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电池回收利用产业发展报告(2022)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1.5 供需失衡短期突出,原材料与回收价格并进高涨

从供给端来看,受限于资源储量以及开采技术,我国锂、镍、钴资源对外依存度处于较高水平,同时为争取矿产资源控制权和利益,多国开始对锂矿开采设立门槛,限制矿产资源出口;疫情防控及地区冲突等不确定因素对动力电池主要原材料生产国的正常生产节奏产生显著影响,也对全球交通运力造成较大影响,造成原材料供应不足。另外,原材料与动力电池扩产周期明显不匹配,据相关调研数据显示,中游原材料扩产周期平均在1~2年,下游动力电池扩产周期平均在0.5~1年,而上游扩产周期平均在3~5年,原材料与动力电池扩产供需错配时间拉长。从需求端来看,近年来全球电动化势不可挡,电动汽车交付量不断创下新高,新能源汽车发展带动锂电池消费,储能电池和消费类电池的需求量也在不断上升,新能源电池供不应求的局面日益凸显,短期供需失衡矛盾仍比较突出。

2021年以来,随着新能源产业链发展的全面提速和升级,动力电池需求量快速上涨,促进锂、镍等金属材料的应用需求稳定增长,直接导致电池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例如,锂电池最为关键的正极材料——碳酸锂,在2022年3月成交价已达到50万元/t,较2021年同期增长超5倍,创历史新高,电池生产厂商和汽车制造厂商都面临着巨大的成本压力。与此同时,退役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被市场认为是资源补充的可行手段,由于上游原材料价格屡创历史新高,导致锂、镍、钴等材料的回收价格大幅飙升,涨幅甚至超过新材料价格,折扣系数由正常水平60%提升至130%~140%,这并不利于行业健康发展,新能源产业链上下游受到严峻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