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单向学习
可能有些人认为即使不是像翻转课堂这样运用了元认知的学习方式,而是像传统课堂那样以单向讲课为主的学习方式,就算效果差一些,也总比不学要强。换句话说,就是“无本生意,包赚不赔”,能学多少就算多少,最差的情况下就算是什么都没学到,也没损失什么。但事实并非如此,你会因此而付出许多代价。因为不运用元认知的学习,即“被动学习”,会搅乱你原有的知识体系。
认知心理学把人类的知识体系称为“图式”(schema)。图式有自己的框架,一旦有新的知识摄入,所有知识就会按照这个框架被分类整理。我们可以把图式想象成一座图书馆,里面的书籍按领域和种类被整理得井然有序。如果图式是一座图书馆,那么新知识就是新的馆藏图书,元认知就是图书管理员。
不是一本万利,而是一赔到底
图书管理员清楚地知道图书馆里有什么书、缺什么书。所以,图书管理员可以购入缺少的书,加购出借率高的书。当有新购入或用户捐赠的书籍到达时,管理员会按既有的分类进行整理。因此,当用户需要某书的时候,管理员就可以轻松找出那本书。
但是,没有管理员的图书馆会怎么样呢?政府曾在某些地铁里为市民设立简易图书馆。这些简易图书馆刚开放的时候,虽藏书不多但井然有序。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类书籍被胡乱摆放在与分类无关的位置上。小说也许出现在科学分类里,而科学书籍可能被放置在人文分类中。如果只是原来的书籍,倒还好。但来来往往的乘客们会把家里不看的图书随意摆放在图书馆内。久而久之,人们已经分不清这里是图书馆还是废纸收购站了。虽然书越来越多,但人们越来越难找到自己需要的那本,这又成了一种悖论。
所以说,不运用元认知的学习,并非一本万利,而是一赔到底的。学得越多越混乱,甚至连原有的知识都会受到影响,出现越学越无知的怪象。因此我们常会看到一些学得杂而不精的人,或者到处被动听讲座的人,这些人看似接触了很多知识,思维却很混乱。
我们说被动学习是亏本生意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其结果远远达不到最初的期待。我们投入了大量时间、金钱和精力,如果没有对应的产出,那当然就是亏本生意了。而学习不可能是亏本生意。
父母送子女去补习班,当然是期待子女的成绩能有所提高。子女的立场肯定也是如此。假设子女在补习班里没有好好听讲,而是每天趴着睡觉。此时,补习班的单向授课和学生的被动态度,对原有的知识体系没有产生任何影响。将此再次比喻成图书馆的话,就是既没有人捐赠书籍,也没有新购入的书籍。
从客观上讲,补习班的效果就是无增也无减。但是,父母投入了金钱,子女投入了时间和精力,而得到的成绩与上补习班之前无异,那不就是亏本吗?投入与往常一样,成绩也与往常一样,那是不赔不赚。但如果比往常更用心更努力,但成绩仍和往常一样,那就是亏本。
开发你的元认知
元认知并不局限在学习上。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抑或是业余爱好,都可以运用元认知。在某个领域有突出表现,或有开创性贡献的人都有出色的元认知。因此,不管处于哪一年龄段或从事什么领域,都有必要开发自己的元认知。那么,要怎么开发自己的元认知呢?为了便于理解,下面我们仅就学习领域进行说明。
想要开发元认知,首先要明确学习的原因和目的,这样才有动力。以前只要能读能写,就算高级人才,就能找到好工作,所以人们学习的原因很明确。只要原因和目的明确,不管学习的过程有多苦多艰难,我们都能坚持下来。
那么能有哪些原因和目的呢?比起通过学习得到的结果,学习本身带来的快乐,有时候是更明确的原因和目的。无数前人投身到自己的领域专心研究学问而不问结果,其原因并非为了得到谁的认可或褒奖,只是因为过程本身就很令人愉悦。如果学习本身就很让人愉快,那就不会出现学习悖论了。
给学习赋予原因和目的的另一个办法就是把握知识的脉络。大部分知识都不是凭空诞生的,而是人类长期以来为了解决各种问题思考、整理和发展而来的。这些知识不断积累并传播,到了现在,很多知识已经变得异常复杂,都让人忘了当初为什么需要这些知识了。可人们一谈到学习,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是要先背诵。
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学习九九乘法表时,直接让他背诵和先与他讲明乘法表的用处再背诵,得到的结果完全不同。现在回想起来,上学时老师解释过知识脉络的课都会很有趣,也能让人听进去。所以教孩子,不应该粗暴地说“你就背吧”,而应该解释为什么需要这些知识,这些知识又是经历了哪些过程产生的。说清楚了脉络,学习自然就有了原因和目的。
想要开发元认知,第二点要做的事情就是停止单向学习。
很多人认为自己不懂的东西就需要找知道的人来教,所以就一直想听别人讲。父母送成绩差的学生去补习班,也是基于同样的理由。他们以为如果在学校听了一次没听明白,去补习班再听一次也许就明白了。所以很多人习惯一直听。有趣的是,人们听久了就真会觉得自己懂了。但这不过是错觉而已。听别人讲,只能让我们理解而已,并不能让我们完全掌握。如果想确认自己是否真的明白,就试着讲解一下看看。如果能讲明白,那就是真的明白了,不然就只是错觉而已。
当然,单向的传授,并不都是坏的。只是,单向的传授要控制在绝对必要的最低限度内。我们再看一下翻转课堂。初中一般一节课是45分钟,高中是50分钟,而翻转课堂要求把视频内容控制在10分钟以内,也就是只讲最核心的部分,因为学生可以通过提问或参考书籍等材料自己获取其余部分。
开发元认知的第三个要点,就是要表达自己的想法。之所以说翻转课堂的成功要归功于元认知,是因为翻转课堂采用了分组活动。学生在课堂里不再是独自听讲、默默点头,而是在与朋友们一起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把自己理解的内容讲给别人听,这样就能明确区分自己知道和不知道的部分。而开发元认知最核心的方法,就是区分这两者。单向的听讲,会产生自己明白了的错觉,而向他人讲解的过程却能让人意识到自己的无知。
表达自己的想法与讲授知识时,能得到的另一个好处就是增强记忆。人们常误以为学东西就是把外部的信息植入自己的大脑里,背诵(rehearsal)当然也就成了人们的首选。背诵固然能增强记忆,但更有效的方法是把大脑中的知识与想法提取出来。
当然,从前完全不懂的知识肯定是要学习的。必要的时候还免不了要背一两次。但与其重复背诵,不如向别人讲解,或者通过模拟测试等方式,把大脑里的知识翻出来,这样能将知识点记得更牢。
实际上,认知心理学家们已经找到证据证明,越是把某类信息从长期记忆中翻出来,越有利于把该信息存到长期记忆中。比起反复背诵,用语言表达出来,在处理信息的过程中会消耗更多精力,也就表明该信息被更细致地处理过了。
生活中常有一些事情是没有刻意去记却印象深刻,而有些事情则是怎么记也记不起来。这取决于当初信息是轻松被个体处理了,还是耗费了很多能量。耗费越多的精力,个体越感到疲惫,但我们的精神和身体肌肉一样,越用越发达。
我们来比较一下学母语和学外语的过程。学母语时,输出明显比输入多。刚开始,婴儿听了很多次父母的正确发音,也不能发出完全正确的音。但通过不断咿咿呀呀地发声,婴儿很自然地就学会了母语。但学外语又是怎样的呢?人们会怕自己失误,所以在完全有把握之前就只是听,不肯发音。就算照此学了10年,仍然是哑巴外语。所以说,输出比输入多,才能记得更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