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与智能经济新趋势(套装12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GDP能够衡量我们的幸福生活吗

据说,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和他的朋友有过这样一段对话:

朋友问:“你觉得富人和我们有什么区别?”

海明威答:“他们的钱比我们多。”

朋友又问:“那是不是说富人比我们穷人幸福?”

海明威答:“这要问他们自己了。我想他们自己也不知道。”

将上述对话中的富人和穷人换成富国和穷国,道理也是一样的。通常人们认为,富人一定比穷人幸福,否则为什么大家都要拼命成为富人呢?生活在富国一定比生活在穷国幸福,否则为什么每个国家都要努力实现经济增长呢?不过,财富总量或GDP确实又无法和幸福画等号,因为每个人对幸福的感受都不一样。富人有富人的幸福和不幸,穷人有穷人的幸福和不幸,这似乎都是很难准确比较的。经济学者花了很长时间研究福利经济学,并试图设计一种幸福指数来衡量人们的幸福感和国家的幸福感。这种指数虽然有一些道理,但是并不那么准确。有人讲,如果世界各国都敞开国门,任由世界人民自由迁徙,那么,人们愿意去哪个国家,就可以认为哪个国家的生活比较幸福,这叫作显示偏好。

这些简单的道理提醒我们,对于经济学很多指标的分析都不能绝对化,要理性和谨慎。GDP指标虽然重要,但它既不能准确衡量一个国家的财富,也不能准确衡量一个国家的国民幸福感。这是经济学的问题,也是经济学的魅力。

在前文中,我们讨论了GDP并不是衡量各国经济实力的唯一指标,甚至也不是最好的指标。所以,在用GDP来比较各国之间的经济实力时,要非常谨慎:不仅要考虑汇率因素,还要考虑GDP质量,更要考虑GDP所不能衡量的其他重要财富,特别是自然财富和人文财富。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个听起来有点虚无缥缈的问题,那就是人均GDP是否是衡量一个国家国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感的最佳指标。

人们通常会用人均GDP来判断一个国家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世界上有一个所谓的“富国俱乐部”,也就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OECD成员包括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发达国家或地区,如美国、欧盟、日本等。进入这个“富国俱乐部”的一个标准就是:人均GDP通常要超过3万美元。所以,人们通常会用人均GDP来判断一个国家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宏观经济学在很大程度上其实就是研究GDP和人均GDP的构成,以及它们的变化趋势和背后的影响因素的。那么,人均GDP是不是衡量一个国家国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感的最佳指标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因人而异。有很多人认为人均GDP能够衡量一个国家国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但也有些人对人均GDP嗤之以鼻,认为其根本不足以衡量一个国家国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这就是经济学问题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即既有趣,又令人困惑;因为对同一个指标,大家的看法有很大的不同。对这个问题的回答要分为几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就是前文已经说过的,GDP不是衡量一个国家财富总量的最准确的指标,它只能部分地反映一个国家的财富总量。GDP衡量的其实是一个国家的生产性财富,即一个国家的工业、服务业、农业等产业的生产能力,GDP很难衡量一个国家的自然财富和人文财富。而一个国家国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在很大程度上不仅取决于物质财富,更取决于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对满足了基本温饱需求的居民来说,优美的自然环境、清洁的饮水和和谐的居住环境,在生活水平和幸福感方面可能比物质财富更加重要。这些是GDP完全无法衡量的。所以,在讨论GDP时,必须将这些因素牢记在心。

第二个层面,GDP很多时候无法衡量一些真正重要的生活服务。比如,在一个家庭中,父母因为忙于工作平日无法照顾孩子,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帮忙照顾孩子的服务,就是非常珍贵的服务,但这种服务无法纳入GDP。很多母亲在家里全职照顾孩子,这也是一种非常高的经济增加值,但往往没有被计算进GDP里去。所以,GDP没有涵盖的情况很多,而这些没有被涵盖的情况对居民的生活而言可能更加重要。

第三个层面,无论是GDP,还是人均GDP,都没有办法剔除经济发展对环境的破坏与污染。比如,房地产开发、钢铁冶炼、汽车制造等,都会对环境造成破坏和污染,化工、医药行业等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尤其显著。但统计GDP时,无法将生产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和污染计算进去。

很多经济学者一直在努力,希望能够设计出所谓的绿色GDP核算体系。201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耶鲁大学著名经济学教授威廉·诺德豪斯(William D. Nordhaus)和198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托宾(James Tobin)于1972年提出“净经济福利指标”,也就是所谓的绿色GDP。他们主张:将经济发展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从GDP中剔除出去,同时加入传统被忽略的经济活动,如家政服务等,从而算出干净、绿色的GDP和人均GDP。截至2022年6月,这项工作还没有完成。GDP仍没有办法衡量经济发展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所以GDP这个指标是不完整的。

第四个层面,人均GDP无法反映贫富差距和收入差距问题。很多人都非常清楚这一点。比如,一讲到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工资,人们就会说,一个“人均”就将差距完全掩盖了。实际上,对于国民的幸福感而言,收入和财富分配的相对平均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收入差距非常大、贫富悬殊非常严重,那么即使温饱没有问题,生活也过得去,国民的感受和对社会的认知,可能也是非常糟糕的。所以说,无论是GDP,还是人均GDP,都无法反映收入差距和贫富悬殊问题。

第五个层面,GDP和人均GDP既不能反映一个国家国民所享受的产品和服务的丰富程度,也不能反映国民所享受的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两个GDP相同的国家,产业结构可以非常不同。经济学大师萨缪尔森曾在著作《经济学》里用“面包”(代表日常消费类产品)和“大炮”(代表重工业产品和投资产品)来描述一个国家产品和服务的构成:一个国家生产很多“大炮”,很少生产“面包”;另一个国家主要生产“面包”,很少生产重工业产品。这样的两个国家,即使它们的GDP相同,其国民的生活享受也是不同的。因此,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要鼓励科技创新和产品服务的多样性,努力实现国家经济结构的合理和均衡,既要生产“大炮”,也要生产“面包”,为消费者提供日益丰富的产品和服务。GDP不能反映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也是非常明显的事实。有些地方盖了很多房子,可购房者一住进去就发现存在漏水、破损等各种房屋质量问题;有些工厂在生产过程中排放大量污水、烟尘等有毒物质,严重污染了环境。这些因素都是GDP无法衡量和反映的。

从以上这些层面可以看出,GDP是宏观经济学中最核心的一个概念,人均GDP是判断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国民生活水平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但是,这两个概念有非常严重的局限性。所以,在重视GDP、人均GDP的同时,也要深刻地认识到它们的缺陷和不足。经济学者和其他领域的学者正在不断努力,希望能够在未来设计出一套更好的指标体系,来准确衡量一个国家的财富总量和经济实力,以及国民对生活的满意程度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