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城市更新正在逐步成为我国未来城市发展的主要模式,而城市设计作为引导城市发展的主要方法,早已摆脱了单纯的美学控制功能,走向更加广泛的公共政策范畴。然而,当前我国的城市更新制度建设仅围绕功能、产权和容量等要素进行建构,城市设计相关制度安排的缺失,使得城市更新的空间质量、过程效率、多元价值难以得到保障。城市设计治理理论的出现为破解这一局限提供了新的思路,城市设计治理旨在建立政府、专家、投资者、市民等多元主体构成的行动与决策体系,利用各种"正式"与"非正式"的治理工具来应对城市设计运作这一颇存争议的复杂系统。本书对于城市设计治理在城市更新中的作用进行研究,理论意义在于推动设计治理理论从普遍建成环境领域向城市更新这一特殊领域拓展,而实践意义在于为我国找到一条城市设计治理与城市更新治理协同推进的路径,完善我国长期以来城市设计与城市更新制度建设的短板,使城市设计从管理控制模式向综合治理模式延伸。
本书首先对中英城市更新运作环境的演进历程进行了回溯,以把握中英两国城市更新当前所处阶段的特点和未来走向。接着从作用层面和主体性质两个维度对中英城市更新中具有城市设计治理性质的正式与半正式实践进行广泛对比。基于现有按照介入程度划分的城市设计治理工具分类方法,对中英相关实践从工具角度进行分析,对不同城市设计治理工具在城市更新中的使用方式进行归纳。评价各类城市设计治理工具在两国城市更新中的运用情况,得出工具在不同政治和社会运作环境中使用方法上的异同,以及在一般城市建设领域和城市更新领域中使用时存在的差异。并从普适的角度进一步构建城市设计治理作用于城市更新的方法体系,总结不同城市设计治理工具在城市更新中的作用尺度、作用层面、作用模式、使用主体、主体优势,探索城市更新中不同治理工具间的互补关系。此后,抛开中英背景,回归城市设计和城市更新的本源,构建从传统狭义城市设计向广义城市设计治理活动发展的理论模型,从治理能力层级的角度,解释城市设计与城市更新领域治理体系所具有的一致性和互补性。最终,返回现实运作环境,提出"以国家推动为重要前提,地方分类探索为主要工作,少数发达地区试水市场和精英共同推动"这一面向我国国情的城市更新与城市设计治理复合路径。
因笔者学识、阅历尚浅,书中必有诸多不到之处,恳请各位读者朋友原谅,万望得到各位师长、同行的指教,也期许通过本书能够结识更多对城市更新与城市设计治理感兴趣的朋友,能够与前辈们一道为中国的城市更新与城市设计贡献本人微不足道的一点思考。成书之际,借此处,我想衷心感谢我的导师尹稚教授多年来的悉心指导,尹老师在学术上给予了我巨大的自由去探索我感兴趣的方向。在我的研究尚不成熟而受到质疑时,多次力排众议支持我坚定走下去。在研究开展过程中,老师一直为我把握、聚焦方向,不断鼓励着我大胆探索前人未曾走过的路。没有他的宽容与远见,本书根本难以成文。衷心感谢伦敦大学学院马修·卡莫纳(Matthew Carmona)教授的帮助,他的城市设计治理理论为我理解城市设计打开了新的大门,本书是"踩着他的肩膀"做出的些许探索。与他两年的信件往来和在巴特莱特几个月的相处是我十分宝贵的人生经历。衷心感谢清华大学唐燕老师长期以来的帮助和指导,跟随唐老师进行过的写作、研究、翻译工作,让我从一个学术"小白"起步,终于获得了探索本学科知识海洋所需的基本能力。衷心感谢华南理工大学王世福老师、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田昕丽师姐等在论文写作期间接受我访谈的各位专家、领导和同行们,他们的经验与见解极大地开拓了我对城市设计治理这一广阔领域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