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概念:新基建的内涵
目前,关于新基建的内涵有多种界定,业界主流为“七领域说”和“三大类说”。
从本质上看,新基建指的是信息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可为传统产业向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涉及通信、电力、交通、数字等多个行业的多个领域,包括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七大领域,如表1-2所示。
表1-2 新基建的七大领域与应用
(续表)
同时,新基建又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即核心层,为以5G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为代表的提供数字技术的基础设施,如5G基建、大数据中心;第二层为智能化软硬件基础,可以对现有传统基础设施进行智能化改造,如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第三层为新能源、新材料配套应用设施,如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第四层即最外层,更多的是补短板基建,如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的建设。其中,5G是最为基础和核心的新型基础设施。
2020年4月20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新闻发布会上明确了新基建的范围,即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三大类(见图1-1)。其中,信息基础设施主要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基础设施,比如以5G等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自然语言理解、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及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等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可见,信息基础设施既是新基建的重要组成,又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更是新型的信息消费市场,同时也是其他领域新基建的通用支撑技术,还是传统产业数字化的新引擎,赋能传统基建领域提质增效,可谓新基建之基。
图1-1 新基建的范围
融合基础设施,主要指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进而形成的融合基础设施,如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
创新基础设施,主要指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公益性科创基础设施。
新基建也有“两分法”,即广义的新基建和狭义的新基建。广义的新基建指融合基础设施,包括特高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以及交通、水利重大工程等。其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包括能源、交通、城市、水利在内的传统基础设施进行数字化改造,进而形成融合基础设施,如智慧能源基础设施、智慧交通基础设施、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智慧水利基础设施等。
广义的新基建不仅服务于智慧产业(智慧农业、智慧制造业、智慧服务业)、智慧企业、智慧政府等的发展,还服务于智慧能源、智慧交通、智慧城市、智慧水利等的发展;不仅服务于供给端生产方式的革命,还服务于需求端生活方式的革命。
狭义的新基建是指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包括5G基建、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方面的建设,主要涉及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群,包括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智能终端、信息通信技术、数字技术、信息物理融合系统、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区块链、识别技术、无人技术、3D技术、5G技术等。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还特别指出,伴随着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新基建的内涵、外延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对于新基建的内涵,大致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来把握。
有别于传统基建的新领域,是新基建之新的第一层含义。新基建包括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七大领域,而传统基建包括铁路、公路、电力、水利、电信等方面。可见,新基建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主线,主要涉及通信、电力、交通等社会民生重点行业,每个领域的科技含量都比较高,更能体现数字经济特征,如疫情期间的远程办公、远程医疗、远程教育、远程签约等。
新的主体,是新基建之新的第二层含义。过去,参与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主体主要是政府,民间资本很难进入。与传统基建相比,新基建十分注重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此轮新基建不仅以政府债务、国有企业、银行贷款等为重要投资方式,还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门槛,扩大投资主体,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积极发挥民营企业、民间资本在新基建中的作用,比如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华为等都是新基建的重要主体,给新基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020年4月,阿里云对外宣布,未来3年再投2000亿元,用于云操作系统、服务器、芯片、网络等重大核心技术的研发攻坚和面向未来的数据中心的建设。同年5月,腾讯宣布未来五年将投入5000亿元布局新基建。5000亿元重点会花在云计算、区块链、服务器、人工智能、5G网络、大型数据中心及物联网操作系统等方面。同年6月,百度宣布,未来十年将继续加大在人工智能、芯片、云计算、数据中心等新基建领域的投入,并预计到2030年,百度智能云服务器台数将超过500万台。
科技创新,是新基建之新的第三层含义。新基建是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所涉及的领域都与科技创新密切相关。近年来,我国从中央到地方都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在强化顶层设计的同时,推动相关政策落地实施,数字产业化加速创新,产业数字化深入推进,数字经济体量位居全球第二,规模为5.2万亿美元[1]。
未来,全球经济发展的重心将围绕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展开,数字经济将成为影响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的关键力量,而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新基建,能够与数字化信息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紧密结合,在高科技端发力,从而能有效应对经济下行压力,使我国经济稳定发展。
传统基础设施大多局限于“可触摸”“可感知”的物理空间,尤其是陆地空间,主要呈现链接式的“无形连接”。传统基建的功能属性主要是承载公共服务,而且其各自提供了专属功能。例如,道路是供交通工具移动的场地,为人们出行提供便利;水利为农业提供灌溉服务,等等,各行业的传统基础设施各司其职,相对独立。
新型基础设施不仅站在实体空间的“肩膀”上,更扩展至虚拟空间的“苍穹”中,重在网络空间腾“云”驾“物”式的“无形连接”,主要包括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群,也称“云设施”。与传统基建相比,新基建是结合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特征,面向国家战略需求,为经济社会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提供底层技术的网络基础设施。新基建具有乘数效应,产出的效益辐射性强。可以说,新基建是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基础设施建设,既提供新的创造设施,又提供新的服务。新基建主要面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具有补短板、出创新的特征。
需要强调的是,新基建和传统基建不是相互排斥的关系,而是相互依赖、相互支撑的关系。新基建赋能包括铁路、公路、机场在内的传统基建,对传统基建形成有力补充,助力传统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改造,提高传统基础设施的运行效率,放大传统基础设施的作用,使整个社会运行更高效、智能、环保。新基建发力,传统基建升级,可以更好发挥基础设施建设“两条腿走路”的引擎驱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