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2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二、全国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互联网发展情况

《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自2017年起开始发布中国互联网发展指数,2022年继续予以发布。中国互联网发展指数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旨在通过构建客观、真实、准确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全国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不含港澳台地区,下同)互联网发展成效和水平进行综合评估,为各地进一步明确互联网发展的战略目标和重点,准确把握自身比较优势、地域优势和发展优势,推动网信事业朝着网络强国建设目标迈进提供参考依据。

中国互联网发展指数涵盖了基础设施建设、创新能力、数字经济发展、数字社会发展、网络安全和网络治理6个方面,全面展现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互联网发展状况,为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发展互联网提供可量化的参考依据。2022年的评价指数在2021年的指标体系基础上,综合考虑各地互联网发展的具体情况,充分吸纳了国家有关部门、部分省市、网信智库、相关领域专家的意见,进行了更新和完善。在保持原有指标基本不变的前提下,结合最新情况对一级指标进行调整,用“数字社会发展指数”替换原“互联网应用指数”一级指标,并根据一级指标的情况对二级指标做相关调整。同时,在权重上适当增加数字经济发展指数的比重。中国互联网发展指标体系见总论表1。

总论表1 中国互联网发展指标体系

续表

为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2022年中国互联网发展指数的评价数据主要来源如下:一是中央网信办、国家统计局、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等部门和机构的统计数据;二是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网信办统计的相关数据;三是相关部委或研究机构发布的研究报告统计数据。

(一)2022年中国互联网发展指数综合排名

基于中国互联网发展指标体系,我们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进行互联网发展指数排名。

总体来看,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全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认真落实中央部署要求,结合各地实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全面推进本地区互联网发展进程。在2022年中国互联网发展指数综合排名中,广东省、北京市、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山东省、天津市、四川省、福建省、湖北省10个省和直辖市的互联网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如总论图1所示。

总论图1 2022年中国互联网发展指数综合排名前十的省和直辖市

广东省持续推进“双千兆”网络协同发展,落实“IPv6+”应用创新行动,科学布局数据中心和算力资源,加快构建新型基础设施发展新格局。互联网应用与产业发展相互促进,2021年,广东省规模以上互联网企业完成业务收入同比增长9.3%,收入规模位居全国第二。互联网企业综合实力逐年增强,腾讯、网易等15家广东企业入选“中国互联网企业综合实力百强”。广东省以全省数字政府均衡协同发展为抓手,以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引领,聚焦省域治理与政务服务两个着力点,全面深化“数字政府2.0”建设,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再上新台阶。

北京市统筹推进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新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关键技术创新能力,支持数字产业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引导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围绕前沿领域,提升基础软硬件、核心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和生产装备的供给水平。加快推进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数字科技赋能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智慧场馆建设、保障赛事运行,向全球展示了北京作为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阶段性建设成就。不断提升“互联网+公共服务”水平,逐渐增强数字社会的支撑能力,满足群众的生活需要。

江苏省持续推进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2021年,全省5G终端用户数量达到3445.6万户,新建5G基站达到6万座,累计达到13.1万座。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四市获批全国首批“千兆城市”。不断加强网信领域基础研究、关键技术、成果转化全链条布局,围绕新型泛在物联网、下一代移动通信等前沿领域和集成电路、5G、大数据等细分产业领域,组织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全省人工智能领域核心企业超过1000家,人工智能相关产业规模超过2000亿元。

浙江省数字化改革平台底座全面建成、系统架构基本定型、推进机制不断健全、应用成果持续涌现,数字化改革的“含金量”持续提升。全省统筹推进浙政惠民、助企、安全、智治系列应用建设,开发并上线57个重大应用成果,增强了政府科学感知经济社会发展态势的能力,实现政府治理高效化、整体化、精准化和智慧化。迭代完善“浙里办”“浙政钉”,建设完成全国首个省域全覆盖、全贯通的“健康大脑”,医保电子凭证结算率达到87%。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2.0版,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和数字经济系统建设成效显著。

上海市把握城市数字化转型重要窗口期,努力催生激发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超前布局新型互联设施,建成国家(上海)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并启动试运行,实现首台互联网域名 J根镜像服务器部署。数字经济加速增长,数字核心产业增长迅速。2021年,上海市集成电路产业销售收入超过2600亿元,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产业规模达到12000亿元。以探索超大城市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为指向,完善“一网通办”和“一网统管”,搭建起“统一数据底图”的中国首个超大城市运行数字体征系统。越来越多关乎民生的“老大难”和“末梢问题”正随着数字化转型被一一破解,逐步激活超大城市治理的内驱力。

山东省抢抓数字变革新机遇,强力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呈现出规模稳步增长、创新融合加快驱动、新业态和新模式不断涌现的良好发展态势。2021年,山东省数字经济总量突破3.5万亿元,规模位居全国第三。积极推动5G产业发展和5G网络建设;深入推进提速降费,助力乡村振兴,进一步推高偏远地区无线网络覆盖水平;重视网络安全产业发展,在全省建成3个网络安全产业园区,并推动网络安全人才的校企合作和成果转化。制定并出台了《山东省“十四五”数字强省建设规划》,为“十四五”全省网信事业发展谋划“新蓝图”。

天津市紧紧围绕“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聚焦“制造业立市”,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为引领,以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简称“信创产业”)为主攻方向,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育壮大智能科技产业;在智能制造、智慧医疗、智慧城市等10多个领域加快5G应用规模化推广;积极布局车联网产业,规模化部署基于蜂窝车联网(C-V2X)技术的基础设施网络;初步构建了以“天河一号”“天河三号”超级计算机、曙光计算机、飞腾CPU、银河麒麟操作系统等为代表的自主安全可控产业链。

四川省加快“芯屏存端软智网”等核心产业集群建设,成都市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全国首个跨省域国家级网络安全产业园区落地成渝地区;持续推动数字经济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成渝地区成为继长三角地区之后全国第二个跨省级行政区域的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四川省被纳入首批国家工业数据安全管理和企业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DCMM)试点。依托5G、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和智慧化服务,“蓉e人社”网上服务大厅年服务量超过16.64亿人次,“文化天府”云平台实现对公共图书馆和博物馆的多元智慧化服务。

福建省推进“双千兆”网络协同发展,加快建设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统筹布局数据中心和超算中心建设;大力推动企业上云上平台,上云企业数量超过4.7万家。聚焦平台经济等新兴产业方向,着力内培外引一批重点互联网平台。优化升级省网上办事大厅和“闽政通”App,推进政府网站“适老化”、无障碍改造升级。政务数据共享平台建设、数据共享规模及支撑应用成效显著,基本实现省市平台“目录通、数据通、接口通、流程通”。

湖北省加快推进IPv6、区块链技术等在重点领域的部署应用,深入开展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建设工作。出台了《关于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实施“争做中国好网民”工程,加强网络素养教育,凝聚共建清朗网络空间的强大合力。深入开展“清朗”和网上“扫黄打非”系列专项行动,整治网络直播乱象、流量造假、网络沉迷等突出问题。

(二)分项评价指数排名

基于中国互联网发展指标体系,2022年,在基础设施建设、创新能力、数字经济发展、数字社会发展、网络安全和网络治理6个方面的指数排名前十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如总论表2所示。

总论表2 2022年分项评价指数排名前十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1.基础设施建设指数排名

各地加快部署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IPv6规模部署和应用,固定宽带网络和5G网络向深度覆盖迈进。其中,江苏省、广东省、浙江省、北京市、天津市、山东省、上海市、广西壮族自治区、福建省和海南省的基础设施建设指数排名全国前十。其中,江苏省建成8条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四市获批全国首批“千兆城市”,数量排名全国第一。截至2021年,广东省建成5G基站17.1万个,规模居全国第一;5G用户数量达到4096万户,占全省移动宽带用户总数的26.9%,规模居全国第一。浙江省持续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截至2021年,全省已建成开通5G基站11.36万个,数量居全国第三;已累计建成北斗地基增强站400余座,卫星时空信息服务持续增强,累计建成各类数据中心193个,大型以上数据中心有20个。北京市加快建设超大规模人工智能模型训练平台,多家公司、科研团队共建“AI芯片生态实验室”,加速国内AI芯片的生态发展和应用落地;构建协同发展的“长安链·协作网络”,加速区块链从关键行业、核心领域向各行各业的拓展。

2.创新能力指数排名

各地不断加大创新技术研发投入力度,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取得新进展。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江苏省、浙江省、天津市、陕西省、四川省、安徽省和湖北省的创新能力指数排名全国前十。其中,北京市积极打造人工智能产业新生态,已拥有全国近一半的人工智能(AI)领域的高层次学者,核心产业人才总规模超过4万人。在全国109家上市AI企业,北京市占40家。累计37家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数量占全国的39%,居全国首位。上海市的人工智能技术突破呈厚积薄发之势,围绕智能芯片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对标国际巨头企业,上海市集聚全国最多的智能芯片创新企业,已有18块AI芯片处于试产(流片)及量产过程中。江苏省亨通海洋光网系统有限公司建立了全球首例基于SDM的16纤对深海通信系统,提出“监测—通信—能源”三网合一的智慧海洋信息物理融合网络,有望填补国际技术空白。浙江省加快推动网络信息技术攻坚,集成电路行业取得突破性进展,阿里巴巴旗下的半导体公司平头哥的玄铁系列处理器、达摩院的存算一体AI芯片,以及吉利汽车公司的“智能座舱芯片”等一批成果显现。

3.数字经济发展指数排名

各地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制定完善数字经济发展政策体系,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制造业信息化成效显著。广东省、上海市、江苏省、北京市、浙江省、山东省、安徽省、四川省、河北省和河南省的数字经济发展指数排名全国前十。其中,上海市推广制造新模式,推动“工赋上海”行动,加快本市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增强“上海制造”品牌数字化竞争力,建成40家智能工厂、26个行业级工业互联网标杆平台。江苏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数字产业创新动能加速集聚,全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达到1.2万亿元;无锡市获批中国软件特色名城,全省软件名城数量居全国第一,“云数智网链”等新兴数字产业快速发展。北京市近3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新设企业年均增长1万家以上,规模以上核心企业达到8342家,约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数量的1/5,其中有千亿元级企业5家、百亿元级企业58家;工业互联网平台数量、接入资源量、国家级智能制造系统方案供应商的数量居全国第一。浙江省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2021年全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总量达到8348.27亿元,数字贸易进出口总额约为5279亿元,连续3年增长20%,累计实现网络零售额25230.3亿元。

4.数字社会发展指数排名

各地高度重视数字社会发展,互联网与公共服务、政务深度融合,加快推动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建设,满足人民群众的公共生活需求,数字社会发展成效显著。上海市、浙江省、北京市、广东省、江苏省、四川省、山东省、福建省、江西省和天津市的数字社会发展指数排名全国前十。其中,上海市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构建人人共享的数字生活新图景,“为老服务”、交通出行等场景建设取得一定成效,推出“智能出行即服务”,上海市停车软件App覆盖全市道路停车场,推动全市115个公共服务网站和43个手机App“适老化”改造,弥合“数字鸿沟”。浙江省全力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省建设,建设完成全国首个省域全覆盖、全贯通的“健康大脑”,医保电子凭证结算率达到87%;在社会保障领域,“浙里就业”数字化应用平台日均活跃用户3.5万人,“人才码”应用已实现全省覆盖,“技能浙江”平台正式上线;迭代升级打造“浙里救”3.0版,实现社会救助“一件事”联办、“一站式”服务。北京市不断提升“互联网+公共服务”水平,搭建“空中课堂”,推进“双师课堂”名师协同授课试点;加强数字服务平台建设,形成以“网上办、掌上办、自助办、智能办、跨省办”为代表的一体化服务格局,便民利企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效率显著提高。

5.网络安全指数排名

各地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工作,积极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不断完善健全网络安全应急制度,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安全宣传活动,积极推进网络安全产业加速发展。广东省、浙江省、江苏省、北京市、天津市、山东省、福建省、陕西省、河南省、江西省的网络安全指数排名全国前十。其中,广东省网络安全企业数量超过2.5万个(截至2021年),设置网络安全专业高校数量位居全国前列。浙江省深入实践网络“枫桥经验”,网络安全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关键基础设施防护水平不断提升,相继推进“织网”“护网”“清源”“净网”“扫雷”五大专项行动;全省3297个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和三级以上信息系统完成技术测评,整体测评整改率达到96.4%。江苏省相关部门指导13个设区市,开展为期2个多月的“网安2021”专项行动;利用江苏省网络空间安全(无锡)实训基地资源,举办全省网络安全官培训班,组织全省网络安全高级研修班,推动了网络安全人才培养工作不断落实。北京市积极构建群防群治格局,组建本市网络安全应急指挥部,开展7×24小时应急值守,形成了日常防护和重大活动安保等较为完善的工作机制;精心打造一系列网络安全品牌活动,举办各类网络安全主题活动近千余场,线上线下宣传覆盖人数超过1000万人。

6.网络治理指数排名

各地高度重视网络治理工作,积极出台相关网络治理法规、产业政策和规范性文件,加强治理系统平台建设,持续开展网络空间专项行动,营造清朗网络空间。河北省、山东省、北京市、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广东省、重庆市、湖北省和陕西省的网络治理指数排名前十。其中,河北省深入推进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开展“清朗·燕赵净网2021”网络生态治理系列专项行动,创新用户公众账号分级分类管理方式,充分发挥“同心圆”网络社会协同治理志愿者服务队作用,动员社会各界参与网络生态治理。山东省坚持把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摆到全局重要位置,聚力六大体系建设,探索形成“网信+网格”两网融合、“线上+线下”无缝衔接基层网络综合治理经验,已基本建成网络综合治理体系。重庆市开展“清朗”系列专项行动,针对“摄像头偷窥等黑产”“饭圈乱象”“未成年人网络环境”等突出问题,开展30余项专项治理,累计查删违法违规有害信息2.6万余条,下架各类违法违规应用程序(App)640余个,处置各类账号3500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