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德性:从盘古到战国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四节 伏羲与八卦

当文明稚嫩的脚步蹒跚地踏出人类起源时期的图景后,中华民族便由神话时代壮阔地迈步进入远古传说时代。如果说神话时代是民族共同的人类起源和历史文明起源记忆,那么远古传说时代便是民族的早期历史记忆。

与神话时代相比,远古传说时代的民族历史更加具体、清晰,历史真实性程度和历史可靠性程度更高。在文字诞生之前的时代,世界各民族的文明和历史传承只能依靠口口相传和实物传承。因此,尽管传说时代的历史文明相比于后来信史时代的历史文明依然存在巨大的模糊性和不可靠性,但对于神话时代而言,传说时代基本向后人揭示出民族早期历史文明发展进程的基本情况,是历史和时代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远古传说时代的代表人物就是被尊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伏羲氏。

考诸古典文献记载,伏羲氏又称为庖牺氏或包牺氏。34关于同一位先祖的姓名在后世流传过程中出现异音、异形的情况,一般是古音、古字形与不同历史时期所广泛使用的字音、字形的差异化有密切关联,即语音和语义在历史流传过程中发生的嬗变,另外也无法排除后人在传抄过程中产生错误而以讹传讹情况的发生。在现代学术视野下,我们对华夏民族这位人文始祖一般称为伏羲氏。

根据现当代考古研究的发现,1942年出土于长沙东郊子弹库的王家祖山一座楚墓中的楚帛书是目前中国出土的最早、最完整的记录先秦时期创世神话相关内容的古代文献。楚帛书甲篇释文中记载:天地混沌未分时,并非先有盘古氏,而是首先诞生了伏羲、女娲。

他们结为夫妇后生有四子,分别是代表四时的四神。天地由四神开辟,交给大禹和契管理大地,制定历法,使日月星辰升落有序,山陵畅通并和江海之间阴阳通气。当时并没有诞生日月,由四神轮流代表四时。四神的名字由长至幼依次是:青干、朱四单、白大柟和墨干。经过一千余年后,帝夋生出日月,并制定日月运转规则。35

这是古代文献中关于天地由来的另一种记载,与伏羲氏有关。但是这种说法并没有得到广泛的认同和历史流传,我们仅将其作为一种参考意见加以陈述。考察不同的文献记载可知,古人对天地开辟者的具体身份存在认知差异,但对于天地的由来是由具有神性的人所开辟的这一根本结论却毫无疑问。在不同的神话传说中,有人认为伏羲和女娲共同作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而伏羲原本是女娲的兄长。为了人类族群的诞生和广泛繁衍,兄妹二人决定结为夫妻并成婚。伏羲为两人诞下的子嗣结成的人群制定了婚姻方式,发明了姓氏制度。这种神话传说背后所映射出的与后世儒家伦理文明相悖的族群早期婚姻嫁娶制度,具有其自身的历史合理性和存在意义。36

根据文献记载,伏羲氏有许多发明创造,例如结绳为网教人捕鸟;发明渔网,教人渔猎。早期人群因此获得了大量捕猎肉质食物的方法,渔猎得到空前发展,这一发明对于提高早期人群的生存质量和增强体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37当捕获的猎物一时之间吃不完时,人们便将猎物驯化圈养,因此形成了后世畜牧业的雏形,伏羲也就成为畜牧文化的开端代表。38

伏羲氏开创渔猎和畜牧文明的重要意义在于,远古先民因此而相对地避免了因为人口的增加、可捕获野兽的减少而导致人群遭受饥饿与死亡的威胁。这意味着先民们从此由采撷生活时期进入游牧渔猎时期,即进入可以局部控制自己生活需求的时期。当相对地脱离了饥饿的生存威胁时,先民们才有闲暇从事例如艺术创造等其他工作,人类文明的发展才由此迈上新的高度。学者们将这一历史时期命名为“新石器时代”。39

根据考古工作者对仰韶文化遗址的考古发掘报告,发现其中已经存在石网坠、骨鱼钩和鱼叉等早期渔猎工具,鱼和动物的形象也都进入彩陶制品中。因此,伏羲也应当被列为早期文明艺术开端的缔造者。

除此之外,后世公认伏羲在文化方面最重要的发明创造是八卦。据《易经》记载,伏羲观察天空的日月星辰和云雨雪雷等事物的交相更替,又看地面上的飞禽走兽和四时五谷的变化规律,通过效仿自然界的变化规律进而创造出了八卦。40

伏羲用八种简单的符号,形象地代表和概括天地之间的万事万物,开创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源。八卦中蕴含的天人和谐的整体性、直观性思维方式和早期辩证法思想,是中华文明由抽象化转变为具体化的原点。八卦的诞生标志着远古传说时代的先民对世间万物的认知水平有了质的跨越,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创立与发展具有重大的开创性意义。

除此之外,根据历史发展演进的规律和当时的社会特征,我们必须承认八卦在这一历史时期的诞生本身便具有生存预测的核心意义。41抛开研究者视角回归时代而言,这恐怕也是八卦在当时诞生的唯一意义。

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和洪水猛兽共同生活,人群的存续最需要的就是对危险的预知能力,方便人群提前采取措施进而成功、快速地逃避灾难。因此,对可能面临的危险的预知能力与避险能力,是当时人类的迫切需求。

在生存预测需求下诞生的八卦和其预测方式,尽管以今天的目光来看充满着神秘性和不可靠性,甚至是当代人因难以理解而产生的轻视性和排斥性,都无法抵消远古时代人群在特殊的生存环境下,对其非同一般的信赖性和具有自然灵异色彩的实用性。42

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变革,由八卦及其衍生的《易经》六十四卦经过历代易学家的不断阐释和延伸发展,早已有了完全不同于它们诞生时的初衷和意义。在封建时代,八卦和《易经》的预测功能被大大减弱,人们转而对其包含的天地万物和自然运行的法则深感兴趣。甚至由物及人,历代易学研究者将自己对八卦和《易经》的理解与天文、地理和人事等具体现象相结合,逐渐构筑了一个严谨而完整的文化系统。

古人通过观察到阴阳的相辅相成和相互转化,进而注意到两种相反相成的力量的结合。另一方面又总结出以观察自然规律运行为代表的天道,并将其与人类的为人处事相结合,从自然中总结如何生活和如何处世的道理,即天人合一的文化内涵所在。

易学的诞生和不断发展,与早期人类观察自然、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或适应自然的现实需求密不可分。八卦与六十四重卦的复杂卦象表示在阴阳的动态和静态变化中,有一个包容万物的体系正在有条不紊地运作。古人通过这种逻辑架构来阐释他们所认识的这个世界和宇宙的运行规律。

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易学的理论从诞生后便不断地被后人阐释和发展,逐渐分化出不同的研究派别。易理研究和易学推演是具有代表性的两个派别,后者主张将易理与占卜演算相结合,前者主张“善为易者不占”(《荀子·大略》)。今天社会的易学研究以前者为主流,认为一个真正精通易道的人不会依赖于占卜。因为当一个人对《易经》通透而又能将易学的理念融会贯通于自我生活,那么他本身便明白自然运行的规律和生命变化的规则,明白德行的修养比占卜重要得多。

易学的根本在于,人们所卜问的吉凶祸福都存在一个起因转合,今天人们所做的某些事可能会成为未来某些事的危机或转机。因此,与其依赖于卜问吉凶,不如修行好当下的自己。

综上所述,八卦与卜筮预测在历史中的诞生,其背后具有终极文明思维意味的逻辑意识是:将虚幻难测的天命通过某种手段进行人为的掌握和阐释,最终的核心功能是为人服务。

研究者认为,原始社会时期的卜筮行为一般是以卜筮者个人的问题向祖先发问,希望能够得到其心中期待的答案。43这一目的的达成可以说轻而易举,因为卜筮的结果其最终解释权归属在人,而不在神或者祖先。在整体的卜筮行为过程中,重点强调的是主体的态度,即问卜者的态度,这就是所谓的诚则灵。显而易见的是,人在这一过程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

从文明发展逻辑的角度进行思考和判断,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八卦和《易经》的诞生,其最初的核心功能就是进行预测和占卜。但其在文明发展进程中所具有的核心功能与现实观念,与对其因具有封建迷信意味而遭受的现代性批判完全不同。以《易经》为主体的占卜文化,其核心历史功能和文明逻辑在于否定了长久以来的“命由天定”“命由神定”的主基调,将命运的发展与自身的行为紧密结合起来,即自己的命运始终掌握在自己手中。在这一完整过程中,完全掌握主导权和阐释权的是人,这一核心的文明逻辑直接奠定了此后中华民族“以人为本”“敬鬼神而远之”(《论语·雍也》)的人本主义文明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