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安全展望报告(2023)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二、货币金融

(一)人民币贷款

2022年,全国新增人民币贷款213096亿元,同比多增13634亿元。其中,短期贷款41100亿元,同比多增13232亿元;中长期贷款138100亿元,同比少增15000亿元;票据融资29600亿元,同比多增14600亿元。分部门看,2022年,居民户新增人民币贷款38300亿元,同比少增40900亿元,其中短期贷款10800亿元,中长期贷款27500亿元,分别同比少增7600亿元和33300亿元;企事业单位新增人民币贷款170900亿元,同比多增50700亿元,其中短期贷款30300亿元,中长期贷款110600亿元,分别同比多增20832亿元和18300亿元。如图1-31所示。

图1-31 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分项

数据来源:Wind,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

1.人民币贷款总量多增,但结构有待进一步改善

2022年以来,央行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货币政策调控,一方面通过降准或降利率的方式加大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合理增加流动性,推动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另一方面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如精准设计并用好支农支小再贷款、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碳减排支持工具、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等结构性工具,创设科技创新、普惠养老、交通物流、设备更新改造四项专项再贷款等,同时用好央行结存利润支持经济的稳增长,共同维持全年信贷规模稳步扩大。

然而,尽管2022年信贷规模总量维持正增长,但内部结构并未得到进一步改善。从短期和中长期贷款结构来看,2022年短期贷款同比多增13232亿元,而中长期贷款却同比少增15000亿元,意味着中长期贷款对全年信贷规模总量形成拖累,表明经济长期发展的预期偏弱,内生增长动力不足,如图1-32、图1-33所示。这主要是因为2022年第二季度以来国内疫情出现了较大面积的扩散,疫情防控形势进一步升温,相关防控措施导致经济运行减缓,投资需求减弱,同时疫情的发生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导致市场对未来的预期不稳,减少了对长期信贷的需求,转而增加对短期信贷的替代。

图1-32 新增人民币贷款:分项:当月值

数据来源:Wind,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

图1-33 新增人民币贷款:分项:同比变化

数据来源:Wind,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

2.部门结构差异显著,居民户和企事业单位形成鲜明反差

如图1-34、图1-35所示,2022年,居民户新增人民币贷款38300亿元,同比少增40900亿元。企事业单位新增人民币贷款170900亿元,同比多增50700亿元,表明企事业单位对本年度信贷规模形成支撑,而居民户造成拖累,两者形成鲜明反差。进一步从两者的分项来看,居民户不管是短期贷款还是中长期贷款,均出现了少增,尤其是中长期贷款大幅少增333000亿元,超过了上年水平的一半,而企事业单位正好相反,由此显示出居民户信贷在2022年全面偏弱,企事业单位仍有支撑。

图1-34 新增人民币贷款:居民户分项:当月值

数据来源:Wind,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

图1-35 新增人民币贷款:企(事)业单位分项:当月值

数据来源:Wind,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

这一现象的背后主要是疫情反复引致不确定性增强,导致居民户扩大预防性储蓄,同时疫情引起经济增速波动,人均收入同样受到了不利冲击,在收入不稳定的前提下,贷款性支出相应受到抑制。此外,2022年7月国内出现了期房烂尾停贷潮,该事件导致居民户的购房计划推迟或是持观望态度,住房贷款是居民户中长期贷款的主要部分,所以直接导致居民户中长期贷款大幅少增。企业贷款能够实现同比多增,主要是稳增长政策的持续发力。2022年以来各类稳增长政策层出不穷,例如大规模的留抵退税、上半年的3.45万亿元政府专项债、6000亿元的政策性开放性金融工具、2000亿元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5000多亿元专项债限额等,共同支撑企事业单位的信贷。

3.新增人民币贷款季节性波动显著加剧,超过往年同期水平

2022年以来,由于整体市场预期偏弱,信贷需求较往年普遍不足,在各类稳增长政策的作用下,季末信贷冲量效应显著,大幅高于往年同期水平,如3月、6月和9月,但季初又因上月的透支效应大幅低于往年同期水平,如4月、7月、10月,如图1-36所示。通过计算近5年新增人民币贷款的标准差,可以发现新增人民币贷款的标准差呈现逐年扩大的趋势,2022年是2018年的2倍多,接近2019年的2倍,且较2021年大幅扩大49.73%,表明新增人民币贷款月度波动幅度明显逐渐扩大,2022年已达到近5年最高值。这种现象也正好印证了中长期贷款需求的持续偏弱、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成为支撑整体信贷主要分项的情况,如图1-37所示。

图1-36 新增人民币贷款年度变化趋势比较

数据来源:Wind,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

图1-37 新增人民币贷款标准差

数据来源:Wind,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

在《中国经济安全展望报告(2022)》中,我们预测了新增人民币贷款的季度情况,2022年的实际表现基本符合我们的预期,尽管每个季度的误差基本均在3000亿元至4000亿元,但整体趋势变化预测一致,这主要是因为2022年遭遇了较严峻的疫情冲击,加之市场预期转弱,新增信贷规模受到较大冲击,尤其是房地产市场萎靡,信贷需求偏弱,导致预测值高于实际值。

(二)M2

2022年,广义货币(M2)余额266.43万亿元,同比增长11.8%,较上期提高2.8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67.17万亿元,同比增长3.7%,较上期提高0.2个百分点;流通中的货币(M0)余额10.47万亿元,同比增长15.3%,较上期提高7.6个百分点,如图1-38所示。

图1-38 货币供应量

数据来源:Wind,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

1.存款活期化平稳波动,M2-M1增速差显著高于往年

如图1-39所示,2022年,M2同比增速与M1同比增速的差为8.1%,增速剪刀差较2021年提高2.6个百分点,表明2022年货币存款活期化较2021年下降。从2022年的整体情况来看,M2同比增速高位运行的同时M1同比增速相对较低,两者之差基本维持在6%左右的水平,表明2022年以来M2的高位增长并没有大幅带来存款的活期化,由此反映出不确定性对需求端的影响依然较大。此外,从全年的走势来看,2021年增速差呈现明显的上升态势,而2022年增速差在基数效应下走出了平稳波动态势,表明2022年的货币政策较为宽松。例如2022年4月25日央行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1月20日、5月20日、8月20日央行分别对一年期LPR和五年期LPR进行了不同程度的降息,而且降息步伐明显加快;9月30日央行降低公积金贷款利率,共同推动房贷利率下降,推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下行。

图1-39 M2同比增速-M1同比增速

数据来源:Wind,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

2.流动性持续充裕,社融-M2增速差近五年来首次转负

如图1-40所示,2022年,社融存量同比增速与M2同比增速的差为-2.2%,增速剪刀差较2021年下降3.5个百分点,显示社融扩张速度弱于货币扩张速度,资金流动性充裕现象仍在持续,预示着信贷需求和货币宽松的错配现象仍然存在,金融市场的资金空转现象并未好转,利率有望继续维持低位。从2022年整体情况来看,在进入第二季度后,M2同比增速超过了社融增速,增速差由正转负,从此进入负值区域并持续到现在,这是两者增速差近5年来首次转负。从增速差转负的时间点来看,正好是2022年上海大规模暴发疫情的时候。相较于2021年,2022年疫情的影响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加剧,长期以来的不确定性导致市场预期普遍偏弱,市场融资需求由此下行,在宽松的货币政策背景下,增速差出现了负值。

图1-40 社融同比增速-M2同比增速

数据来源:Wind,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

在《中国经济安全展望报告(2022)》中,我们预测的M2同比增速基本符合预期,但略低于实际值。这主要是因为2022年宏观经济受到国内疫情大面积反复、美元加息等国内外不利因素影响,稳增长政策持续加码,超出了上年的预期,导致预测值略低于实际值。

(三)人民币汇率

2022年人民币汇率的整体走势主要受美元持续走强的影响,呈现整体回落态势,国内疫情扰动、美联储持续加息和国内坚持稳健货币政策,形成对人民币汇率的压制,中国人民银行陆续出台相关政策,稳定汇率市场信心,防止人民币暴涨暴跌,整体来看在美元持续强势、主要货币持续走弱的情况下,人民币仍能维持相对稳定,但后续人民币的下行压力将继续存在。

2022年1月和2月,中国出口数据超市场预期,贸易顺差以及年底和春节假期带来较高结汇需求,同时中国经济发展韧性持续,在经济基本面上为人民币提供支撑。国内货币政策稳中趋松;中美关系延续紧张状态,美国宣布对北京冬奥会“外交抵制”,美国商务部将33家中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未经验证清单”;美联储年内首次议息会议释放“鹰派”信号,表示加息空间很大,2月美国通胀指标再度超出市场预期,美联储启动加息变得刻不容缓,叠加俄乌地缘冲突升级,市场避险情绪提升,美元指数震荡走强,对人民币产生一定压制。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人民币汇率整体呈现震荡走势,波动幅度不大。

2022年3月,受到中概股普跌、外资对人民币资产信心衰退、美联储加息靴子落地、1—2月经济数据超预期、奥密克戎变种病毒蔓延等主要因素的接连影响,人民币汇率月初一度险些跌破6.40关口,月中小幅上涨,月末下跌,振幅进一步扩大。

2022年4月,奥密克戎变种病毒持续蔓延,上海、北京、广州等经济中心疫情防控承受不同程度的压力,出口和汇率下行压力较大,人民币总体呈现下跌趋势,离岸人民币汇率和在岸人民币中间价跌破6.6关口。为防止汇率进一步大跌,4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消息,为提升金融机构外汇资金运用能力,决定自2022年5月1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即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由现行的9%下调至8%。这是央行首次下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

2022年5月,受到国内多地疫情出现反复、中美利差倒挂、出口继续回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国际地缘冲突持续等因素影响,人民币汇率在上中旬呈现震荡下跌,下旬国务院常务会议、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陆续召开,政策端继续发力,支出和发债速度提升,扩投资与稳主体并重,稳增长政策继续升温,助力国内经济基本面恢复,人民币汇率在该月下旬有所回升,整体还是呈现下跌趋势。

进入6月后,国内疫情得到控制,复工复产稳步推进,叠加稳增长、稳外贸政策持续发力,经济基本面持续修复,国内疫情扰动减轻,出口保持景气增长,对6月汇率形成支撑;同时外资对人民币资产信心走弱、中美利差倒挂、国际地缘冲突持续等因素引致人民币总体呈现双向宽幅波动态势。

7月主要受美元指数走强影响,人民币汇率整体走弱。在加息预期下美元指数持续走强,7月中旬美元创下历史新高,下旬受美联储加息靴子落地和美国经济数据不好的影响,美元指数触顶后有所回落,但整体维持在高位震荡,人民币仍然承压。国内经济基本面持续稳中向好,复工复产稳步推进,叠加一系列促消费、稳投资、保外贸政策加码发力,产业链完整性和物流链畅通性彰显韧性,出口预期保持良好,对7月汇率形成支撑,在美元强势的情况下,人民币仍保持稳定。

8月主要受美元指数走强和国内超预期降息的影响,人民币汇率整体走弱。8月5日央行超预期调降LPR利率,8月26日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欧洲央行年会上发表讲话,表达抑制高通胀的坚定决心,美联储后续加息预期增强,叠加欧元疲软,美元指数保持强势,人民币贬值压力增大,致使8月中下旬起人民币走弱幅度增大。

9月受美元指数走强和避险需求上升的影响,人民币汇率整体走弱。其中,离岸和在岸人民币汇率分别于9月15日、9月16日突破7.0关口,均于9月22日突破7.1关口,在岸人民币于9月28日突破7.2关口、9月30日收复7.1关口。9月中下旬起人民币走弱幅度增大,主要原因在于9月美国经济整体表现不弱,CPI数据超市场预期,使得美联储强势加息75个基点,并增强美联储后续加息预期,叠加国内外需求偏弱、美元指数持续走强创历史新高,人民币贬值压力增大。而9月30日人民币汇率大涨主要得益于一系列稳汇率政策发挥作用以及日本、英国等国政府对汇率进行“干预”。

10月人民币汇率整体走弱,其中离岸和在岸人民币汇率分别于10月16日、10月17日突破7.2关口,分别于10月24日和10月25日接连突破7.3关口,并均于10月26日收复7.3关口。10月公布的9月美国CPI数据超出市场预期,推高美联储未来连续大幅加息的预期,叠加国内和国外需求均偏弱、美元指数保持高位震荡,人民币仍存在较大贬值压力。但中国人民银行及时出手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10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和外汇管理局宣布将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从1上调至1.25,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人民币汇率。

受疫情政策优化和美联储加息预期放缓影响,11月和12月人民币汇率稳中有升。其中11月11日人民币汇率大幅反弹,在岸人民币收复7.2关口,离岸人民币分别于10日和11日收复7.2和7.1关口;在岸人民币于12月5日短暂收复7.0关口,于6日跌破7.0关口,并于12月7日再度收复7.0关口,离岸人民币于12月5日收复7.0关口。美国10月和11月CPI均有所回落,低于市场预期,10月CPI同比上涨7.7%,低于预期的7.9%,较9月回落0.5个百分点;11月CPI同比上涨7.1%,低于预期的7.3%,较10月回落0.6个百分点。美国通胀压力处于下行通道,这使得市场加强美联储放缓加息节奏的预期,导致11月和12月美元指数稳中有降,从而减轻对人民币相应的压制。国内疫情防控政策逐渐优化,大幅强化资本市场信心。11月11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提出二十条防疫措施新规定,强化国内外投资者对中国未来经济复苏的信心。12月7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的通知》,“新十条”在部分关键问题上进行了新的改进,极大提振市场信心,促使北向资金持续流入,对人民币形成支撑。

图1-41为人民币三大汇率走势图。

图1-41 人民币三大汇率走势图

数据来源:Wind,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