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的勇气:舍弃这21个你以为的“好习惯”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2.放弃忍住抱怨

在职场中遇到令人厌烦或者失落的事情时,往往会想要抱怨一两句。然而,不少人却因为“不应该向别人抱怨”,“抱怨是令人羞耻的行为”而将委屈打掉牙往肚子里咽。

我认为还是应当将不满一吐为快的好。

将心中压抑的情绪吐露出来,心情得到释放,就会有净化心灵的效果。

有报告称,当人背负压力时,相比将其闷在心里闭口不言的人而言,向他人诉说消解压力的人更能在精神上获得良好的影响。可以说科学已经证明,诉说抱怨是有良好效果的。

只不过,现实中是否会有好效果取决于听我们抱怨的人。对方如果不能理解我们的心情,抱怨反而有可能让我们更加失落。也就是说,你倾诉抱怨的对象应该选择十分重视你的心情的人。在选择倾听自己抱怨的对象时应该慎重考虑。

以我所听说的事情来举例吧!

因工作的事情苦恼不堪的小A向认识八年的小B诉说了她的抱怨。对于小A来说,小B的人品是值得尊敬和信赖的,仅从她工作时候的样子来看就感觉她是一个会关心别人情绪的人。

然而,面对小A的抱怨,小B的反应却是冷冰冰的一句:“毕竟是工作嘛,能有什么办法?实在讨厌的话辞职不就好了。”

对于小B来说这句话毫无恶意,然而对于小A来说,情绪瞬间一落千丈,更别提得到宽慰。“不能让这个人看到柔弱的自己”,小A这样认为,这样一来两人之间就产生了巨大的隔阂。

无论对方是多么值得尊敬,也不能说明他一定就能关照到你的情绪。

那么,如何选择倾诉抱怨的对象呢?其中一个重要的判断方式是看他“是否对自己感兴趣”。这是我从熟人小C那里听到的例子。

小C听说离自己办公桌很近的同事小D,不知道为什么许多人都愿意找他商量事情。似乎连其他部门的人也愿意特意过来找他聊天。小C十分好奇为什么小D如此受人欢迎,便观察了小D的行为一段时间。于是他发觉了这样的事情:

暑假结束的时候,小C在公司分发了去冲绳旅行带回来的特产。小D当时正好不在工位,于是他把特产点心放在了小D的桌子上。回到座位的小D看到桌上的特产,就特意从座椅上站起身走到小C的座位处与他搭话。

“小C,去冲绳了呀,这次去了几天呀?”“天气不错吗?”“那儿还有这么好的点心啊,最近冲绳都是这样子的特产吗?”问了许多事情。

小C突然意识到,小D似乎一直是用这样的方式和大家说话的。

虽然可能含有一些社交辞令,但是如果对小C的事完全没兴趣的话,小D也不会特意从座位上起身走过去对旅行的事问这问那。小D就是这样表现出对他人的兴趣,并善意地倾听他们的意见。这样想来,别人经常去找他商量事情也是理所应当的。

对他人不感兴趣的人,很难会去照顾别人的感受。是否关心别人,从这个人的态度上就能看得出来。有时你和别人说话的时候,他却一边盯看电脑屏幕一边回应你,这样的人很明显不会关注别人的情绪。

当你向别人倾诉的时候,仔细观察一下对方的动作与态度,经过一定程度的沟通后,你就能看清对方是否是能够理解自己心情的人。

当然,不要单方面输出自己的抱怨,倾听别人、去体会别人的心情也是很重要的。形成一种彼此之间都能互相倾诉的关系是最好的。

在倾听别人的心声时,不要否定别人的情绪,或将自己的世界观强加给别人,而是去肯定接纳对方的情绪。这就是所谓的“共情”。

但是,和抱怨上司的同事一起批判上司,乍一看似乎是在表达你的共情,然而这并非真正的共情。这是在助长煽动对方的情绪,不能说是肯定接纳对方的情绪。

“他是否真的这么想?”请积极地感受对方的心情,尝试接近对方内心的真实想法。这样做的话,对方一定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你的。当你真正收获到别人的共情时,即为内心最为稳定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