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自序

2016年,我看完纪录片《乡村里的中国》后,被深深地打动了。这部“土得掉渣”的作品以农村为舞台,请农民当主角,斩获多项大奖,豆瓣得分高达9.3,影评里出现最多的关键词是“真实”。它让我想到了自己所属的互联网人群体。

大众对互联网人似乎并不陌生。马云创办阿里巴巴的轶事流传于街头巷尾,雷军在发布会上的讲话被恶搞成神曲“Are You OK”;他们的一举一动受到广泛关注,成为社会话题。

但我发现,大家熟悉的互联网人往往是众星捧月的业界大佬,而不是甘当绿叶的幕后英雄。在很多人的认知里,基层互联网人不是有血有肉的完整形象,而是“996”、秃头、高薪等有失偏颇的零散标签。但这不是互联网人的真实写照。

在过去的10年间,互联网“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与水电煤一样的基础设施,改变了我们的衣食住行。随着“十四五”规划的出台,数字中国、网络强国建设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互联网人在国家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真实的他们值得被看见。我相信,一部以基层互联网人为主角,讲述他们真实故事的作品,能够搭建起大众了解这个群体的桥梁,让他们得到更多人的理解和认可。

从一个更高的层面来看,习近平总书记在各种场合屡次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而基层人员的故事反映了社会现状,是中国故事的缩影。

在2019年《财富》世界500强榜单上,中国互联网公司首次在数量上超过了美国互联网公司。取得如此成绩,互联网人功不可没;我们应该有这个文化自信,把他们的故事讲给全世界听。

确定了“互联网人”这个时代命题后,要写好这篇“记叙文”,应该如何下笔呢?地点——“拍摄地”在哪里?人物——如何“选角”?事情——讲述什么故事?这些问题我刚开始都没有答案。

在我毫无头绪时,还是《乡村里的中国》给了我灵感。导演焦波老师的情况跟我比较像——我们选择的题材都是自己最熟悉、最热爱的领域,我们都想为自己所属的群体做点什么。

他生长在农村,是一位摄影师,当导演并不是他的本行;而我来自互联网行业,是一名工程师,写作也不是我的专长。我们都不想进行宏大叙事,都“没有一个字的剧本”。因此,焦波老师的创作过程对我很有参考价值。

好故事源于好素材。为了收集素材,焦波老师在山东淄博沂源县中庄镇杓峪村驻扎了373天。这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讲述基层故事,要深入一线、泡在一线。

那么,互联网人的一线在哪儿呢?根据企鹅智库2019年发布的《新一线城市互联网生态指数报告》,我初步选择了“互联网指数”排名前六的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深圳、成都、广州、杭州,作为本书的“拍摄地”。

“地点”有眉目了,“人物”呢?不同于农民,“互联网人”并没有明确定义。那么,他们是谁?当时我认为,互联网人就是在互联网公司工作的人,于是参考拉勾上的职位分类,确定了技术、产品、运营等8个“选角”方向。

最后一个要素是“事情”。互联网人的故事那么多,要讲哪些呢?我从罗振宇在《长谈》中采访罗永浩时围绕的“八个关系”获得灵感,重点呈现了互联网人的以下方面:衣食住行、工作日生活、周末生活、与城市的关系、与行业的关系、与公司的关系、与家人的关系、与朋友的关系、与恋人的关系、与自己的关系。

为了使内容更加多元化,后来我又增加了“拍摄地”,扩大了“选角”范围,加入了东莞和烟台这两个不太具有互联网基因的城市,以及智能手机从业者、猎头、网红博主等不在互联网公司工作的互联网人。

在这些思考的基础上,我从2019年5月6日开始,历时537天,旅居8个城市,深度跟踪采访了20位互联网人,以他们的故事为蓝本,绘制了这幅互联网版的“清明上河图”。为保护被采访对象隐私,书中内容经处理,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谨以此书,向中国互联网人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