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节 格里高利圣咏

教会音乐在发展初期,在各地所使用的语言、礼仪不尽相同。圣歌部分主要有拜占庭圣咏(Byzantine chant)、安布罗斯圣咏(Ambrosian chant)、法国圣咏(Gullican chant)、摩差拉比圣咏(Mozarabic chant)、塞尔特圣咏(Celtic chant)。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格里高利圣咏(Gregorian chant),可以说中世纪音乐是围绕着格里高利圣咏的产生、装饰、扩展而发展的。

一、格里高利圣咏的形成

宗教音乐的统治和发展有赖于对教仪音乐的统一,经过几代罗马教皇的努力,基督教的礼拜仪式也逐步规范和完善,礼拜活动中唱诵的经文歌称为“圣咏”(Chant)。但由于不同地区的基督教与当地的民族、语言文化等因素的结合,各地涌现出一大批不同类型的圣咏音乐。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一世(590—604)为了宗教利益,统一了教会仪式,将所用的教仪歌曲、赞美歌等收集、选择、整理成一册《唱经歌集》(圣咏),并对调式及用法加以规定。此圣咏和米兰地区安布罗斯主教所编选的部分圣咏一起,被后人统称为“格里高利圣咏”,也称“素歌”。

二、音乐的基本特征与音乐类型

(一)基本特征

格里高利圣咏的特征来自它的社会功能,宗教精神要求对待任何事物都必须庄严、理性、有节制,因此圣咏大多呈现出朴素的风格。其一般特征为:纯男声演唱的无伴奏单声部音乐形式;节拍不固定,具有即兴的特征;旋律非常平稳(以级进和三度为主,偶尔四、五度跳进);歌词采用拉丁文;音调建立在自然音阶基础之上。

格里高利圣咏中的拉丁文歌词主要来自圣经,也有少量来自散文体和诗歌体,音乐整体上要服从歌词的内容。

格里高利圣咏的演唱主要有四种形式:独唱(较少出现)、齐唱、交替演唱(Antiphonal,两声部相互交替演唱)、应答演唱(Responsorial,领唱与合唱交替)。

(二)音乐类型

根据圣咏所表达的内容不同,主要分为诵经祈祷(Devotional)和礼拜歌唱(Sacramental)两种。诵经祈祷是一种半说半唱的朗诵风格,旋律性很差;礼拜歌唱则突出庄严神圣感,旋律感较强。两者的风格就如同现在歌剧中的宣叙调和咏叹调。

根据圣咏歌词与旋律的不同结合,格里高利圣咏又分为三种类型:

(1)音节式(Syllabic style)——一字对一音。

(2)纽姆式(Neumatic style)——一字对一个纽姆符号(多音)。

(3)花唱式(Melismatic style)——一字对一个旋律片段(通常10个音以上),突出“花唱性”的特点。

三、格里高利圣咏的传播和影响

格里高利一世确实为格里高利圣咏的形成和推广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事实上,格里高利圣咏的广泛传播却要推迟到100多年以后的“查理曼时代”。

公元8世纪,法兰克王国日益强大起来,国王加洛林斯马格努斯通过一系列的征服战争,成为中、西欧的统治者。公元800年,罗马教皇加冕他为查理曼大帝,他成为中世纪罗马帝国的领袖。查理曼大帝非常热衷宗教事务,一方面他严厉取缔地方性圣咏活动,另一方面他又积极建立教会学校,训练人才,并邀请当时著名的学者阿尔昆(Alcuin,735—804)管理全国的教会学校,组织专业人才进行格里高利圣咏乐谱的整理和抄写工作。

经过查理曼一系列政策与措施的施行,格里高利圣咏才逐渐影响到西欧的其他圣咏,成为罗马天主教会圣咏仪式的统一规范。

格里高利圣咏作为封建社会初期的主体音乐,在形成的过程中吸收和借鉴了大量古希腊、西亚和欧洲各民族流行的优美音调,在当时的欧洲得到广泛的传播,并在天主教音乐中沿用至今。它在巴赫、柏辽兹等后世作曲家作品中曾被引用,它所建立的中古调式(本章第三节有阐述)也引起了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一些作曲家的强烈兴趣。

四、格里高利圣咏对西方音乐发展的重要意义

中世纪的教会音乐活动主要是围绕格里高利圣咏的确立、修饰和扩展而展开的。圣咏的横向发展产生了“附加段(trope)和继叙咏(sequence)”[1];纵向扩展形成了复调音乐,复调音乐的逐步成熟带动了节奏节拍、记谱法理论和对位法则的发展,进而唤起了理论作曲的意识。格里高利圣咏的确立和发展使西方音乐真正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与这一时期仍具东方风格的世俗器乐相比较,教会复调音乐的独特风格会更加凸显。

五、格里高利圣咏在礼拜仪式中的运用

罗马教会的礼拜仪式分为日课和弥撒两大类。日课包括祈祷、诵经、唱赞美诗等;弥撒是天主教最重要的礼拜仪式,为纪念耶稣受难,一般在周日及重大的宗教节日举行。它通常包括读经、祈祷、歌唱及领圣体仪式(领取面包和酒)等过程。

“弥撒曲”是一种专为弥撒仪式所写的仪式乐曲,它是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教堂音乐中最重要的体裁。弥撒仪式的大部分经文都要配上音乐咏唱,分为“常规弥撒”和“专用弥撒”两类(见下表)。一般常规弥撒在每个部分都演唱同一歌词,而专用弥撒则根据盛大节日或地方性礼仪要求使用不同的歌词。中世纪的弥撒曲都是以圣咏旋律为基础写成的,早期的弥撒曲通常是由多个作曲家合作完成的单声音乐。到了中世纪后期,弥撒曲写作开始转向复调化。14世纪中叶,法国作曲家马肖(约1300—1377)才开创了独立完成整首弥撒曲写作的历史。

弥撒曲的结构

音乐赏析

格里高利圣咏《圣诞节弥撒》慈悲经

慈悲经是常规弥撒的第一段,由三句歌词组成。

歌词大意:主啊,怜悯吾;基督,怜悯吾;主啊,怜悯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