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的故事:万物何处来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你还未见过无。1

——乔尔森1(Al Jolson)

1 乔尔森,美国歌舞剧演员。(若无特殊说明,本书脚注均为译者注。)

据说,“‘无’是一个令人敬畏但基本上尚未被领会的概念,它受到具有神秘主义或存在主义倾向的作者的高度尊重,但其他大多数人以忧虑、极度厌恶和惊慌的心情看待它。”2看来无人知晓如何处置它,而且它在不同的学科中令人困惑地具有各不相同的概念。3在任何一部好的英文词典里,只要瞧一下 nothing(无)这个条目,你就会发现许多复杂的同义词:nil、none、nowt、nulliform、nullity4——每一个场合都有一种“无”。有各种各样的可以归零的“零”(nought):从零点(zero point)到零时(zero hour),从阿拉伯数字 0(cipher)到空虚世界(nulliverse5)。还有空洞(vacuous)、被搬空的地方,以及各种形状和大小的虚空(void)等概念。在更为人性化的方面,有虚无主义者(nihilists6)、基督是神非人论者(nihilianists7)、无要紧事办理者(nihilarians8)、无所事事者(nihilagents9)、无信仰者(nothingarians10)、无宗教信仰者(nullifideans11)、无神论者(nullibists12)、无足轻重者(nonentities)和无名小卒(nobodies)。每一种身份似乎都有“无”的独有的体现。甚至报纸的财经专栏也告诉我,“零红利优先股”(zeros13)是一个日益诱人的收入来源。

某些“零”的说法非常隐晦、委婉。网球比赛实在不能用如“无”“没有”“零”那样生硬的词记录没有得分。它使用了古老的术语 love 来表示零分,love 是毫无浪漫色彩地从“蛋”的法语单词 l'oeuf 演变而来的,它描绘了数符 0 的形状——圆形。14同样,我们还能找到以 love 表示“没有”之意的用法,例如,说“你是为了爱(而不是为了金钱)而比赛”[you are playing for love (rather than money)],你就是真正的“业余爱好者”;或者说一个人不能“为了爱或金钱”(for love or money)而去做某事,这就是说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不能做这件事。不仅是网球界,其他体育运动中也有零的代称:美国打保龄球的人使用“鹅蛋”(goose egg)示意一局中没有木柱被击倒。在英国有一个传统,不同的体育运动坚持用各自独有的记法记录没有得分,足球中用 nil,板球中用 nought,但在田径运动的计时中用 ow,就像电话号码,甚至像邦德(James Bond)的编号2一样。可是当你坐下来面对你的打字机时,0 不再是 O。

2 他的编号就是大家都知道的 007。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zilch 成了零的一种通用表示,并经由驻扎在英国的美国军事人员渗入了英国的英语。它最初被用作俚语,指无名小卒。另一个类似的押头韵的词是 zip。一本通俗的连环漫画描绘了一只猫头鹰向一条短吻鳄鱼和一只幼兔讲授一种新型的数学,称为“后果”(aftermath),其中,零是唯一被准许的数字;一切问题都有同样的解——零,因此该学科就包含了对具有这个必然答案的新问题的探索。15

语言的另一奇妙之处是用名词 cipher 来描述无足轻重的人 [ 人们一度用 a cipher in his own household(一个在自己家里无足轻重的人)来描述一位无能的丈夫兼父亲 ]。尽管 cipher 现在用于描述包括符号在内的代码或密码,但其原意是算术中的符号 0。这里有一个有趣的字谜,它利用了 cipher 作为代码和零的双重意义:

U 0 a 0, but I 0 thee,
O 0 no 0, but O 0 me.
O let not my 0 a mere 0 go,
But 0 my 0 I 0 thee so.

它解读为

You sigh for a cipher, but I sigh for thee.
O sigh for no cipher, but O sigh for me.
O let not my sigh for a mere cipher go,
But sigh for my sigh, for I sigh for thee so.

你惦念电码,而我惦念你。
唉!别为电码而叹息,但愿为我而叹息。
啊!不要让我对区区电码的渴望消逝,
但请你惦念我的这种渴望,因为我也这样惦念你。

cipher 的上述侮辱性用法的起源很简单:算术里的零符号就是那个在与任意数相加减时都不起作用的东西。它的一种美国化说法具有更为独特的风味,而且是从现代技术术语衍生出来的。空操作(null operation)是指无结果的操作。你的计算机在等你做出下一次击键动作时,经过了数百万次的空操作。它是一种不引起变化的计算机内部操作,并不执行计算或数据操作。对应地,说某人“是个零,是个真正的空操作”3(is a zero, a real null op),则无须作进一步阐明了。当然,随着负数(negative number)的出现,新笑话是可能产生的,例如有个人,他的个性是如此地 negative(消极),以致当他走进宴会厅时,客人们就会环顾四周并互相询问:“谁离开了?”又如,科学家回国被说成“增加了人才流失”。形容词 napoo 的意思是“完结了”或“空了”,它是法语 il n'y a plus(没剩下任何东西)的缩写。

3 意即“无用之人”。

并不是一切与“无”名义上有联系的词都是贬义的。有时它们具有特殊意义。当法国胡格诺派教徒为了躲避国王路易十四的迫害逃到苏格兰的时候,他们用 Nimmo 作为姓,以求隐匿自己的名字。这个词由拉丁语 ne mot 派生而来,其意为“无人”或“没名字”。

我们的数字书写系统使我们能够逐步建立长度不受限制的数的表示法:只要简单地在任意一个数的右端加上更多更多的 0 就行了,例如 11230000000000…。在 20 世纪 20 年代初的通货过度膨胀期间,德国货币急速贬值,竟然导致寄一封信需要贴几千亿马克4的邮票。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思(John K. Galbraith)记录了这些具有一连串 0 的巨大数字所引起的心理冲击16

4 原德国货币单位。——编者注

“零打击”(zero stroke,cipher stroke)是德国的内科医生为由目前奇异的货币数字引起的一种流行性神经疾病创造的名字。据报道,在各个阶级的男男女女中间有许多这种“零打击”病例,这些病人因努力计算几十亿的数目而筋疲力尽。其中不少人表面上看是正常的,除了有写无穷行零的欲望之外。

通货过度膨胀在全球范围持续着。确实,现在比历史上任何时代都存在着更多的零。为计算机运算而引入的二进制算术,与大量用于控制几乎每一件东西的计算机代码一道,使得机器充满着 0 和 1。过去你有 10% 的概率遇到一个 0,现在则是 50% 了。但是,有些巨大数字现在几乎司空见惯了:人人都知道有几十亿、上百亿颗星星,国债也出现了类似的天文数字。不过,我们已经找到了一种隐匿 0 的方法:109 看上去并不像 1 000 000 000 那样糟。

“无”的同义词的确切数目本身就是“这些词试图捕获的那个概念难以捉摸”的明证。希腊、犹太—基督教、印度和东方的传统习俗全都以不同的方式面对这个概念,因此产生了不同的历史线索。我们会发现,纯粹为了填补某种空白而在每个场合中发展起来的“虚无”(nothingness)概念,此后展现了它自身的生命力,并且确实描述了一种具有极端重要性的事物。与当前论题最相关的例子便是物理学家关于无的概念——真空。它一开始是空空间(empty space)——虚空(void),在被圣奥古斯丁5(Saint Augustine)淡化为“几近于无”17(almost nothing)后继续存在,变成了不流动的以太(宇宙里的一切运动通过它进行),消失于爱因斯坦的手中,然后在 20 世纪关于自然界怎样运作的量子图景中再次出现。这种图景揭示了真空是一种复杂的结构,它能突然或逐渐地改变性质。这些变化能产生宇宙效应,也许曾对“赋予宇宙以许多特征”起过很大作用。它们也许使宇宙里的生命成为可能,并且有朝一日可能会使宇宙终结。

5 圣奥古斯丁(354—430),古罗马基督教思想家。

当我们在了解古代人在引入蕴含“无”这一概念的术语或表示零的数字时所遇到的困难时,很难站在他们的立场上。这个概念现在看来是平常之事。然而,数学家和哲学家不得不历经不同寻常的智力锻炼,以适应这个日常概念。艺术家则花费了更长的时间,来探索已出现的“无”这一概念。然而在现代,也正是艺术家,在继续以被认为震惊、诧异或有趣的各种方式探索“无”的佯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