贡,岁岁来朝。后来冯梦龙根据传说,写了《李谪仙醉草吓蛮书》小说。
李白醉草吓蛮书的真实性有多少?我们不必考证,但是唐玄宗开始诏见他了。一天,内侍果然前来传旨,命李白侍从圣驾前往骊山温泉宫。李白将皇上出行的气派,温泉宫声乐缭绕的祥和氖围,写成《侍从游宿温泉宫作》:
羽林十二将,罗列应星文。
霜仗悬秋月,霓旌卷夜云。
严更千户肃,清乐九天闻。
日出瞻佳气,葱葱绕圣君。
李白才华横溢深受唐玄宗的欣赏,经常诏见他陪侍左右,同时李白也感觉到深受皇恩,胸中伟大志向有待实现的喜悦。
天宝二年(743)的早春,严寒还未退尽,地上的小草刚刚透出一点绿意,池边的杨柳刚吐出米粒大小的嫩芽,内庭歌舞,夜以继日。李白奉诏作《宫中行乐词十首》。未及半月,点点鹅黄变成了一片新绿,刚出巢的雏莺在枝头歌唱。玄宗出游宜春苑。李白又奉诏作《侍从宜春苑奉诏赋龙池柳色初青听新莺百啭歌》:
东风已绿瀛洲草,紫殿红楼觉春好。
池南柳色半青青,萦烟袅娜拂绮城。
垂丝百尺挂雕楹,上有好鸟相和鸣,间关早得春风情。
春风卷入碧云去,千门万户皆春声。
是时君王在镐京,五云垂晖耀紫清。
仗出金宫随日转,天回玉辇绕花行。
始向蓬莱看舞鹤,还过茝若听新莺。
新莺飞绕上林苑,愿入箫韶杂凤笙。
转眼到了暮春,兴庆宫中牡丹开了。唐玄宗陪着杨贵妃,在沉香亭欣赏由洛阳新进贡来的名贵品种“姚黄”、“魏紫”,宫中乐工在李龟年的指挥下,演奏着陈年旧调。唐玄宗听得腻了,令人马上请李白来填词。李白倚马可待,才思敏捷,投其所好,挥笔立就《清平调》三首:
其一
云想衣裳花相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其二
一枝秾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李白的词写得很华丽,马屁也拍得恰到好处,所以唐玄宗、杨贵妃更加喜欢他,每有宴请或郊游,必命李白侍从,利用他敏捷的诗才,为他赋诗纪实。
李白得到唐玄宗的宠爱,自以为从此以后,可以平步青云,实现自己多年的政治抱负。然而盛世繁华表象之下的大唐朝廷,昏庸腐朽与社会危机业已无可挽救,昏庸的君主不可能在政治上对李白委以重任,在唐玄宗的心目中,李白永远只是一个文人。然后,恃才傲物的李白已厌倦做个御用文人,更不愿意做一个阿谀谄媚的优伶小人,散漫不羁的李白更不愿意做个随叫随到的应诏填词侍臣。此时的心情,李白尽表现在《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中:
晨趋紫禁中,夕待金门诏;
观书散遗帙,探古穷至妙。
片言苟会心,掩卷忽而笑;
青蝇易相点,白雪难同调。
本是疏散人,屡贻褊促诮;
云天属清朗,林壑忆游眺。
或时清风来,闲倚栏下啸;
严光桐庐溪,谢客临海峤。
功成谢人间,从此一投钓!
李白毕竟是诗人,是一个文人,多少有点读书人的酸腐性。他看不惯官场习气,他是无拘无束的人,他爱的是读书,喜的是写诗,乐的是漫游,好的是喝酒。李白想起隐士严子陵,想起诗人谢灵运,归隐之意悄然而至。在一次宴会上,送别一位仕途失意之人,同病相怜的李白写下《灞陵行送别》:
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
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
我向秦人问路岐,云是王粲南登之古道。
古道连绵走西京,紫阙落日浮云生。
正当今夕断肠处,骊歌愁绝不忍听。
天宝三载(注:天宝三载正月朔,唐玄宗改“年”为“载”)(744年)正月,贺知章以道士的身份辞京回乡,唐玄宗诏令在长乐坡设宴饯别,并约了许多诗人,要求都必须写诗饯行。贺知章是官场不倒翁,与李白有知遇之恩,更是忘年之交。李白写了两首诗,一是应制,一是自赠。
李白的应制诗羡慕贺知章功德圆满,归隐四明,同时依依不舍,问什么时候回京城把酒言欢,即《送贺监归四明应制》:
久辞荣禄遂初衣,曾向长生说息机。
真诀自从茅氏得,恩波宁阻洞庭归。
瑶台含雾星辰满,仙峤浮空岛屿微。
借问欲栖珠树鹤,何年却向帝城飞。
李白的自赠诗先想象友人回乡,终日泛舟遨游镜湖的情景,再运用王羲之写字换鹅的典故来赞美友人的书法艺术。全诗紧扣“归越”二字,形象地表现了贺知章的性格特点和才华所在,用典自然精切,内容富有情趣,显示了作者炉火纯青的诗艺,即《送贺客归越》:
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
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
李白受到唐玄宗的宠信,同僚们不胜艳羡,但他放荡不羁、不拘小节、醉酒使性、疾恶如仇等,得罪了不少当朝权贵,例如高力士、杨国忠、张垍等,他被排挤出长安只是时间的问题。如杨贵妃很喜欢李白的《清平调》,高兴时总是哼上几句。不料高力士不能忘怀“脱靴”之耻,趁机在杨贵妃面前歪曲词意,挑拨说成李白故意将贵妃娘娘比做出身低微的赵飞燕。使得杨贵妃恼恨在心,不时在唐玄宗那里吹枕边风,加之几个奸臣的挑拨离间,不时在唐玄宗那里添油加醋地说李白的坏话。而这时的唐玄宗已经昏庸至极,不辨真伪,那能经得起扇风点火、众口铄金,于是就有了疏远李白之意。
李白除了供奉翰林、陪侍君王之外,也经常在长安市上行走。他敏锐地发现在大唐繁荣的景象中,正蕴藏着深重的危机,那便是专横的宦官和骄纵的外戚。他们如乌云一般笼罩着长安,笼罩着大唐,给李白以强烈的压抑感。自视颇高且被唐玄宗恩宠得意一时的李白,屡受朝中同侪的排挤谤毁,对他有知遇之恩的贺知章已被迫离开朝廷,寂寞失意的李白借酒浇愁之余,作《月下独酌》组诗四首。这四首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虽然诗人写自己以月为伴、对酒当歌的自得其乐,然而透过字面,我们可以窥见诗人是借以表明自己怀才不遇的孤寂与苦闷。《月下独酌其一》: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李白怀着济世之志,奉召来到长安,然而长安的政治现实,把他的期望击得粉碎,因此,不得不使他考虑到将来的去向和归宿。在一次宴席上,好友刘十六要归隐湖南。李白就写了《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
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
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
湘水上,女萝衣,白云堪卧君早归。
在另一次宴席上,友人王琰为功名要入蜀求仕,请李白作诗相送。李白一口气写了《蜀道难》和《送友人入蜀》二首诗,在诗中想象蜀道沿途的奇丽险峻之景,暗示友人勿要羁留蜀地,早日回归长安,勿把宦海沉浮看得过重,不妨顺其自然。《蜀道难》着意突出“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题旨,故而写景重在凸显蜀道的高峻艰险,《送友人入蜀》着意在劝慰友人勿要以功名利禄为上,不妨顺其自然,随遇而安,故而写景偏于表现蜀道沿途的奇丽险峻,暗示诗人人生险恶难测,宦海沉浮难定,且自淡定。
《蜀道难》:
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侧身西望长咨嗟!
《送友人入蜀》: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李白踌躇满志地进京,以为终于可以实现他“寰区大定”“愿为辅弼”的政治抱负了。可是风光未久,李白就发现所谓供奉翰林,就是做个以文学词章而备顾问的侍从,与他的政治抱负相距千里,李白为此苦闷不已。而且朝廷昏庸,权贵排斥,他的政治抱负根本无法实现,这使他感到惆怅与苦闷。李白的归隐之心日益急迫,于是诗仙太白来到太白山,登上太白峰,向太白仙请教,路在何方?并写下这首《登太白峰》,借助上达天宇的瑰奇想象,曲折地反映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世界的憧憬,颇富浪漫主义特色。
《登太白峰》:
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
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
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
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
一别武功去,何时复更还?
李白决意离开长安的真正原因,是因为失望。曾经,以为长安是距离自己理想最近的地方。身处大唐的政治中心,凭借自己经天纬地的才能,一定可以大展身手,成就一番大事业。然而,成为翰林待诏的李白终于明白了,唐玄宗只是把他当作一个御用文人,安置在翰林院里,偶尔写写诗、对对句,根本不会对他委以重任。另外官场上阿谀逢迎、尔虞我诈、见风使舵等风气,也使他不能惬意,使他失望。清高如他,定然不屑于这被无数人羡慕的虚职,毅然上书唐玄宗请辞。同时哀叹自己梦断长安,即将离开政治中心,李白的思绪飞到秦汉,仿佛看到咸阳故道上灞陵伤别的情景,于是写了《忆秦娥·箫声咽》一词: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天宝三载(744)春,李白在几经徘徊,几番犹豫之后,终于上书请辞。在玄宗的心目中,李白是一个不错的瀚林待诏,心里有点舍不得。但是他架不住宠妃奸臣的挑唆,正好李白自己提出要走,就顺水推舟,恩准“赐金放还”。唐玄宗没有谴责李白,没有贬斥李白,反而“赐金放还”,保全了李白作为文人的体面和尊严。试问,哪个朝廷官员被贬出京,皇帝会给予金银盘缠。
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也说明了他是不合时宜的人,是不能做体制内的“笼中鸟”。他一直纠结在学仙与从政的矛盾之中,在野时总想在朝,在朝时却想在野,这次“赐金放还”是他政治生涯的分水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何尝看不透,于是他只好继续漂泊!
李白带着自信来到长安,却带着失意离开。虽然如此,却离开的潇洒,离开的飘逸,离开的像个“谪仙”。“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李白徒然叹惋宫中多嫉妒而无法实现抱负的苦闷,并且借丑女效颦之喻讽刺权贵蝇营狗苟装腔作势之丑态,表达了自己耻于与之为伍的傲岸性格。便写下《玉壶吟》:
烈士击玉壶,壮心惜暮年。
三杯拂剑舞秋月,忽然高咏涕泗涟。
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
揄扬九重万乘主,谑浪赤墀青琐贤。
朝天数换飞龙马,敕赐珊瑚白玉鞭。
世人不识东方朔,大隐金门是谪仙。
西施宜笑复宜颦,丑女效之徒累身。
君王虽爱蛾眉好,无奈宫中妒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