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游戏化时间管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章 做好儿童时间管理的意义

时间管理的含义

简单地说,时间管理就是解决有限时间与有效做事的问题。时间管理不仅仅是管理时间,更准确地说,是做好自我管理。

什么是时间管理

1.时间管理

很多人认为,时间管理就是帮助自己提高效率,增加对时间的有效利用率。但是,如果只是单纯地增加时间的使用效率,会让我们的事情越来越多,越来越忙。

在我看来,时间管理是把时间作为一种资产,进行投资的自我管理行为。你的时间花在什么地方?它的产出是什么?由你来决策是否要花时间做这件事情,花多少时间?我认为,每个人都需要坚持做有积累价值的事情,不仅获得时间的回报,而且要成为时间的朋友。

2.时间管理的本质

时间无法被直接管理,时间管理的本质是自我管理,管理自己如何设定目标,如何为任务分配时间。

世界上最公平的是时间,无论你是谁,无论你是贫困还是富有、年长还是年幼……每个人的一天都是24小时,即1440分钟,谁也一分不多,谁也一分不少。但是,同样是24小时,为什么有的人硕果累累,有的人却一无所获?究其原因,本质上是自我管理的差距。即便是时间这样一个非常公平的要素,由于每个人的理解、认识、方法和习惯不同,对时间的把握和利用可能也会完全不同,最终时间管理的效果也大不相同。

3.时间管理方法

时间管理很重要也很特殊,它是一门学校不会教,但是人人都需要用到的技能。前面也提到,时间本身其实是没有办法管理的,我们能管理的只有我们自己,也就是自我管理。

自我管理有很多主流且有效的方法(见图1-1),大家肯定也听过一些,比如GTD时间管理法(Getting Things Done,意思是把需要做的事情处理好)、史蒂芬·柯维提出的“四象限法则”、目标管理的SMART原则、任务分解法等。其中我比较推崇的是GTD时间管理法,它也越来越被主流大众所接受。

图1-1 时间管理方法关键词

如今的工作节奏越来越快,不论是公司高管还是普通职员,每个人都有数不清的事务要处理,你可能会发现自己经常陷入两种模式中:

第一种模式,你感觉自己的时间像流沙,永远是碎片,总是陷入无数细小的任务中。

第二种模式,你希望保留一些大块的时间,用来完成重要的事情,可是你会被太多临时发生的事情打断,这让你非常苦恼。

其实,还有第三种模式,这就是戴维·艾伦在《搞定》中推崇的“心静如水”的境界:一片湖水,投下一粒石子会产生涟漪,但是很快又恢复平静。在戴维·艾伦看来,时间管理的高手就像水一样。而他提出来的GTD时间管理法,行为要素非常简单,只需要五个步骤就可以达成:收集、清空收集箱、组织整理、定期回顾和执行。GTD时间管理法可以帮助我们进入一种注意力集中,同时又放松自如的状态,这恰恰就是获得最高效率时的状态。

孩子和成人时间管理的区别

GTD可以说是一套全面、系统、被广泛运用的时间管理方法,那么这套方法是否一样适合孩子使用?有家长做过这样的尝试,把学到的自认为有效的这套方法用在孩子身上,但结果孩子没有兴趣,执行不下去,收效甚微。所以方法再有用,又有什么意义呢?

让我们重新回归家庭教育,来研究孩子应该学习怎样的时间管理方法和技能。儿童的时间管理和成人的时间管理有什么区别呢?

第一,重心不同。3~6岁的孩子,最重要的3件事情是:吃饭、睡觉和运动。而到了6~12岁,最重要的3件事情是:起床、睡觉和做作业。孩子生活的重心和成人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孩子的时间管理和成人的时间管理自然是不一样的。

直接把成人的时间管理方法套用到孩子身上,看起来非常成体系,但是有一个致命的缺点——没效果。或者孩子可能被家长强压住执行,会有短期效果,但是因为没有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也没有尊重孩子最重要的需求点,所以不会有长期的效果。

第二,需求不同。对于儿童的时间管理,父母的想法其实很简单,就是希望孩子自己能“搞定一切”:每天好好吃饭,早上准点起床上学,晚上乖乖早点睡觉,作业做得高效一点……但是,孩子的想法其实更简单,就是希望能玩、好玩。孩子的心思是:如果我有更多的时间玩,那我就愿意去学习。

本书介绍的游戏化时间管理方式,就是借助亲子游戏,把孩子的核心需求和家长的期待结合起来。不仅让孩子觉得这个过程很有趣,像在玩游戏,在快乐和轻松的氛围下,还能激发孩子的兴趣,获得积极的体验,保证了整套时间管理系统真正有效,能够让孩子的生活、学习效率都有所提高。并且借此建立起父母和孩子之间良好的联结和亲子关系,同时在好玩的游戏中,协助孩子掌握技能,提高能力,获得实在的效果。

第三,形式不同。孩子的逻辑思维一般在小学三四年级以后才慢慢发展起来。在此之前,孩子的思维方式都是以形象思维占主导的。如果照搬成人的时间管理,即便能给孩子一套系统,他也很难理解,更难对此产生兴趣。我们需要顺应孩子的特点,使用形式活泼、图案丰富的游戏化清单,比如思维导图清单,搭配绚丽的颜色、图标,激发孩子的兴趣,调动孩子的右脑。比如本书中的游戏化清单,就是有场景、有故事感的清单,更适合孩子们落地执行。

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时间管理侧重点

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需要养成的习惯各有侧重点,下面分年龄段进行分类介绍。

1~3岁的孩子,重点是培养日常生活习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需要重点执行日常生活习惯清单,比如吃饭清单、洗手清单、穿衣清单等。除此之外,根据孩子的能力,家长还可以拓展一些清单,比如整理玩具清单、出门玩耍清单等。

4~6岁的孩子,重点是培养日常起居等自理能力。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需要重点执行规律性的生活习惯清单,比如“一日时间饼”、晨起清单、睡前清单、“成长树”等。这个阶段主要培养孩子的执行力和自理能力,而制作清单时家长需要引导孩子参与设计,让孩子体验到主人翁的感觉。让他们意识到设计清单是自己的事,执行清单也是自己的事,同时家长要帮助孩子不断练习,并且适当督促。

7~9岁的孩子,重点是培养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需要重点执行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清单,比如作业清单、家庭会议清单、整理书桌清单等。另外,可以适当地做一些家务,可以执行例如洗碗清单、拖地清单等日常家务活动清单。

10~12岁的孩子,重点同样是培养主动学习和统筹安排生活的能力。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需要重点执行各种更有挑战性的清单,比如周计划清单、月计划清单等。根据生活场景不同,还可以让孩子尝试制作家庭会议清单、假期计划安排、旅行计划安排、家庭活动策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