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应尽早体验环境
儿童的发展过程有一些关键或敏感的阶段,当处于这些阶段时,儿童可以快速地习得某些特定技能并持续发展。一旦错过了这些阶段,例如,由于生理上的缺陷导致儿童的视觉或听觉不能发挥最佳功能,那么以后就不可能发展出正常的模式识别能力,或者就不可能完整地掌握一种语言了。
这就是为什么儿童一出生就得练习识别和区分人类语音。只有能听得到的东西,才能用自己的语言器官模仿出来。此外,视觉缺陷也应该尽早被识别和纠正。
在生命中的头几年里,大脑的神经可塑性更强,如果正确利用,有望在大脑中留下积极的影响。音乐学习就是类似的例子,童年时获得的与音乐有关的经验越多,成年后的大脑跟音乐打交道时就越“事半功倍”。
儿童感知环境和获得经验的一个要点是与照顾者建立稳定的情感联系。儿童得到的保护和安全感越多,就越能无畏地探索环境。环境越多样化,儿童大脑的不同结构就越能更好地发育并相互连接。而这一切究竟是如何发生的,目前并没有被充分认识。其中的关键点是:由环境引发的表观遗传过程对婴儿出生后很快具备的初步神经网络进行了相应的调节。
环境越复杂,需要处理的刺激就越多,能力就越强。有些父母担心,太过繁多的刺激会让孩子应接不暇,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孩子自发地进行学习,不需要任何指导,知识就能在大脑神经网络中自动形成。例如,孩子完全能够独立认识到语言的运作方式,根本不需要任何老师。但孩子确实需要有人同他交谈。
然而,要是这些与孩子交谈的人本身有语言错误,孩子也会自动学会这些错误。例如,两个小女孩主要由祖母照顾,不幸的是,祖母有一颗牙齿松动了,这导致她说话时含糊不清,小女孩们偏偏学会了这种含糊不清的语言,因此刚入学时就遇到了麻烦,别人难以听懂她们说话。为了能够在课堂上表达自己,她们就需要进行额外的语言训练。
孩子的好奇心无须父母刻意唤起,它是源自天性的。重要的是,给他们提供获得各种体验的机会,好奇心会激发孩子自动自发地在环境中找到所需要的经验。通过自动自发的活动获得的知识和理解,会给孩子带来幸福快乐。而孩子也会因此一再尝试新的学习任务,以便一次又一次地体验这种快乐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