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爱所以爱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什么是爱?

首先来讲,我的理解是,爱,是人的认知、体验、感受的一个单元、一个部分,它可以是无形的,起于心灵、运于大脑,但是通过无形的运作,最终付诸于行为、行动,由人的转化、创造直至转化为有形的事物,转化出来的有形事物就包含着我们倾注的爱,而有爱的物就会反哺我们的生存、生活、环境等等。这转化出的有形的物带给我们的感受就有了语言的定义,如:奉献、馈赠、给予、扶助、关怀、友爱、和谐、幸福等等。

我利用百度搜索出来的关于爱的定义是这样子的。

爱,是一种强烈的、积极的情感状态和心理状态。它代表着对人或事物有深切真挚的感情,这是一种对人、事、物十分深刻的喜爱。这种感情起源于人和人之间的亲密关系或者人和事物之间的联结,也可以起源于钦佩、慈悲或者共同的利益。一般来说,爱会带来温暖的吸引、强烈的热情以及无私的付出。

爱一般存在于人际关系之中,可以显现家庭成员之间、朋友之间或者伴侣之间。人们在一份美好的关系中更容易体会到爱。但是也有不同的观点认为,爱并不只是一种情感或者状态,爱更是一种能力、一种行动,一种站在他人角度帮助人成长、感受美好的能力。人们往往会“寻找”真爱,其实爱并不是一个需要寻找的东西,爱是一种需要练习的本领或者艺术。

百度里还有很多的解释或者定义,正如我们俗话说的“众说纷纭”是极其正常的情况,也正因为我们历来有“众说纷纭”的传统,才应运而生了我们历史上思想碰撞出灿烂火花的“诸子百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等等思潮盛世的历史阶段。

在我的认知体系里,我所接受到的关于爱的注释、定义,众说纷纭、形式各异,追根溯源,首先我们应该要明确,爱的主体,人,是占主导和主体地位的,而人,更是爱的对象和付着物、载体。那我们就先了解一下,人是什么?人的定义大概包括哪些内容?人,汉语常用字,是象形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像侧面站立的人之形。其本义为能制造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又能用语言进行思维和交际的生命。“人”亦是汉字部首,人称单人旁,常作形符。但我总认为,人一定应具备基本的情感和思想,才能称之为人,如抛却思想和感情,那就和低等动物无异。我们常常说“有血有肉的人”,对应的是“烂泥扶不上墙”,我们常常说“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有血有肉的人是不完整的,骨和心呢?我认为,正因为缺少了“骨”,所以,大多数的人暂时还没有撑起来、没有站起来;正因为缺少了“心”,所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苦难,几千年来的历史里,随处可见,甚至我所知晓的有一部分文人、先哲的观点提出过中国古代历史就是一部吃人史,虽然听起来很夸张,但确实也反映了我们对于爱人的思想和主张是极为缺失的,甚至是苍白空洞的,如果有爱人的行动和表现,怎么会有“吃人”概括呢?

关于爱,截止到今天,我个人的感受和体验是,好像还没有一种思潮去想过、去想到、去表达、去确立爱及爱应包含的功能、作用、爱的表现形式、爱人的行为指南、大致该爱哪样的人以及该匹配的思想,形成该有的价值观念等等配套设施吧,在我看来,还没有。当这些都还没开始,毫无头绪的前提下,暂且不能用有效地、有说服力的用播种、萌芽来定义其生长规律和成长阶段的情况下,在浑浑噩噩人生中的不曾想、在爱是高尚的注解下不敢想、爱的概念模糊的不明确、爱人的人文思想不立体的价值体系里,特别是对有形物质疯魔、痴迷到夫复何求的当下,我也在问着自己,我又该如何做到呢?

按我的理解来吧,毕竟本书是我写的,不按我的来,难道按别人的来?如此简单的问题,辩证一下,也逐渐地清晰着!很抱歉,第一次写书,难免忐忑不安,我是个新手。

有心人、天不负!上下五千年的灿烂文明,波诡云谲的历史风云里那些叱咤风云的男人们也好、那些温婉坚毅的女人们也好、那些王侯将相亦或是布衣寒士,沉鱼落雁亦或是闭月羞花,他们的故事,都是那些有心人,身体力行地记录了下来、事实上是因为他们有力的笔下生花,有幸的将他们记载的信息、文字、思潮传递给我们、传递给未来。在我看来,历史上记载的那些人们,处于各个不同的历史阶段里,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他们有心、并用心地在历史上演绎了各自的故事,不但成就了历史,也是成全了自己,更是推动着历史滚滚向前、绵绵不绝!

人,一旦有心、用心,爱应运而生!随之而来!伴随一生!滋润万物!惠及苍生!泽被天下!福泽绵延!以至于生生不息、轮回循环。在我看来,人是拥有思想、感情的高等动物,正因为人拥有思想和感情,才成为人与鸡、鸭等低等动物最本质的区别和最显著的优势,所以人才能成为万物之灵,创造万物。而人类的持续进步和优化,才不断地创造了更多的事物,而创造的事物中,包含的爱更多,则我们生存的地方才会更加美好,包含的爱更多,则我们人类的文明就一定能够达到更高的阶段。

在我国,传统儒家的一个核心概念是“仁”,对应的是“仁爱”。但是仁爱关注的是人与人关系中的责任、行为和态度是否妥当,而不是爱的本身。在儒家的思想中,忠、孝、仁、义、礼、智、信等品质都是人们表现出仁爱的行为。在其思想体系中,我们并没有注解到爱的定义,而仅仅是凸显了一些有关爱的行为、准则、规范,但鲜有强调爱的本身、爱的含义以及如何释放爱、普及爱、教会我们怎么爱、付出爱。更没有强调,爱,在世俗社会、日常生活应该占据的本该极其重要的地位,以及应该发挥出来它极其重要的作用,乃至于一旦发挥出来它本身具有的作用,将从根本上改变我们这个拥有灿烂文明,但却苦难深重的国度应该发展的方向,最终我们通过这份纯粹的爱、简单的爱,可以反哺我们的现实,可以丰满我们的主流思想,也可以更加的坚定我们爱人、爱国的家国情怀,直到有效补充、持续完善我们的软实力、精神世界、价值体系增强我们现实社会的共同富裕、国泰民安、安居乐业,从而真正地实现几千年来中国人追求的“路不拾遗、夜不闭户”般的天下大同。正如礼记·礼运所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通篇没有注明爱,但,我认为,这就是爱!更是大爱无疆的理想。

回头看,在百度百科同一个界面里的关于爱的定义,也有这么一段。“仁爱精神,是中国儒家文化的基本精神。仁爱不仅是爱人,也指对万物有仁爱之心、对自己有仁爱之心。中国文化中的仁爱,包含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和人的身心之间的关系。在仁爱中,爱是核心,人们以爱为出发点,个体作为行为主体向外围事物扩展,在爱自己的基础上爱他人、爱万物。爱自己主要体现在爱惜自己的身体和提高个人修养两个方面。爱他人则是由自身扩展到自己身边的人。仁爱的概念也不仅仅局限在自身和身边的人,对于儒者来说,仁爱还会以自己的家庭为起点,向外扩展到多个家庭,乃至整个社会,这也是儒家思想的理想人格的展现。”多样化的注解实在让我难以应付到我想要表达的简单的爱。所以我决定,按自己的知识体系、想象能力来完成我的这一份对于爱的思考、探索,结合爱而应用到我对写作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