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 早教陷阱
提到早教,人们的普遍认识是“让孩子提前认字、学英语、学算术……”,简而言之,就是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但是我们真的需要早教吗?早教到底有没有用?
很多人没有认识到,如果只是给孩子拼命“投喂”知识,非但收效甚微,甚至会给孩子的精神成长带来很坏的影响。首先,我想让各位知道,孩子成长过程中到底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求知欲才是成长之源!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正是他发自内心的学习动机。“想学习”“想知道”“想掌握”——这才是孩子最重要的特质。
孩子一旦失去了求知欲,无论家长如何督促他学习,他都提不起精神,进而对学习失去兴趣。
当然,孩子毕竟是孩子,难免心浮气躁。有些时候,他亲口告诉你“我感兴趣”,随后也有可能半途而废,“背叛”初衷。
这时他最需要的是家长的鼓励,当然也包括合理的批评。什么才是真正的守护?守望相助,不离不弃,奖惩分明,仅此而已!而且家长还应该发现孩子没能发现的问题,并有的放矢地提供指导。
但是,如果家长从一开始就对孩子说“这项本领你将来一定用得上,一定要好好学啊”,会怎么样呢?
最开始孩子的兴趣可能没有多大,但只要是他敬爱的父母鼓励他尝试,他就会努力奋发,积极尝试。
但是,即便有“父母之命”,一旦缺乏“求知欲”,久而久之孩子也会产生厌烦情绪。
如果只是父母主导,孩子执行,早晚有一天,他会感到懊悔,对你大吼“都是你逼我做的”!
想要从零开始学会一项技能,没有持之以恒的反复训练就绝难成功。因此孩子必须被激起发自内心的求知欲。如果他不是受到求知欲的驱使,发自内心地学习,“半途而废”也只是时间问题。
早教只能帮他一时
下面我再来给大家讲讲早教吧!关于早教,其实有一个比较有趣的研究。这项研究的结果显示,同样是小学四年级(10岁左右)的孩子,儿时接受过较多信息输入的孩子和不太重视早教,只是正常上学读书的孩子相比,学习能力方面几乎没有任何差别,如图1-4所示。
图1-4 两种孩子学习能力的差别
这项研究的目的并不是告诉人们“小孩子根本不用学习”,但希望各位认识到,即便年幼时没有接受早教,孩子也会迎来一段快速成长的时期,因此早教并不能让孩子出类拔萃。
如果我们站在孩子的角度想,小小年纪就被剥夺了玩耍的时间,只能学了这样学那样,他其实更想把时间花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因此只有带着兴趣学,学习能力才会提高。
如果你只是关注早教的优点,我希望你能赶快认清早教的本质,让孩子的童年过得更充实。
孩子成长的原动力是求知欲。孩子的能力上限,和能否掌控好求知欲息息相关。
不同的孩子,激发求知欲的时机也是不同的。有些孩子从小就热爱学习,而有的孩子到了初中才突然爱上学习,来一次弯道超车,华丽转身。另外,儿时通过游戏培养的注意力和调查能力,也有助于激发孩子对学习或音乐的求知欲。
不论如何,作为家长,我们都应该关注培养孩子的求知欲,不要错过培养求知欲的最佳时机,并要和孩子多交流、多沟通——这样才能培养一个全方面均衡发展,具有各种优秀品质的孩子。
家长往往对孩子寄予厚望,希望他将来能成为一个聪明的孩子、善良的孩子、诚实的孩子……哪怕是刚出生的宝宝,只要做出一件令家长满意的举动,全家人都会笑逐颜开。
但等孩子到了上幼儿园、托儿所的年纪,家长就开始拿自家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作比较了。到了小学的时候,考试成绩、各种评分,又成了家长攀比的对象。家长常常过分关注自家孩子的不足之处,又会把这种消极情绪带入和孩子的日常交流中。孩子伴随着夸赞呱呱坠地,如今却被批评和不满包围,斗志自然会越来越弱。
曾有一句名言是这样说的:做给他看,说给他听,让他尝试。若不给予赞美,人不会主动。这可谓一语道尽家长指导孩子的精髓。
顺带一提,还有一句名言是教导家长如何跟青春期的子女沟通的——“与他言,听他说,认可他,委他以重任。”
那么到底如何才能培养孩子的求知欲,让他对万事万物都充满好奇呢?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家长应该配合孩子的特点,尽早发现正确的培养方法,或许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