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个日常俗语中的古代社会史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太师椅
原来是以秦桧的官衔命名的

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太师椅几乎都是扶手椅,靠背宽大,风格稳重。人们常常疑惑:“太师椅”为何以“太师”命名?这个“太师”究竟有没有具体所指?答案是:不光“太师”具体有所指,而且最初发明出来的“太师椅”也跟现在的完全不一样。

“太师”是官职名称,周代始置三公,太师、太傅、太保,乃是辅佐国君之官,虽然历代相沿,但多为荣誉官衔,加于重臣以示恩宠而已,并无实职。“太师椅”的这位“太师”则具体指秦桧。

南宋张端义所著《贵耳集》载:“今之校椅,古之胡床也,自来只有栲栳样,宰执侍从皆用之。因秦师垣在国忌所偃仰,片时坠巾,京尹吴渊奉承时相,出意撰制荷叶托首四十柄,载赴国忌所,遣匠者顷刻添上。凡宰执侍从皆有之,遂号太师样。今诸郡守倅必坐银校椅,此藩镇所用之物,今改为太师样,非古制也。”

“校椅”即“交椅”,腿交叉,有靠背,能折叠;三国时期从胡传入,故又称“胡床”;隋文帝杨坚忌讳胡人,改称“交床”。“栲栳(kǎo lǎo)”又叫“笆斗”,是指将柳条或竹篾弯曲而编成的盛物器具,最初的交椅都是这个样子,没有靠背可以凭依,因此秦桧坐在上面俯仰的时候头巾才会掉落。“师垣”是宰相的代称,秦桧时任宰相,加太师衔。“国忌”指帝、后的忌日。“守倅(cuì)”指郡守及其副职。

据此记载,“太师椅”乃是京官吴渊为奉承太师秦桧所创制,故称“太师椅”。此椅形制与后世不同,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有“荷叶托首”,有荷叶状的头托承在脑后。

岳飞的孙子岳珂在《桯史》“优伶诙语”条中记载了一则秦桧的趣事。秦桧搬入新居的时候,宾客云集,有一位参军上前吹捧秦桧,“一伶以荷叶交倚从之”。荷叶交椅就是太师椅。参军拱揖退后,将要坐到椅子上的时候,头巾忽然掉了,于是他结成发髻,用双叠的环扎住。伶人立刻问道:“此何镮?”参军答道:“二胜镮。”伶人拿着树枝照头就打,说道:“尔但坐太师交倚,请取银绢例物,此镮掉脑后可也。”原来,伶人用“二胜”谐音被掳到金国的徽、钦二圣,讽刺秦桧只顾坐太师椅,却让二圣掉落脑后。秦桧大怒,将此伶人下狱处死。

明代学者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中说:“椅之桮棬联前者,名太师椅。”“桮”通“杯”,“棬(quān)”是曲木制成的饮器,“桮棬”是用木制杯子的形状来比喻三面连环圈围起来的椅子。可见从明代起,太师椅的形制已不同于南宋时的荷叶交椅,凡是带有靠背和扶手的宽大座椅都可以称之为“太师椅”了。

《春游晚归图》,宋代佚名绘,绢本设色,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宋代踏青游春之风盛行。此图描绘一行人春游归来,穿过林荫道路向城门走去。正中是一名骑在马上的老年官员,鞍前马后簇拥着十名仆从,有的牵马,有的引路,有的挑担,有的肩扛桌椅。人物错落有致,形态、动作各异又互有呼应。两旁大树葱茏,远处春山隐隐,融入迷蒙暮霭。

宋代太师椅还是带有荷叶托首的交椅,图中一个仆从肩扛的就是这种带荷叶托首的太师椅,有靠背,搭脑前曲作扶手,供主人游玩时休息宴乐。这把黑漆椅子的形制描绘得十分清晰。当时太师椅为官家之椅,春游时随身携带,也从侧面点出了主人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