黼黻之美:宋代骈文的应用场域与书写方式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应用场域与书写方式

通过综述与反思,我们已认识到骈文研究思路的可能转向。不过,如何实现研究思路的转向,仍然是一个难题。“怎么写”落实在文字上,毕竟容易把握;“怎么用”却不同,其中充满复杂的变量。研究“怎么用”,进而实现“怎么写”与“怎么用”的合理联结,需要对文体的应用场域与书写方式做细致观察及综合把握。

应用性文体总是承担着特定的功能,并应用于特定的场域。所谓应用场域,是一个非实体的空间。每一种应用性文体都对应着一种类型的应用场域。应用场域向文体提出功能诉求,并令该文体的功能得以实现1

应用场域可以分为几个层次来理解。第一层次,是具体的使用场合。比如制文用于君主对大臣的任命,贺表用于大臣向君主的恭贺,致语用于宫廷宴会或官员宴饮,上梁文用于建筑物的上梁仪式等。应用文体需符合使用场合的需要。第二层次,应用场域内部存在着多样化的主体,这些主体的身份及相互关系,制约着文体的基本形态。比如君主与臣子的关系,决定了表文需遵循最基本的君臣礼节;又如官位的高低,意味着品级较低的官员呈给高级官员的启文必须保持谦逊的语态。第三层次,还应关注应用场域的底色。应用场域动态地存在于社会思想文化的大背景之中,必然渗透着社会思想文化的底蕴。这一时代的社会体制与思想观念运作于应用场域中,发生着或明或暗的影响。

应用场域的种种侧面,透过该文体的书写方式得以具体呈现。所谓书写方式,包括文体的结构形态、叙述模式、修辞技巧、风格倾向等方面。它是众多作者面对应用场域做出的选择,折射着作者的思维方式及价值取向。书写方式一方面呼应着应用场域的诉求,另一方面也对应用场域进行强化乃至一定程度的重塑。

对应用场域与书写方式的互动进行细致梳理,将有助于展现宋代骈文的多维图景与动态演化,有助于理解文体范式的积淀成型与流动变迁,进而理解宋代作者应对时代的思考方式和生存方式,更深入地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和文学世界。

为实践以上研究思路,本书首先着眼于观念层,思考宋人如何看待骈文、如何定位骈文。这是理解宋代骈文核心特质及总体地位的基础,也是理解应用场域与书写方式之互动关系的前提。第一章以“应用观”为核心,梳理宋人以骈文为“应用”的观念在理论层面与实践层面的成型与演进,进而理解宋人对骈文的总体定位及价值判断。第二章探讨宋代骈文的才学底蕴与书写趣尚,是从文学书写层面出发,考察骈文的审美价值如何在宋代文化背景中得到重新诠释,并演绎出相应的理论层次和实践方法。

第三章至第七章由具体文体切入,探讨应用场域与书写方式的互动。其中,第三章以制诏王言为研究对象,考察其在宋代皇权政治中承载的功能与目的,以及由此滋长的书写模式与风格取向。第四章观照宋代君臣交流场域中的表文,考察表文如何在君与臣、公与私的夹缝中辗转反侧,发展出精深幽细又明畅自然的风格。第五章考察宋代启文,关注启文在宋代新型士人关系网络中的独特功能,以及由此带来的礼仪属性和应酬趋势。第六章依据应用场域的细微区别,将宋代上梁文分为中央型、地方型、私人型三大类别,梳理三类上梁文的书写选择及脉络变迁。第七章研究南宋致语,在以官场交际为底色的士人宴饮中总结致语的话语方式和风格特色,并探究其内部的士人意识与价值取向。

最后的第八章是在前述研究基础上的总结和延伸。一方面思考宋代骈文与士人社会的关系——骈文的礼仪属性如何在宋代士人社会中彰显,宋代骈文又如何参与士人阶层的建构;另一方面总结宋代骈文在审美上的一些重要取向,分析这些取向如何体现应用场域与书写方式的微妙平衡,并孕育宋代骈文的黼黻之美。

1 自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Pierre Bourdieu)提出“场域(field)”概念以来,许多研究都热衷于使用这一概念。当然,这一概念在使用过程中意义逐渐泛化,许多时候已并非布迪厄原意。本书所言“应用场域”,并非对布迪厄理论的套用,而是因为“场域”一词能够比较准确地指称这样一个非实体性的抽象空间。不过,布迪厄既不认可将文学作品抽离历史脉络的内缘释读,也不赞同将文学作品与社会经济、政治条件直接钩挂的外缘透视,而关注文学与政治、经济因素的兑换与制衡。这种立体而动态的思考逻辑,给予笔者不少启发。关于布迪厄的场域理论,可参布迪厄著、包亚明译《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布尔迪厄访谈录》(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高宣扬《当代法国思想五十年》 (第二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八章“布尔迪厄的结构动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