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书伤寒启新录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伤寒与温病之争

寒与温是相对而言,皆属六淫之一。寒邪伤人,必先伤于寒水之经,然后肌肤寒栗,继之四肢拘急,恶风恶寒,身痛头痛,发热,脉浮而数或脉紧无汗为伤寒,脉缓有汗为中风。温病非寒邪之因,有的因感触而发,初起似热而非恶寒,继之咽痛。伤寒可一汗而解,温病虽汗而不解;伤寒自皮毛而入,温病自口鼻而寒栗入;伤寒有感即发,温病感而后发;伤寒治以辛温解表以发汗,温病治以辛凉透表,给邪以出路,如银翘散中的金银花、连翘,配荆芥以火郁发之,透邪以外出;伤寒发斑为病危,温病发斑为外解;伤寒以经传经,温病经不自传;伤寒温病始异而终同,但伤寒传经有进无退,故下之、和之可豁然而愈,而温病藏于三焦膜原之地,根深蒂固,其可外传,也可内传胃腑,里气结,表气郁,故下之,里气一通,表气自和。

然《伤寒论》一书,是为伤寒而作,寒邪伤人者有数种:一伤于寒水之经;二有寒邪直中三阴者。

有及时发病者为病寒,有表寒入里则化热,里寒盛者而化热。诸如有表寒、里寒、表里皆寒,有里热表寒、表热里寒。而《难经·五十八难》有云:“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其所苦各不同。”《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明示:“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故寒邪入内,郁久化热而发病者为伏温。《素问·金匮真言论》也云:“藏于精者,春不病温。”后世将其化为:“冬不藏精,春必病温。”温病学家皆从这里引出伏气学说,其代表者,有叶天士的《温热论》及吴鞠通的《温病条辨》。其立论,温病别于伤寒,并提出温病从口鼻而入,创立三焦学说。然口鼻之邪非寒即温,治寒者宜温宜散也,治温者宜清宜降。虽治法各异,然六经之变以及传经之见证足以囊括三焦之温病。仲景之伤寒,其立言简而意深,细释全文,净心意会,方可举一反三,窥其珍宝。正如清代雷丰在《时病论》中所云:“伤寒书统治六气病,诸如桂枝汤治风,麻黄汤治寒,白虎汤治暑,承气汤治火,五苓散治湿,炙甘草汤治燥。”也正如前辈万友生老先生提出的寒、温当一统论,颇得吾心。伤寒当统六气,六经乃百病之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