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润心理课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绘画表达心理课的设计

1.设计依据

(1) 心理课程的要求。

按照教育部的规定,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在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直接而且高效率地实现上述目标的主要途径。

常规的心理辅导多以言语为媒介来进行,虽然这些方法在矫正非理性认知上有一定的疗效,但在解决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尤其是以情绪困扰为主要症状的心理问题时,难免显得力不从心,而绘画技术却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方面的不足。绘画作为情感表达的工具,将潜意识的内容视觉化,将人的经验与感受象征性或具体地展现在画纸上,表达出绘画者较为真实的内在,为其心理呈现与心理发展提供较好的切入口。人往往对绘画的防御心理较低,会不自觉地把内心深层次的动机、情绪、冲突、价值观和愿望等投射在绘画作品中,有时也会将早期记忆中被隐藏或被压抑的内容释放出来。同时,中学生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绘画对他们有一种天然的吸引力,借助线条和色彩,可以有效释放、调节和疏导青春期的情绪。通过空间布局、笔画勾描、色彩搭配等,被隐藏或被压抑的心理情绪往往在作画的过程中自然地释放出来。在绘画的过程中,个体可以进一步厘清自己的思路,把无形的东西有形化,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为心理意象。绘画过程其实也是一次自我发现。教师将绘画融入心理课中,设计适合绘画的学习主题与内容,创造自由安全的绘画氛围,可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理解自己和他人。

(2) 初中学生的需求。

为了了解学生对绘画表达心理课的开设需求及需求内容,我们设计了两个维度共24道选择题。该自编问卷用于新学期心理课上课前调研,其中第1、2道选择题为“学生对绘画表达心理课的开设需求”,第3~24道选择题为“学生对绘画表达心理课内容的具体需求”。24道选择题采用五点计分,从1到5,重要程度不断增加,1代表一点也不重要,5代表非常重要。以下是部分题目的调查结果。

对于“你喜欢老师借助绘画的方式上心理课吗”这一问题,有46.3%的学生表示非常喜欢,有29.8%的学生表示比较喜欢,有16.1%的学生表示不喜欢也不讨厌,有4.2%的学生表示不太喜欢,有3.6%的学生表示非常不喜欢。

这项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同学对绘画表达心理课有一定的兴趣。绘画表达心理课注重学生在课堂上中的感受,学生无论是安静的还是兴奋的,都是自然感情的流露。同时,绘画表达心理课重表达,而不对绘画技巧做评价,并在上课过程中给学生提供思考的空间和停下来“议一议”的时间,给学生带来更多放松、温暖与真诚的体验。

我们对选择“不太喜欢”的同学进行了访谈,当问及不太喜欢的原因时,A同学表示感觉心理课好像总是在画画,会有点厌烦;我们对选择“十分不喜欢”的同学也进行了访谈,B同学表示,自己不擅长绘画,不知道画什么,觉得十分为难,甚至产生抵触情绪。怎样调动对绘画有抵触情绪同学的积极性,找到最适合其上课的方式,是我们接下来需要继续探索和完善的问题。

面对“在心理课堂上,当你无法直接用语言表达内心时,你更希望借助以下哪种方式”这一问题,有41.0%的同学选择了“绘画”;有32.7%的同学选择“音乐”;有11.9%的同学选择“书写”;有6.0%的同学选择“心理剧”;有2.4%的同学选择“舞动”;有6.0%的同学选择“其他”,如沙盘、借助电影片段等方式。

这项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同学认为当无法用言语表达自己的内心时,绘画能够更好地帮助自己表达内心。同时也表明,在心理课上,将绘画与音乐、书写等其他表达性艺术形式结合起来是符合初中学生的实际需求的。例如,在心理课中,以绘画表达为主,同时辅以背景音乐,配以文字解说,甚至表演绘画情景等……

由“心理课内容的需求程度”图表可见:每个分类的平均分都在3分以上,反映了学生对心理课普遍比较重视。其中“学习认知”最受学生重视,平均分达到3.9分,位居第一位;其次为“情绪管理”,平均3.84分;再次是“人际交往”,平均3.76分;“生命发展”,平均3.73分;相对而言,“自我探索”受重视度较低,平均3.43分。

2.设计内容

由学生对心理课的需求程度可以看出,心理课在初中阶段的开设有其重要意义,能够帮助学生积极面对心理问题、解决心理困惑。同时,大多数学生当前所关注的领域仍以学习为主。这项调查结果也为绘画表达心理课内容的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基于上述调查,我们将绘画表达心理课分为“自我探索篇”“人际交往篇”“情绪管理篇”和“生命发展篇”“学习认知篇”五个部分,如针对内驱力的“学海行舟”,有关情绪的“奇妙的线条”,链接亲情的“家庭金鱼缸”等。

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开展了实证研究,进行纵向的数据追踪,验证了绘画表达心理课对学生情绪智力水平的提升作用(见附录)。为了拓展单人作画的形式,丰富情绪辅导的内容,在心理课的基础上,笔者又汇编了聚焦于情绪辅导的“团体辅导篇”。团体辅导活动是在团体的情境下开展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进良好的适应与发展。一方面,通过系列团体辅导活动课的开展,进一步延展区域“情绪智力培养特色课程”的实施途径;另一方面,加强情绪智力中有关“人际关系”“问题解决”等维度的具体指导,完善在实证研究中的问题假设。8个课时的团体辅导活动课分别从情绪的识别和理解、情绪的运用和管理等维度,帮助学生们走近情绪。

具体主题如下表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