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文本图像渊源考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梦去如醒醒似梦”
——作为家族记忆的绘画与文本

随着视觉文化和图像批评的盛行,文学图像学理论建设和批评实践的展开,各种《红楼梦》插图、册页等图像资料成为学界关注的重要内容。与周汝昌等早期研究者的印象式的批评方法不同,近年来的论著多借用了西方视觉艺术和图像批评的方法,切入角度多种多样,专题性增强,极大丰富了人们对《红楼梦》及其图像资料的认识和理解。有学者对此前六十余年来这一问题的资料整理、研究现状等进行了分类评述(1)。随着新材料的发现和研究方法的更新,近年来这一领域又出现了一些新的论题。例如,曹雪芹祖辈及其本人与石涛、禹之鼎、张纯修、陈本敬等画家的交游情况,得到了细致的梳理,对我们认识曹雪芹绘画才能的形成亦有重要帮助;对《百美图》《汉宫春晓图》《雍正妃画像》《雪艳图》等明清人物画和宫廷绘画的研究,为我们认识《红楼梦》中的“葬花”“扑蝶”“博古”“鉴画”“探梅”“围炉”“针黹”等诗意化的场景、情节的来源提供了新的图像证据;满族皇室和贵族阶层对西方幻视绘画的重视与实践,也为我们理解《红楼梦》以“全书只演凹凸二义”为主要特征的视觉语法和“真——假”主题的形成提供了新材料。而张新之、姚燮等清代评点家对《红楼梦》中出现的画作的深刻分析,还没有引起研究者的注意。近年来曹学研究的持续推进,使人们看到更多有关曹氏家族在绘画的创作、鉴藏、题跋、贡赋等方面的画迹史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