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在“比较”中成长
很多初学写作者都提出这样的问题:怎样才能少走弯路,成熟得快一些?有捷径可走、有诀窍可循吗?
我的实践体会是,善于比较,不失为一种好的办法。
所谓比较,即根据一定标准,在两种或两种以上有某种联系的事物之间,辨别其高下、优劣、异同,从而得出结论、做出取舍的思维方法。引申到文稿写作上就是,把自己的写作能力与他人进行对比,取其长处,学其经验,增益自我。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比那种自我封闭、闷头苦练的方法要管用、有效得多。因为一个人的智慧和能力总是有限的,何况秘书群体中人才济济,强手如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善于向他人学习,才能不断充实和丰富自己;善于比较、善于鉴别,才能使自己不断有所发现、有所进步。具体的比较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是与同事中的高手比较。同事中的高手是最现成的老师。把自己写的和高手写的同类文稿进行对比,看人家是怎么写的,人家写得好究竟好在什么地方,自己又是怎么写的,写得不好究竟不好在什么地方,从中学人之长、补己之短,这是新手上路用力最省、见效最快的办法。如果自己写的稿子经由高手修改,前后两稿对比分析,那更是受益匪浅。所谓高手,无一不是经过多少挫折、多少失败、多少探索和积累造就而成,善于同他们比较、向他们学习,就等于在一定程度上避开他们所走过的弯路、错路,使自己尽快走向成熟。有的同志虚荣心较重,生怕向人请教、学人之长就使自己显得太没水平,其实这种想法是十分愚蠢的。当然,向高手学习,可能会出现模仿他人的情况。但这不要紧,模仿本身也是一种学习,许多有名的书画家、音乐家、文学家就是从模仿开始,最后超越模仿对象的。
二是与领导比较。秘书所起草的重要文稿都要交领导审阅,多数情况下领导都会修改,或大改,或小改。定稿后,与原稿进行比较,又是一种很管用、很有效的学习方法。不少领导同志自身就是才华横溢、口笔两利的饱学之士,他们所提炼的某些精彩观点、所表达的某些精辟见解,往往就是我们在起草过程中苦思未得、冥想难求的神来之笔、点睛之言。这时候我们就要认真分析、琢磨:领导为什么要这样改?这部分内容为什么要删?这部分内容为什么要加?这个观点为什么要改成这样提?这段话为什么要改成这样来表达?等等。从中,我们不仅可以捕捉到领导的意图、见解和主张,还能了解和掌握领导的思维方式、语言风格和个性特点,只要留心领悟和吸取,对于提高文稿成功率是大有益处的。所以,我们当秘书那会儿都把领导大改过的好稿子当作“宝贝”保存下来,时不时拿出来研读,从中受到很多启发和帮助。有时候领导自己不动笔改,而是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让秘书改,这实际上是同一回事,按照领导的意思改出来,然后与原稿做比较,想清楚“为什么”,从而发现自己的差距和不足。
三是与上级机关的优秀文稿比较。机关文稿的写作必须遵循、贯彻上级大政方针、决策部署和领导讲话精神,所以文秘人员必然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并结合本地实际提出贯彻意见,同时,这种贯彻性的文稿又与上级机关的文稿形成一种事实上的质量比较。我们读到那些精彩的文件和讲话时,不是对上级机关那些“大笔杆”们的水平钦佩有加吗?这就是从比较中向其学习的极好机会。需要注意的是,我们既不能照搬照抄,又不能偏离上级精神,只能从中学习和领悟其思想的高度、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深度与准确度以及写作技巧等,通过与自己所起草文稿的质量比较,获得所需要的知识和经验。事实上,这种比较方法在我们日常工作中常态化地存在着,就看我们是否善于运用、精于运用。运用得好,必然获益良多。
四是自己与自己比较。人总是不断进步的,今天的我和昨天的我、明天的我和今天的我总是有所不同的。很多时候我们拿出自己过去写的稿子来看,会觉得惊讶:这是我写的吗?我过去是这个水平吗?有这种感觉,就说明自己进步了。这说明,人不仅需要同别人比较,学习别人的长处,也需要经常同过去的自己比较,看哪些方面有长进、有发展,则予以坚持和发扬;哪些方面还停留在原来的水平,则予以改进和加强。形势、任务、环境总在不断变化,秘书的思想观念、知识层次、写作水平也应随之发生变化,大到选题立意、谋篇布局,小到素材选择、语言表达,都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向高质量、高水平迈进。从自我比较中不断地否定自己、超越自己,实际上就是不断地提高自己、成就自己。
“比较”是一种自觉,没有教科书的教诲,也没有领导的指令,一切只是出于上进心的驱使;“比较”又是一种技巧,由比较而鉴别,由鉴别而知得失、明路径、纠不足;“比较”还是一种智慧,借脑长智,借梯上楼,还不用欠人情和付酬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