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逻辑和逻辑学
一、逻辑和逻辑学
“逻辑”是个外来音译词,源于“logic”这个英文词,就像“芭蕾”、“维他命”、“坦克”等词一样是由英文音译过来的。英文词“logic”又来源于希腊文λóγos(逻各斯),原意是指思想、言辞、理性、规律性等。在中国的传统逻辑理论中没有用“逻辑”这个词,而是按照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逻辑思想把西方的逻辑著作译为“名学”、“辩学”、“理则学”、“论理学”等,如李之藻把西方的逻辑著作译为 《名理探》,严复则把穆勒的逻辑思想译为《穆勒名学》,后来他又把“名学”音译为“逻辑”。
在现代汉语语境中,“逻辑”是一个多义词。根据不同的语境,“逻辑” 这个词的含义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 事物本身发生、发展的规律。如“‘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自然界的逻辑”、“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逻辑”等。
(2) 思维的规则、规律。如“这种想法有悖于逻辑”、“作出合乎逻辑的结论”等。
(3) 某种奇怪的、反常的观点或主张。如“‘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是流氓逻辑”、“‘红包’不算商业贿赂是什么逻辑”、“‘只因为你们的矿产太丰富了,所以我们要来开采、运走’是帝国列强的强盗逻辑”等。
(4) 一门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学科。如“亚里士多德是逻辑学之父”、“学点逻辑是学好美学的基本条件之一”等。
二、逻辑学的产生和发展
逻辑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古希腊、古中国和古印度是它的三个发源地。早在两千多年前,这三大古国的学者们就有了各自的逻辑学思想。
古希腊是逻辑学的主要发源地之一,西方逻辑学具有相对完整的历史。德谟克利特、苏格拉底、柏拉图等学者对逻辑学的演绎、归纳、定义划分等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古希腊学者对逻辑学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其中的佼佼者当属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被称为 “逻辑学之父”,其是古典形式逻辑的创始人。他第一个全面、系统、自觉地研究了人类的逻辑思维问题。在总结、概括当时各门学科成果与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亚里士多德以反对诡辩为目的,创立了以三段论为中心,包括论辩的、分析的、非分析的、归纳的本体论的逻辑学。他著作颇多,在 《范畴篇》、《解释篇》、《前分析篇》、《后分析篇》、《论辩篇》 和 《辩谬篇》 中,亚里士多德研究了概念、判断、三段论等逻辑内容。在 《形而上学》 中研究了不矛盾律和排中律等逻辑规律,奠定了西方逻辑学发展的基础。
亚里士多德之后,古希腊的斯多葛学派对逻辑学中的判断逻辑进行了研究,推动了传统逻辑学的发展和完善。
中世纪,为教会服务的经院哲学束缚了人们的思想,逻辑学也成为论证上帝存在的工具。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和实践科学的繁荣,演绎逻辑的不足日益显现,归纳逻辑的意义日益凸显。英国哲学家培根在批判亚里士多德的基础上,创建了归纳逻辑。归纳法得到了笛卡尔等人的继承和发展,并由穆勒将归纳方法系统化,提出了寻找因果关系的五种归纳方法,即 “穆勒五法”。自此,归纳方法作为和演绎方法同等地位的逻辑学方法进入了逻辑学体系。
德国的哲学家和数学家莱布尼茨提出了用数学方法处理逻辑问题的设想,为现代数理逻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之后经过布尔、弗雷格、罗素、怀特海等学者的努力,数理逻辑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得以确立并日渐成熟,且被广泛应用于现代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
而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思想活跃,当时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纵横论辩的文化繁荣,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以阴阳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等为代表的百家争鸣的局面。各学派的论辩过程中包含了丰富的逻辑学思想,最具代表性的是墨家学派。墨子在 《墨经》 中提出了 “以名举实,以辞抒意,以说出故”。这里的 “名” 指的是概念,“辞” 指的是判断,“说” 指的是推理,包含了传统逻辑的概念、判断、推理等核心逻辑思想。在 《墨经》 中还包含了对逻辑规律、逻辑推理形式以及概念划分等逻辑学核心内容的阐释,奠定了中国逻辑学的基础。名家代表人物公孙龙在 《白马论》 中提出了 “白马非马” 的论证,从概念类的属种关系来分析 “马” 和 “白马” 这两个概念,揭示了一般和个别的关系。古代中国的逻辑学基于名辩学说,虽没有提出三段论式的论证体系,但其逻辑思想丰富,创立了独特的逻辑学体系。
古代印度的逻辑学思想主要基于 “因明学说”。“因明” 作为佛教逻辑的专称,主要是指古印度关于推理、论证的学说。“因” 是指推理的根据、理由,“明” 是指知识、智慧。所以因明是指通过宗、因、喻等所组成的论式进行推理、证明的学问。从思想上说,因明包括逻辑学和认识论。在陈那 (Dinnāga) 的 《因明正理门论》(梵文 Hetuvidyā nyāyadvāra) 和商羯罗主的 《因明入正理论》 (梵文 Nyāya prave) 等著作中,对推理和论证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形成了古代印度特有的逻辑学思想。陈那提出的 “三支论式”,认为每个推理都是由 “宗”、“因”、“喻” 三个部分构成。就像三段论的三个组成部分一样,这里的 “宗” 指的是三段论的结论,“因” 指的是三段论的小前提,“喻” 指的是三段论的大前提。
宗 此山有火
因 此山有烟
喻 有烟必有火
由此可见,古代印度的 “三支论式” 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推理形式基本相同。
古代希腊的亚里士多德逻辑、古代中国的名辩学体系以及古代印度的因明逻辑并称为世界三大传统逻辑。
三、逻辑学的分类
作为一门学科,逻辑学具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逻辑学指的是研究思维形式、思维形式的结构和思维规律的学科。除研究推理形式外,也研究与推理形式相关的各种判断形式、词项及其种类、关系、定义、划分等,还研究认识现实的一些逻辑方法以及逻辑理论的应用。狭义的逻辑学一般指的是研究思维形式的逻辑。根据不同的界定,逻辑学可以划分为以下分支体系:
(1) 按照年代划分:古代逻辑、中世纪逻辑、近现代逻辑、当代逻辑等;
(2) 按照地域划分:东方逻辑 (印度因明、中国先秦名辩)、西方逻辑等;
(3) 按照研究内容划分:词项逻辑、判断逻辑等;
(4) 按照逻辑发展的历程划分:传统逻辑 (传统演绎逻辑和传统归纳逻辑) 和现代逻辑 (现代演绎逻辑和现代归纳等逻辑) 等;
(5) 按照逻辑研究的方法划分:形式逻辑 (如数理逻辑、公理逻辑)、非形式逻辑 (如自然语言逻辑、辩证逻辑) 等;
(6) 按照逻辑研究的层次划分:基本逻辑 (标准逻辑和非标准逻辑)、元逻辑(逻辑句法学、逻辑语义学、逻辑语用学)、应用逻辑 (逻辑在哲学中的应用、逻辑在数学中的应用、逻辑在自然科学中的应用) 等。
逻辑学可分类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