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第三卷):1976—1992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阶段

粉碎“四人帮”和结束十年“文化大革命”,为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重要的政治基础。关于解放思想和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为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思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起点,也是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起点。在三中全会前夕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所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堪称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篇之作。1979年3月,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的讲话中,提出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表明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思想开始形成。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逐步确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归纳为十个方面,初步勾画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大致轮廓,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航程。

从党的十二大到党的十三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全面展开。邓小平在1982年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首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称谓,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开始形成。党的十二大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内容得以全面展开。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突破了把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观点,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提供了正确的思路。1986年9月,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总结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经验,从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整体布局的角度,阐明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确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体内容,并从12个方面论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内容不断丰富和发展。

从党的十三大到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邓小平理论形成一个科学体系。党的十三大以后,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了新的进展,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也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产生了重大影响,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成为摆在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面前的重大问题。在这一重要历史关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紧紧围绕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提出的问题,回答了人们的疑问,冲破了“左”的思想桎梏。关于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关系、社会主义本质等问题,都是长期以来一直困扰人们的重大理论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和论述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进一步展开,使其更加深化和丰富。南方谈话是这一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代表作,也是邓小平理论形成一个科学理论体系的关键节点,以南方谈话为标志,邓小平理论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南方谈话在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