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神交,若合符契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白居易大名鼎鼎,小时候我们就会背他写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有关他的诗和故事,自幼儿园到小学,老师、家长都曾讲给我们听过。
元稹(779—831),知道他的人可能会少一些,这里稍稍做下介绍。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句诗耳熟能详吧?这是元稹为纪念已故的妻子而写的。
元稹,字微之。据说,他是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的后代。北魏孝文帝改革,把拓跋氏改为汉姓——元。所以,元稹其实是鲜卑皇族的后裔,只不过到他这一代时,早已是一介平民了。
元稹八岁没了父亲,家里没钱供其上学,全凭母亲教他认字。所以,元稹基本上是自学成才的。
不过,元稹就像是为文学而生的人,不仅诗写得好,小说也写得好。与其说他以诗闻名,还不如说他是靠写传奇故事出名的。在受到诗坛瞩目前,他早已写了一篇影响深远的传奇《莺莺传》,其中的男主角“张生”的原型是否为元稹,现在学术界还在讨论。500多年之后的元代,有个戏曲家王实甫写成了著名杂剧《西厢记》,而《西厢记》最早的来源便是元稹的《莺莺传》。
但元稹之后再也没有创作传奇的记载,只有诗流传了下来。
因为诗,他与同年及第的白居易成为莫逆之交,也成就了一段文坛佳话——元白之交。
《唐才子传》中记载了元稹和白居易的故事。
元和四年(809),元稹去东川出差。
一天,仍在长安的白居易约了弟弟白行简和李杓直几个朋友一同到曲江、慈恩寺春游,之后又去李杓直家饮酒。当大家喝得正高兴时,白居易却闷闷不乐起来。大家就奇怪了,以为白居易出了什么状况。白居易说,我想元稹了,他走了好多天,应该到梁州了吧?于是,白居易怀着思念之情写下了《同李十一醉忆元九》:
花时同醉破春愁,
醉折花枝作酒筹。
忽忆故人天际去,
计程今日到梁州。
而这时元稹在干什么呢?这一天元稹刚好抵达梁州,晚上做了一个梦。起来后元稹也写下了一首《梁州梦》:
梦君同绕曲江头,
也向慈恩院院游。
亭吏呼人排去马,
忽惊身在古梁州。
诗中说,那天晚上,他梦到和李杓直、白居易一起游览曲江,游玩慈恩寺,突然醒来,发现自己还身在梁州驿站中。然后,元稹托人将《梁州梦》寄回长安。元稹在题注中说:“是夜宿汉川驿,梦与杓直、乐天同游曲江,兼入慈恩寺诸院,倏然而寤,则递乘及阶,邮吏已传呼报晓矣。”
这太神奇了!白居易在长安,游曲江、游慈恩寺,闷闷不乐的原因是思念元稹,想着元稹已到达梁州。而元稹却在梁州做了一个梦,梦到了他跟白居易一起,游曲江、慈恩寺。
长安、梁州山水相隔数百里,真是心有灵犀啊!
所以,《唐才子传》中记载元、白二人的友谊时,给出这样的评价:“千里神交,若合符契。”若合符契,就是两者完全吻合的意思。
白居易“总结”他与元稹之间的友谊时说:“不为同登科,不为同署官。所合在方寸,心源无异端。”所以,“死生契阔者三十载,歌诗唱和者九百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