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序
自古金陵名医辈出,早在4000年前有“彭祖食桂”,至南唐有太医令吴廷绍以楮实子汤治烈祖李昇食饴噎喉、以甘豆汤解宰相冯廷巳脑痛之苦;有记载金陵医药的《淮南子》和《神农本草经》;至六朝有著名医药学家葛洪和陶弘景,对南京及周边地区的中医药发展作出很大的贡献,特别是陶弘景在《神农本草经》的基础上归纳、整理、增补、修订而著成了《本草经集注》一书,是我国第一部按照科学方法分类,有条理,有系统,并有丰富内容的中药学名著,相传其旧居就在今天南京市上海路一带;至明代有李时珍采药栖霞,其举世闻名的《本草纲目》于1596年首版刊刻于金陵;而清代戴天章(江苏上元人)一生著作颇多,其中《广瘟疫论》救人无数,为其成就最高、影响最大之作。悠久的历史和名医文化的传承,为金陵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张简斋先生,于1880年生于南京。张家祖辈上承孟河医派,三代行医。简斋勤勉刻苦,记忆力极强,通读大量经史,有厚实的文史基础。他随父亲学习岐黄之术,自张仲景《伤寒论》入门,又研读《医学心悟》《医宗金鉴》等著作,后融会明代王肯堂及清代叶天士、吴鞠通、王孟英等各家医派学说,擅长内、外、妇、儿疑难杂病。1925年南京瘟疫时期,张简斋因以小柴胡汤控制住了其他多位医家辨治无效的瘟疫而一举成名,蜚声医坛。而使简斋先生尊为金陵医派创始人的重要功绩,是其在民国时期,和众多金陵医家奋起反抗国民政府通过的由余云岫等提出的,包含多项限制中医行医、教育和出版书籍的“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案”和“请明令废止旧医学校案”,最终抗争成功。并且通过此事意识到了兴办教育对延续中医的重要性,积极推动中央国医馆和南京国医传习所的建立,为中医学取得行政地位、发展教育传承和规范化行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得益于此,金陵医学日益壮大并传承。
民国时期,邹云翔因与张简斋诊所相近,两人虽相差18岁却是亦师亦友。邹云翔一生在肾病方面造诣颇深,所著的《中医肾病疗法》被尊为中医肾病的第一本专著,创立了多项肾病治疗新法,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学术遗产。张简斋晚年在南京行医时,其学生收藏了他的坐诊医案。1955年,邹云翔将医案借出,抄录后归还。而张简斋一生忠于临床,无暇整理医案,后医案原本遗失,邹云翔手录的医案遂成孤本。2017年,邹云翔之女、国医大师邹燕勤整理了《邹云翔手录孤本张简斋医案》,另有邹云翔之孙邹伟俊抄录后整理的《张简斋医案》也来源于此,这为此后金陵医派学术研究及传承提供了重要依据。邹云翔先生手录的张简斋医案,脉案书法优美,娟娟小楷,行云流水,秀丽且端庄,赏心悦目,《邹云翔手录孤本张简斋医案》集书法和医书珍藏于一品。为了让后人读懂读透张简斋医案的精华特色,系统传承、弘扬金陵大医张简斋的医道,邹燕勤教授及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王钢、孔薇教授率领众多弟子们花了3年多时间对邹云翔手录的张简斋625例医案,进行了系统整理和分析研究,完成了《邹云翔手录张简斋孤本医案赏析》专著,并即将出版,这对后世学习、研究、传承金陵医派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余于1956年毕业分配至江苏省中医院工作,侍诊邹老,抄方半载,深感复法大方、温补脾肾治疗慢性肾病的优势,感悟良多。今奉赐书,得益匪浅,深表谢意!
特此祝贺,并作书序!
2021年6月于金陵
周仲瑛,1928年6月生,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自幼随父亲周筱斋研习中医,1956年进入南京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工作,先后任住院医师、讲师、主治医师、副教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副院长等职;1983年调任南京中医学院,任院长。首批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获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指导老师、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指导老师、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医诊法”代表性传承人、首届国医大师,获得全国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等多项荣誉称号。其临床辨证注重分析病机,首创“瘀热论”“癌毒论”“伏毒论”“复合病机”等多种学说,擅长从“风痰瘀热毒虚”入手,运用“复法大方”治疗急难重症,尤擅疑难急症的中医辨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