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得漂亮,更要说得漂亮:让演讲成为你的商业力量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商业演讲的三大标准

我经常用一句话形容商业演讲:用1分钟影响100个客户。

我和大家一起打造过多少个演讲的高光时刻,就见证过多少个演讲窘境和表达难题。在上千次的演讲辅导和一对一咨询中,我发现一个问题:大家之所以讲不好,最核心的原因是演讲者对演讲的认识有偏差。

许多人觉得,演讲就是一场表演——演讲者把稿件背熟,把肢体动作和表情细节练到位,然后登台去赢得观众的掌声。你可能一开始也会这么认为。但我想告诉你,这是表演,而表演并不等于演讲,尤其不等于商业演讲。

那么到底什么才是好的演讲呢?

从商业角度出发,每一次演讲的核心任务是,基于你的商业目标,对受众产生有效的影响。是否完成了这个核心任务,决定了这是不是一次好的商业演讲。

无论你面对的是一个人还是一千个、一万个人,我们的目标都是通过自己的表达让台下的观众记住你,记住你的产品和服务,记住你的公司和品牌,并且对你产生好感,进一步让他们为你点赞、投票、付费。为表演付费的人是来看演员的,为你的产品和服务付费的人才是来看你的。

在表达和影响别人的决策和行动之间,我们依靠的是一套科学系统的商业演讲方法,这也是我在这本书里想全部教给你的。要想判断你是不是真的做到了影响别人,我认为有三个标准。

(1)表现力,决定着语言的效果。

(2)内容力,决定着商业的效率。

(3)故事力,决定着观众的信任度。

接下来,我将会用三个小节的内容,跟你聊聊这三个标准。

表现力:用交流感提升语言效果

新手在模仿演讲,高手往往制造交流。在演讲这件事上,有人可以远超普通人成为高手。他们到底做对了什么?演讲高手有一种能力,他可以把舞台还原成一个交流的场景。我们在日常交流中不会刻意地关注每一个字句和每一种语气,而会自然地进行表达。你如何在舞台上模仿跟一个人说话的语气?其实很简单,稍稍转换一下你说话的状态就可以。

当你将自己投入一种为观众解决问题的状态时,你会忘记自己在演讲时的紧张。如果你觉得演讲高手是讲起话来滔滔不绝、气势如虹的人,你就错了。在商业世界里,内敛沉稳、冷静克制的高手大有人在。

我曾经认识一位文章写得酣畅淋漓,但是上台演讲就磕磕绊绊的人。他叫张世相,一家著名互联网公司的CEO(首席执行官),他称得上是初代文艺青年。当时,他因为要在一个大型会议中上台演讲,所以找我帮忙打磨演讲稿。我们见面之前的线上沟通非常流畅,他一直侃侃而谈。但是,当我们正式见面的时候,穿着黑色帽衫、在我面前寡言少语的他一下子让我认不出来了。

张世相有准备好的几篇稿子,我让他尝试着先讲一遍。当他开始尝试用表演的状态去演讲的时候,我就知道情况不太好。张世相一直以为演讲是“表演式”的,他在一边表演一边回忆稿件内容的时候不断地卡壳,很像一个笨拙的新员工在做述职汇报。说实话,当时我很惊讶:一位如此成功的内容大神,一位拥有进入C轮融资公司的老板,也会有这样不知所措的一面。

为了打破这个局面,我开始找话题跟他聊天,让他从表演的状态里抽离出来,进入日常交流的状态。我真诚地问了他一个问题:“为什么这次演讲的主题是‘给商业造一扇内容之门’,你是想表达什么呢?”

这句话好像是一个神奇的开关,啪嗒一下,张世相的状态瞬间有了转变。他的语速明显变慢,语气也变稳了,眼睛里面开始有光了。他开始娓娓道来,不时地从我的眼神里获得反馈和认同。就在那时,他好像瞬间把现场的人都“控制”住了。

当张世相的表达思路开始转变为“解决观众的问题”时,他就自动进入了自己的舒适状态。有这样的转变是因为当我们在进行一对多表达的时候,人们的关注点在我们的表现上,我们会感觉这儿也不对劲儿,那儿也不对劲儿;如果我们可以把关注点放在观众身上,为观众解决问题,此时的表达就是最自然的,并且信息传递的效率最高。

后来,我陪着张世相去了大会演讲的现场。大会上,很多演讲者接连出场,其他演讲者的发言只在开头和结尾收获了掌声,而张世相每讲一个段落就会有人鼓掌,掌声贯穿了他的整个演讲过程。我坐在台下,听着会场里的掌声,心中的骄傲不比台上的张世相要少。

解决问题的痕迹多一些,商业演讲“表演”的痕迹就少一些。商业演讲的表现力不以风格和气势定夺高下,而是主要看你能否通过表达,真诚地解决观众的问题,让观众看到那个真实的你。如果你能做到,掌声自然就属于你。通过这种解决问题的思路,找到交流的感觉,你可以轻松应对各种各样的场景,在一对一和一对多的表达中无缝切换,十倍甚至百倍地提升你的商业影响力和演讲的传播效果。

交流的状态的确让演讲者更舒适,也更自然,但也许你的内心还存有疑惑:对观众而言,交流真的会有效吗?我举一个例子,一般销售新手都是背诵话术,他们对每个客户都照本宣科,这自然是一种比较笨拙的表演,而且效果很差,你遇到这种销售新手一定会毫无兴趣地结束对话。而销售高手是将销售过程看作日常的交流,他们会随时在交流中根据不同客户的信息制定对话策略,永远让客户先说,不断挖掘客户的需求,不断在交流中拿到订单。

演讲的逻辑与之非常类似。你甚至会发现,越是背稿,你演讲的效果越差。原因就在于当你记下稿子时,你就会无意识地陷入表演的状态,一门心思把它演完,至于这些到底是不是台下观众想听的,到底能不能影响他们,到底能不能实现你演讲的目标,已经统统被你忽略了。但是,如果你在登台后能进入良好的交流状态,那么你还会担心自己紧张到忘词吗?你还会担心观众不听你的内容,自顾自地玩手机甚至睡着吗?你还会担心观众给你出难题让你无法下台吗?你还会担心观众记不住你和你的产品吗?

在这个小节中,我想跟你讲三个打造交流感的关键因素:口语化、故事化、互动感。这些都是把演讲这件事从“表演”调整为“交流”的技巧。

(1)用口语化的演讲,使观众沉浸式体验你的表达。

什么是口语化?口语化就是你在演讲中用到的所有词语和句子都是你平时聊天中会使用的,这是第一个关键因素。你平时怎么说,上台就怎么讲,而不是用书面语去重构你的演讲内容。

很多找我咨询的客户会抗拒口语化演讲,他们认为,口语化好像不够正式,不够权威。其实这是一大认知误区,他们对于演讲的认知从小就被错误地固化为书面语式的表达,以为那样才有正式感。但你要知道,演讲的核心目的是去影响他人。当你谈客户、谈合作的时候,文字交流和当面讲话是完全不一样的,演讲时背出来的书面语在现场的效果会大打折扣。

本来观众能顺利听懂,但你突然加一个书面语,就会打破观众沉浸式的聆听体验。每出现一个书面语,观众就被打断一次,原本非常直接、易懂的演讲被提高了理解和传播门槛,这会使演讲效果直线下降。

除了对观众的体验有影响,更重要的是,当你习惯了口语化演讲时,这意味着你更容易进入交流的状态。如果你是在交流的状态下,你可以确定观众想要什么;如果你是在表演的话,你可能永远也不知道观众想要什么,那个时候你想的是赶紧把稿子讲完,而没有办法随时调整自己。

(2)少讲道理,多说事儿。

故事化是第二个关键的因素。当我帮助很多创始人做IP的时候,我发现越专业的人越喜欢讲道理。有句话是“我听过很多道理,但仍然过不好这一生”。大多数时候,观众是不爱听大段道理的,他们也记不住。但如果我们把道理嵌入故事再去讲述,效果会完全不一样。在道理中融入场景和情绪,这很重要。讲道理是说服人,而讲故事是引导人。如果你的演讲中一个好故事都没有,那么观众一定什么都记不住。关于如何讲出一个好故事,我会在本书的第二章跟你详细交流。

(3)让观众一起参与演讲,用互动制造连接和共鸣。

最后一个关键因素是互动感。互动感其实就是让观众参与到演讲中来。观众听一场演讲,少则需要付出几个小时的时间,多则一天甚至几天。在忙碌的工作和生活之外,愿意花费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来听演讲的人们一定有自己的理由和动机。他们可能是因为喜欢演讲者,或者是信任演讲者,又或者是想要跟演讲者进行更多的合作。

如果一个演讲者过于关注自己,将所有的注意力放到自己一个人身上,而观众的互动需求得不到满足,那么他的演讲效果一定不好。一场好的演讲是由演讲者和观众一起完成的。如果没有互动,就相当于观众没有参与,演讲者也就无法制造价值连接和情感共鸣。

比如,我自己有一个很常用的开场互动方式:“你说出一道小吃,让我来猜猜你的家乡。”这个互动可以瞬间让现场的气氛热起来,来现场听我讲课的学员都会积极参与。这种开放式的问题很管用,你也可以给自己设计一个。

虽然演讲的互动机会有限,但是当你和现场的几个人互动的时候,那种氛围会感染周围的观众。而且,观众的参与往往会给你的演讲增色不少,所以不断制造和观众轻松愉悦的互动,就是演讲出彩的明确信号。

关于如何在现场巧妙地与观众互动,我会在本书的第三章与你继续探讨。

内容力:用流程化提升语言的效率

恭喜你,掌握了表现力,你已经可以将演讲效果提升到80分。接下来,我将再给你一个演讲高手锦囊——内容力。如果说表现力可以让你达到80分,那么内容力可以让你长期稳定在80分的水平,而不受状态、环境、主题的影响。与天赋型选手不同,稳定的演讲效果才是大多数人追求的终极目标。

我认识一个女孩,她的经历真的配得上“神奇”二字。当我看到一个有着小麦色皮肤、头顶两个丸子状发髻的女孩时,我完全没有把她和多年前我的那位中学英语老师联系在一块儿。

她叫小猜,曾经有一次她参加马拉松比赛,穿着比较大胆,妆容特别出挑。在她的照片被传上网络后,她遭遇了网暴。网友的评论铺天盖地:“怎么一位老师穿着比基尼、顶着大浓妆就来了?有损形象!”

经此一事,小猜发觉社会上有很多对于女性的敌意和恶意,她也认识了很多声援她的女性网友。后来,她开始研究情绪疗愈、心理学等领域。再后来,她的人生剧本越来越精彩——她出国、闪婚,卖了学区房,成了一名环球旅游恋爱博主,拥有了很多女性粉丝。

和她的个性一样,小猜的演讲状态一直都是很随性的,她穿着短裤和大皮靴就敢往台上站。她的演讲内容也很随性,有时候没有开头,有时候没有结尾。但是,她的优点在于特别会讲故事。她经常和大家一起聊到潸然泪下,并且很会调动大家的情绪,所以在她的姐妹圈和粉丝圈中,观众都特别买账。

后来,她来找我的契机是因为她讲得越来越好了。那个时候“知识付费”开始兴起,小猜演讲的舞台越来越大。她演讲的场地从小沙龙慢慢地换到了大舞台;她的观众也不一样了,从姐妹粉丝变成了创业者。场地和观众的变化让一向自我随性的小猜开始焦虑,这种焦虑让小猜的演讲状态很不稳定。有的时候她状态好,讲起来会让全场观众落泪。她讲的故事精彩到完全停不下来,她一个人就占据了一半的下午时间,这严重影响了主办方的活动进度。但有的时候,如果有很多其他领域的人进场听她演讲,她就会放不开,搞砸当天的演讲,晚上回到酒店就开始越来越焦虑。

听完她的困惑,我亲自去现场感受了一下她的演讲。我发现她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内容顺序和时间安排。因为这种随性,只要她在现场被主办方提醒注意时间,她就会瞬间紧张起来,从100分的状态跌落到30分的状态。

后来,我就跟小猜聊天:“你的演讲是凭感觉的,没有计划、没有框架会让你对自己缺少把控。我们可以一起来规划一些框架,让你能够把控自己,从而消除这种焦虑。”

小猜的优势是故事讲得特别好,于是我们俩就定了一个5分钟的闹钟,让她必须在5分钟之内讲好一个小故事并且形成一个观点。通过多次这样有框架、有流程的内容训练,她的时间观念强了很多。我还叮嘱她,在任何一次演讲中,不管时间长短,只能讲3个故事。如果不控制好故事的数量,演讲就会像姐妹之间的下午茶话会,变得没完没了。

就在“5分钟”和“3个故事”的约定之下,基于框架和流程加持,小猜充分发挥了她通过讲故事制造共鸣的优势。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她每一次的发挥都很稳定,她彻底找到了演讲的自信。后来,她进阶成了一位演讲高手,被很多女性创业者羡慕;她还来当了我的助教,去辅导更多女性创业者;在我的鼓励下,她还登上了TEDx[1]的舞台,大放异彩。

即使是在演讲方面有天赋和优势的人,也需要流程和框架的加持,要不然全凭临场发挥,很可能会栽跟头。最典型也最知名的一个案例就是麦肯锡30秒电梯法则:在电梯下行到一层短短30秒的时间里,你如何交付出一套完整有效的方案?从这个案例切入,我们可以发现商业演讲的共性特点:目标明确、时间稀缺,更重要的是机会只有一次。我们当然需要内容力来实现稳定且精准的发挥。

那么怎样打造内容力才能使演讲发挥出最佳效果?你可能已经开始在心里打草稿了,我需要有吸引人的观点、内容、表达,需要设置演讲的记忆点,我的案例要够炸场……这样想下去,你可能会越想越乱,越想越复杂。

首先,根据我多年的经验,我总结出了3个问题,你只需要在准备演讲之前问自己这3个问题,那你的演讲效果一定不会差。

问题1:这次演讲我到底想要什么?

问题2:要多少?

问题3:分几步才能要到?

这样就可以制定出一个关于“要”的流程。比如最常见的经销商大会,品牌方想要促进更多的现场成交,保证预计到场的人里有多少人都有进货量,其就要知道如何设立目标、如何设计整个流程……

然后,品牌方要再问自己几个更重要的问题:客户想要什么产品?哪种交易形式更容易被客户接受?如何保障客户的后续利益?用利他思维,品牌方把“自己想要”的流程转变为“给予他人”的流程。

利他思维的圈粉威力是巨大的。在演讲中,多说“你”是姿态利他,多说“我们”是价值共同体,多讲“案例”是理解利他,多讲“情怀”是巩固关系。

关于商业演讲,很多朋友总有这样的困惑:人们为什么要听我讲?人们为什么会认同我的行为和做法?人们为什么会听从我的号召?当你从对方的角度开始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时,你就通过利他思维完成了演讲姿态的重要转变。小到述职汇报、求职面试,大到峰会演讲、融资路演、产品发布,几乎一切职场和商业场景都需要你有效打造语言表达的流程,这样才能保证最后的结果符合预期。

很多人在反复吃亏之后,才隐隐意识到这些问题,但没有专门的教练帮他们解决问题,所以试错成本很高;或者,只有创业公司和企业有足够的资金聘请商业演讲教练为员工提供解决方案,这是普通人难以企及的。

我们前面提到的麦肯锡30秒电梯法则就是商业演讲的基本模板。学会用极具吸引力的方式,简明扼要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经过对30多位上市公司高管、上千位创业者的咨询辅导实战,我从中总结出一套简洁有效的商业演讲基础框架,该框架具体包括吸引、价值、共情和成交4个步骤,帮助你精炼语言、优化演讲设计。现在,你不用经历反复的试错,也不用付出高昂的培训费用就可以习得这些方法。

所谓吸引,是指你如何第一时间抓住目标对象的注意力。很多时候你无法在10秒内讲完全部内容,但你永远有机会用10秒吸引到对方,让他再给你10分钟、20分钟。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说:“你知道……吗?”利用好奇心,抓住观众的注意力,让其乖乖听讲。

所谓价值,是指你如何表达差异性,让别人选择你。因为,和别人一样的东西观众根本记不住。我们可以从日常表达中切入,运用话术“90%的客户都是……”,“我们是专门做……”,“我们和同行最大的不同是……”,争取一开口就突出重点和亮点。

所谓共情,是指从信息层面进入情绪层面,引导观众用感性脑做出对你有利的决策。本书会告诉你如何用感性打动人,用故事影响人,学会为一个群体发声,学会打造自己的“英雄之旅”,让你也能从自己的经历中整合出好故事,做到一开口就打动人心。

所谓成交,是商业演讲的最终目标,它不仅包括拿下订单,也包含一切你想让目标用户发生的行为。成交的核心逻辑是用产品价值重构你和客户的关系。我会通过一套“成交攻略”,综合运用表达和内容技巧,帮你一开口就达成目标。

在这本书中,我还会告诉你怎样从背稿表演转变为现场交流,怎样提升你的交流效率,以及在交流的过程当中遇到问题怎么去解决。例如:怎样克服紧张?你突然忘词怎么办?演讲中遇到突发情况,比如麦克突然没声音怎么办?有小朋友突然冲到台上怎么办?

演讲技巧千千万,在这本书里我想带你一起解决三个最朴素也是最重要的问题:演讲者怎样进行交流?交流什么内容才对?怎样让观众一起来交流?当你有了这三个问题的答案时,你就已经成为演讲高手了。

故事力:建立信任的最佳工具

故事就像一个礼盒,它提供方便让我们把商业价值放在其中。

时间回到2020年1月1日,很多人一早起来就在朋友圈立下新年宏愿,我也感觉这一天不做点儿什么有仪式感的事都不行。于是,我翻身起来,冲了一杯速溶咖啡,打开了电脑。突然,我脑子里蹦出一个想法:我创业两年了,演讲足迹遍布9个城市,演讲课程也被《福布斯》报道了,也去长江商学院、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讲过课了,是时候给这段经历立上一个阶段性的里程碑了——不如自己试着定义一个细分赛道。

于是,我打开了微信公众号后台,想了30分钟,猛喝一口咖啡,只憋出了一句话:“商业演讲,是以传递商业价值为目标的说话活动。”然后,我特别有仪式感地在备忘录里记下了一件待办事项:把“王小宁”“王小宁商业演讲力”注册成商标。

就像2015年的夏天,在中关村创业大街上的咖啡馆,每桌人都在谈论估值过亿的、热血难凉的创业项目。胆大的我被一些同样胆大的创业者通过知识付费App(应用程序)联系到,在咖啡馆里,我教他们讲故事、拿融资。

都说资本是冷酷无情的,但市场总会被情绪左右,于是故事就成了中间的催化剂,成了创业者和投资人的桥梁,牵出无数精彩的创富传说。

(1)故事本身就是一种效率。

如果回望2015年,我们会发现那是一个资本风起云涌、创业英雄并起的时代,还记得当时有一句口号叫作“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当时的我还是一个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我虽然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大院度过了漫长的时光,但每天坐地铁上下班时也从周围的环境中感受到了变化。地铁里时常更新着各式各样的广告海报,它们出现在吊环拉手上、通道里、橱窗上……一波又一波的创业公司不断涌现,也有一波又一波的创业公司在迅速衰败。就在周遭变化如此之快的环境中,我心中的不安在悄悄萌芽。

我虽说还像之前一样波澜不惊,每天在直播间里跟听众朋友问好,但我心中的那一点点不安分让我有了另外一个身份。就像我前面说到的,我在在行App上偶尔接一接订单,用自己的能力帮助有需要的人学习演讲。

我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和演讲咨询辅导人的双重身份就像两条平行线,有条不紊地向前行进,就像我每天坐的北京地铁,按时进站、出站,不差一分一毫。直到有一天,我接到了一个在当时的我看来非常重磅的订单:有人找我帮忙做融资路演。一位曾经在奇虎360工作的90后小姑娘静静,向我发出演讲辅导请求。她管理着一家马上要A轮融资的公司,希望能拿到几千万元的融资,她问我能不能帮忙辅导她的演讲。

万万没有想到,就是因为这位姑娘,我的人生轨迹即将发生重大变化。

我坐地铁来到了静静的公司,走过短短几站地铁的距离,像是来到了一个新的世界。创业公司的快节奏通过角落里的自动贩卖机就可以初见端倪。静静的公司连个像样的前台都没有,桌子上堆满了零食、公仔,这个场面对坐惯了办公室的我来说特别新鲜。在这里,有90后的首席运营官、有80后的市场运营专员、有70后的技术开发员……从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出来的我,第一次亲眼见到这种“创业现场”。好像就在那个下午,我穿越了。我的那个世界是一个陈旧的世界,而眼前的这个世界是崭新的。

我以为一进门可以看到一位穿着职业装的女强人,但是我没想到,那个开口跟我打招呼的静静穿着卡通T恤,脸上还带着一些婴儿肥。我一度认为她是某个员工的孩子,来公司打发时间。静静完全没有我想象中CEO的那种范儿。也正因为这种反差,那个邻家女孩的形象到现在我还记得特别清楚。

静静正在做的是SaaS[2]的业务,现在大家对这项业务一定不觉得陌生,但这对当时的我来说闻所未闻。当时,我心想,当静静做融资演讲时,她需要有非常严谨的财务测算、非常理性的商业逻辑,以及一个极其详尽的PPT(演示文稿)……毫不夸张地说,当时的我其实有点儿心虚,因为我对她的业务并不了解,生怕露了怯。我有点儿不安地等待静静继续接下来的话题。

静静说公司里有一些企业客户,所以业务发展得很快。但之前她两次跟投资机构谈A轮融资时,路演都不太顺利。财务顾问和投资机构的人私下和她说:“你们的项目没问题,但是你演讲的逻辑不通,没有突出重点和亮点。单纯地汇总信息在参加路演的时候很吃亏,你应该再捋捋内容。”

思来想去,静静跟我说:“要不你教我怎样讲故事吧。”

她说完这句之后,我整个人放松下来。虽然当时融资、商业逻辑我不在行,但是对于静静认为很难的“讲故事”这件事,我非常有把握。那天我们整整聊了一个下午,后来静静经过两次辅导,我们一起打磨出来了3个故事:市场机遇期的故事、产品雏形的故事、团队合理搭建的故事。

(2)成功可以被复制,只要你有讲好故事的能力。

辅导完静静后,我还是回到了一个主持人的生活轨道,在每天早高峰时段,准点推起音乐,跟听众朋友打招呼说:“各位好,这里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都市之声FM101.8《都市非常道》节目,我是主持人王小宁,在复兴门外大街二号的直播间向您问好。”

而生活中,总有人来为你打开一扇窗。突然有一天,我收到了一条短信,是静静发来的,她说:“小宁老师,我要告诉你一个好消息!我们顺利拿到了2 000多万元的A轮融资,多亏了我们这次认真打磨的路演!我太高兴了,一定要请你吃大餐来谢谢你。而且,我要把我商学院的那些同学都介绍给你,当你的客户!我觉得你以后可以考虑去做商业演讲的培训教练。商业演讲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行业,演讲培训教练在美国是一个专门的职业,而且收入很可观。”

我说:“真替你感到高兴,你的建议我会好好想想。”

庆祝的聚餐结束后,我再一次回归到主持人的生活。但我的命运好像出现了转机一样,我通过此次经历认识了更多的创业者,我甚至还参加了中关村创业大街的创业者聚会,结识了蛋解创业的创始人耿伟。通过他的社群,我又认识了小仙炖的创始人林小仙等各个赛道里非常出色的创业者。这次路演辅导就像是一颗种子,开始在我心里生根发芽。

这颗种子让我第一次在商业领域获得了成就感。我常常在下班的路上问自己:“想要拿金话筒奖的话还要熬几年?外面的世界好像很精彩,要不要去试试?”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我在商业演讲领域找到了自己的发力方向,属于我自己的另一段旅程开启了。那个当年穿着卡通T恤的静静也没有停下,现在的她已经收获了自己事业上的成功,实现了财富自由。也是在这次路演之后,我意识到是故事让创业者变得与众不同,受观众喜爱和支持的不是那些理性的分析,而恰恰就是故事。理性如资本,也需要“想象空间”。

那几年,我通过做路演咨询,平均每年能辅导超过100个项目。我和创始人一起想办法如何说服投资人,如何在大众媒体上做营销策划。这让我一个主持人脱胎换骨,完成了商业化转型。一直到自媒体和直播电商的兴起,我之前通过咨询和教学积累的经验爆发出了巨大的力量。

在中国的创业浪潮和商业世界里,有无数位“静静”。“静静”的昨天,可能就是你的今天或者未来。我相信,静静的成功故事可以复制,她撬动资源和资本的力量也会在你的身上重现。在这本书里,我会手把手地教会你掌握高效表达的技巧,收获每一次浪潮中的红利。


[1]是由TED于2009年推出的一个项目,旨在鼓励各地的TED粉丝自发组织TED风格的活动。——编者注

[2]Software-as-a-Service,意思为软件即服务,即通过网络提供软件服务。——编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