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万历皇帝的门客:利玛窦
利玛窦这位意大利马切拉塔城(Macerata)的名门之后于1582年8月和罗明坚一起从澳门来到了肇庆,成为最早长期居住在中国内地的传教士。当1588年罗明坚从澳门登船返回罗马后,利玛窦就成了耶稣会在中国的旗手和领航人。当利玛窦在他的朋友瞿太素的劝告下脱下僧袍,换上儒装、戴上儒冠时,他的“合儒易佛”的传教路线已基本确定,同时,向北京进军也成为他在中国的战略性目标。
(一)进入北京
利玛窦曾有过三次进京的计划。1595年,利玛窦在韶州认识了奉诏进京的兵部侍郎石星,石星答应带利玛窦进入北京。但他们刚刚到达南京就发现城中一派战争气氛——明朝正在和日本打仗。利玛窦只好作罢。1598年,利玛窦听说他在南京认识的礼部尚书王忠铭要到北京任职,就向王忠铭表达了自己去北京的愿望,王忠铭一口答应下来。但当他们到达北京时,明军在对朝鲜战争中吃紧,京城气氛十分紧张,利玛窦只好坐船顺运河南下返回。1600年,利玛窦的朋友南京礼部给事祝世禄给利玛窦办好了再次进京的全部手续,并拜托了即将押丝绸贡品进京的刘太监——因利玛窦一行坐刘太监的船进北京,祝世禄希望他能一路照看利玛窦。一路风顺船轻,利玛窦等人一路畅通。但到山东临清这个运河的重要口埠时遇到了万历皇帝派下的督税太监马堂,马堂为私利扣下了利玛窦一行,当他看到利玛窦所带的贡品后,立即给万历写了一份奏疏,告知了利玛窦所进贡品一事。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有一天万历突然又想起这份奏疏,问身边的太监:“那个外国人献的自鸣钟在哪里?”当他得知还未进京时,立即批示:“天津税监马堂奏远夷利玛窦所贡方物暨随身行李,译审已明,封记题知,上令方物解进,利玛窦伴送入京,仍下部译审。”[1]1601年1月24日,利玛窦以向万历进贡的远夷使者身份进入北京。
图1—1 利玛窦画像
图1—2 利玛窦的出生地(1)
图1—3 利玛窦的出生地(2)
图1—4 明万历皇帝
(二)奏疏与贡品
利玛窦在进京路上遇到漕运总督刘东星和晚明大儒李卓吾,他们看利玛窦给皇帝的奏疏写得不够好,于是就亲自给利玛窦编辑加工了给皇帝的奏疏,因此,利玛窦这份奏疏变得言简意赅,文笔流畅,现抄录如下,共赏其文采。
上大明皇帝贡献土物奏疏
大西洋陪臣利玛窦谨奏,为贡献土物事:臣本国极远,从来贡献所不通,狄闻天朝声教文物,窃语沾被其余,终身为岷,庶不虚生;用是辞离本国,航海而来,时历三年,路经八万余里,始达广东。盖缘音译未通,有同喑哑,因僦居学习语言文字,淹留肇庆、韶州二府十五年;颇知中国古先圣人之学,于凡经籍,亦略诵记,粗得其旨。乃复越岭,由江西至南京,又淹留五年。伏念堂堂天朝,方且招来四夷,遂奋志径趋阙廷。
谨以原携本国土物,所有天帝图像一幅,天帝母图像二幅,天帝经一本,珍珠镶嵌十字架一座,报时自鸣钟二架,《万国舆图》一册,西琴一张等物陈献御前。此虽不足为珍,然自极西贡至,差觉异耳,且稍野人芹曝之私。
臣从幼慕道,年齿逾艾,初未婚娶,无子无亲,都无系累。非有望幸。所献宝像,以祝万寿,以祈纯嘏,佑国安民,实臣区区之忠悃也。伏乞皇上怜臣诚悫来归,将所献土物,俯赐收纳,臣益感谢皇恩浩荡,靡所不容,而于远臣慕义之忱,亦少伸于万一耳。
又臣先于本国,忝预科名,已叨禄位,天地图及度数,深测其秘,制器观象,考验日晷,并与中国古法吻合。倘蒙皇上不弃疏微,令臣得尽其愚,披露于至尊之前,斯又区区之大愿,然而不敢必也。臣不胜感激待命之至!万历二十八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具题。[2]
利玛窦在这份奏疏中说明自己是慕中华天朝,从八万里外而来,为了进京,在肇庆、南京等地学习汉语,研读中国圣贤之书,现在带来了各种贡品,都是西洋珍品,在中国极少看见。自己是出家之人,无子无亲,只想效忠于皇帝,在其本国时,天文地理,日晷历算都略知一二,而且感到西法也合中国古法。若能见到皇上,将是他的万幸。
万历看到利玛窦所献的这些贡品,备觉新奇。他收下礼品,允许利马窦暂时留在北京,安排其住进了会馆。
(三)皇帝的门客
在利玛窦所送万历皇帝的礼品中,最讨他喜欢的是自鸣钟。小小的自鸣钟,金光闪闪,小巧玲珑,万历每日将其拿在手中把玩,十分喜欢。后来皇后知道了此事,想把小自鸣钟拿去玩几天,皇帝害怕她不归还,就让太监将小自鸣钟的发条放松,皇后玩儿了几天,钟不走了,就又将其还给了皇帝。那座大的自鸣钟宫中无人会操作,万历就叫四名太监到利玛窦那里学习自鸣钟的使用方法。当在宫中的御花园建好了钟楼,将大自鸣钟放进去以后,那嘀答嘀答的钟声使万历格外高兴。
万历想知道欧洲宫殿的建筑样式,利玛窦的礼物中刚好有一幅西班牙埃尔埃斯克利阿尔—地圣劳伦所宫的铜版画;万历想知道欧洲的帝王们的丧葬礼仪,利玛窦立即将刚收到的1598年西班牙国王菲利浦二世的殡葬图让太监们转呈给皇帝;万历也很喜欢利玛窦所画的《万国舆图》,他将地图分开贴在一排屏风上,这样坐卧都可欣赏。
看到利玛窦送来那架古琴,万历也十分好奇,让太监们跟着利玛窦的助手庞迪我(Didace de Pantoja, 1571—1618)来宫中教授太监们弹琴。利玛窦为此专门写了《西琴八曲》,将原来的西洋曲调配上中文的词语,以便使万历在听琴的过程中了解天主教。《西琴八曲》八章的题目分别是:《吾愿在上》《牧童游山》《善计寿修》《德之勇巧》《悔老天德》《胸中庸平》《肩负双囊》《命定四达》。
听着太监们所弹的琴声,万历越发想见见这个西洋的使臣,无奈这个中国历史上上朝最少的皇帝,连中国大臣平时都很难见上他,又怎能随意见一个外国的远臣呢?万历想了个办法,那就是让画师们将利玛窦的画像送给他,当他看到画像上利玛窦高高的鼻梁时,万历若有所思:这不是个“回回”吗?
当万历皇帝还沉浸在利玛窦所献贡物带来的乐趣之中时,礼部的奏疏送了上来:“大西洋不载《会典》,真伪不可知,且所贡天主女图,既属不经,而囊有神仙骨物等。夫仙则飞升,安得有骨!韩愈谓:‘凶秽之余,不宜令入宫禁。’宜量给冠带,令还,勿潜住京师。”[3]这段话是说,这个西洋人,过去从未见过,《会典》也从未记载,而且所带之物,都是神仙道士所带的那种东西,这等不明之人怎能将其留下来?万历接到这样的奏疏肯定心中不悦,就把奏疏压起来。礼部一看皇帝没有回旨,就又奏了一本:“臣等议令利玛窦还国,候命五月,未赐纶音,毋怪乎远人之郁病而思归也。察其情词肯切,真有不愿尚方赐予,唯欲山栖野宿之意。譬之禽鹿久羁,愈思长林丰草,人情固然。乞速为颁赐,遣赴江西诸处,听其深山邃谷,寄迹怡老。”[4]礼部这次口气软了许多,劝皇帝要替利玛窦考虑,不能将他留在京师,让他每天想家啊。就这样礼部连续上了四份奏疏,但万历就是不做回应。看到这个情况,吏部给事中曹于汴给万历写了一份奏疏,希望皇帝将两位神父留在京城。这话才说到了万历皇帝的心坎上,这份奏疏虽也没有批复,但万历让太监正式通知利玛窦一行人可以长期住在北京,每月皇帝会给他们相当于8个欧洲金币的生活费用,这也就是明史所记载的“已而帝嘉其远来,假馆授粲,给赐优厚”[5]。
从此,利玛窦成了万历的正式门客,拿着皇家的俸禄,在北京生活起来,其主要使命,就是每年进宫四次,修复自鸣钟。小小的自鸣钟敲响了中西文化交流的序曲,一场持续二百年的欧洲和中国文明的相遇由此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