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江南文化论丛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江南文化是一个特定的文化概念。对一个地区的文化而言,其所具有的一般意义上的文化表象与文化内涵之外,其独特的文化形式和与众不同的文化内容更引人注目,这种独特性往往与该地区的自然风貌、水土物产、方言戏曲、著姓名人、风俗习惯等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在江南文化这个大背景之下,浦东地区的历史文化有怎样的特色,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

浦东历史研究中心把探讨研究浦东江南文化的历史特点作为一个重点课题,从梳理浦东历史文化入手,挖掘其优秀的历史文化内涵和闪光点,把它与现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勾勒出浦东人的人文精神,古为今用,让人们在这种优秀的人文精神氛围之中,享受文化所带来的精神动力和思想熏陶。

近几年来,浦东的历史文化研究正在不断地深入推进,在经济大发展、城区大建设、改革大创新、环境大改善的有力推动下,文化也紧紧跟上,文化设施已日新月异,更重要的是历史人文著作的出版也是层出不穷,仅史志类图书近30年间出版印刷的就有300余种,这些图书无不体现出江南历史文化的灿烂和丰富,无不体现出江南文化的博大与精深,无不体现出浦东人民特别是历代文人对江南历史文化所做出的贡献。

浦东这块由长江泥沙所积成的沃土,曾是中国食盐的重要产地,其产盐历史前后达600多年,盐业之利使一方民众得以谋生而定居。而唐、宋、明、清乃至当今海岸线捍海堤的修筑,又使民生得以有富饶的家园。而后木棉、稻麦的盛产,又使这一区域成为国家税赋的重要来源地。更重要的是不断有居民从外地迁徙而来,特别是宋室的南渡,奠定了浦东著姓大族繁衍的基础。一些历史文化名人也曾寓游浦东,如宋宗室成员、著名书画家赵孟在浦东留下了许多墨宝碑记,元代著名文学家杨维桢也撰写了多篇有关浦东的记文,而后浦东人文渐盛,明清两代有进士达百人之多,举人、贡生更是有300多人。

浦东经济与人文的发展使其在宋代形成了一批著名的集镇,如清浦镇、周浦镇、航头镇、三林镇、高行镇、东沟镇;明清期间,集市小镇更是星罗棋布,特别是在宋代捍海塘沿线,从明代开始就逐渐形成了徐路镇、顾路镇、曹路镇、龚路镇、小湾镇、川沙城、六团湾镇、祝桥镇、盐仓镇、南汇城、六灶湾镇、三墩镇、大团镇等著名的集镇。市镇形成,商业兴起,寺庙建立,社学私塾、茶馆书场、宗庙祠堂等也随之而兴,农、工、士、商之职业也因之而分,耕读之家、官宦士绅、百业工匠、中医朗中、店铺商贾勾勒出一幅江南烟雨之中百姓相安而过的历史画面。历史上的这番景象虽已逝去甚远,但深入作进一步研究,就不难发现其一方山水养一方人,一方文化有一方神韵特质。

探明浦东文化的源头,肯定要从江南文化这个总源头来研究。源远方能流长、源明方能水清;本固才能枝茂,本深才能花繁,所谓水清木华也。因此,把浦东历史文化的脉络梳理清楚,把浦东历史文化的源头与发展路径探索明晰,是研究浦东地区江南历史文化必须要扎实做好的基础。从浦东地区千余年的发展历史来看,可谓江南文化深厚。从浦东宋代储泳的诗到明清陆深、孙致弥、李雯、赵文哲、黄文莲等众多文人的诗文,又无不反映出浦东江南文化的灵秀与俊美。每当有困难,有灾害,浦东民众则众志成城,如筑宝山城、川沙城、南汇城抗倭寇;如捐军饷助战,捐善款济灾民;又如修桥筑路、义诊施药,都充分体现出浦东江南文化之中的刚强与坚毅。而富裕之家营造家园,文人绅士建筑园林,温馨的气息又弥漫在浦东江南文化之中。

深厚的浦东江南文化,给我们留下了十分珍贵的财富,可以深入研究的课题非常多,如水乡村落的研究、盐业史的研究、市镇商业的研究、家族文化的研究、作坊工匠的研究、诗歌文学的研究、书画艺术的研究、科举选才的研究、水利海塘的研究、中医世家的研究,等等,梳理其历史发展脉络,研究其成就规律,挖掘其精神实质,传承其借鉴之道,可谓任重而道远。

《浦东江南文化论丛》一书的编辑出版,是对浦东江南文化研究探索的一种尝试,也是近几年来浦东一批有识之士在这一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成果的汇集,尽管是在“初级阶段”,但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也有了可喜的成绩,说明在这方面的工作正在有效推进。

文化是社会发展的软实力,要把浦东江南文化的源头及发展历程探究清楚,还要付出相当艰巨的努力,要把浦东建成一个“文化码头”乃至一个“文化龙头”,探清楚浦东江南文化这个“源头”显然是十分重要的基础。

编者

2020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