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二、刺法灸法学成就与影响
《难经》对刺法的论述,包括针刺深浅、得气、补泻手法等内容,特别强调双手配合操作和得气。书中强调针刺操作过程中左手、右手操作的配合,“知为针者,信其左;不知为针者,信其右。当刺之时,先以左手压按所针荥俞之处,弹而努之,爪而下之,其气之来,如动脉之状,顺针而刺之……不得气,是为十死不治也”(《难经·七十八难》)。在针刺操作过程中,左手的协同作用是判断病人的得气情况。至于《难经·八十难》所谓“左手见气来至,乃内针;针入见气尽,乃出针”,也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难经·七十八难》谓进针得气之后,将针“推而内之是谓补,动而伸之是谓泻”,成为后世提插补泻的滥觞。《难经·八十一难》还告诫人们要认真掌握针刺补泻,不要“损不足而益有余”,造成不良后果。
《难经》中补泻手法、得气的记载,对后世各家针灸学说有巨大的影响。例如,金代窦汉卿《标幽赋》的“左手重而多按,欲令气散;右手轻而徐入,不痛之因”,是对《难经》双手配合进针的具体诠释与发挥。《针灸大成》专列“难经补泻”来解释其含义与应用方法。《金针赋》中有不少内容继承与发扬了《难经》学说,如“候(气)之不至,必死无疑”“是故爪而切之,下针之法……弹则补虚”等,既源于《难经》,又有所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