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男孩、一代宗师与一叶轻舟
我父亲13岁开始在香港学习咏春拳,师从叶问。叶问是一位非常有经验的老师,在教习技术的同时,还会在授课中融入道家哲学和阴阳之说。讲课时,他常常以自然作为比喻,比如用橡树和竹子的区别来说理(橡树会为强风所折,而竹子则因随风而动得以幸存)。
父亲是个勤奋的弟子,学东西很快。他一有空就在课外加紧练习,成了叶问的得意门生。但他也还是个少年——小时候外号“冇时停”(Mou Si Ting),意思是“一刻也坐不住”。后来的艺名叫小龙,也就是“年幼的龙”,源于他出生于龙年龙时。年少的李小龙命里带火,有至“阳”之气。叶问一直教导这个炽烈的少年要讲究温和、流畅和柔顺,而不仅仅是追求力量与技巧。
我父亲值得称道之处在于他愿意倾听和尝试,但有时急躁(和脾气)还是会占上风。何况,当时的他认为,只要能赢不就好了吗?讲究温和,还要如何争胜呢?
一天,叶问教导年少的李小龙平心静气,忘掉自己,追随对手的动作而动。实质上他是想让李小龙懂得超然之道——凭直觉回应对手,不要困守自己的策略,一味盘算自己的出拳和招式。但父亲始终走不出他自己的那套方式,明显被自身的聪明与好勇斗狠所误,汗水从他紧皱的眉间滴落。叶问一次又一次地介入,叫他顺势而为,节省精力。“永远不要违抗自然。”叶问告诉他,“永远不要硬碰硬,而要因势利导地加以控制。”最终,他打断年少的李小龙说:“这周不要再练了,回家想想我说的话吧。”
这周不练了?!这堪比叫父亲一周不要呼吸。被赶回家后,李小龙仍然自己练习,同时也独自苦思冥想师父的意思。意志消沉的他,积攒了一腔无处发泄的精力。一日,他决定乘一叶小舟去香港,打发他非常讨厌的这些空闲时间。
出海不多会儿他便不再划桨,只是躺在船上,随波逐流。他一边随水摇晃,一边在脑子里回想师父的教诲和自己之前的所有训练。他哪里做错了?为什么听不懂师父的话?这怎么可能!他感到挫败至极,盛怒之下,不禁俯身用尽全力向南海的海水打了几拳。
突然之间,一个念头闪过脑海,他停下来,低头看着自己湿漉漉的手。我父亲后来在文章中如此写道:
这水方才不是向我说明了功夫之理吗?我打了它,它却没有受伤。我再次使出全力攻击它——它却依旧毫发无损!接着,我又试着抓起一把水,却抓也抓不住。水,是世间至柔之物,可以装在最小的罐子里。然而看似柔弱,它却可以穿透世上最坚硬的物质。原来如此!我想要变得像水一样。
这时,他看到一只鸟飞过头顶,在水面上投下转瞬即逝的倒影,又得到了另一个启示:
面对对手时,我的思想和情绪难道不应该像这鸟轻轻掠过水面时的倒影吗?正如师父所说,不黏着、不闭塞。因此,要想控制自己,首先得接纳自己,顺应而非违背自身的本性。
就这样,父亲与水结下了长久而紧密的缘分。水这种元素既柔软又坚硬,既发乎自然又遵循引导,既超然又强大。最重要的是,它对生命来说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