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形瘦,是真的瘦吗
作为减肥中心的医生,我在门诊时经常会见到两类人:一类体重正常,围度适宜,却一门心思要减肥;另一类则是体重超标却不自知。
我真的胖吗?这个直击灵魂的考问难倒了不少人。对于胖与瘦的界限,坊间也有不少“标准”,对明显的肥胖我们比较容易判断,越是接近正常,越难明确胖与瘦的界限。
对体重的合理认知,是体重管理的重要一环,是首先要明确的。只有合理地设定体重目标,才能科学地将体重管理好。衡量是否肥胖,有以下几种方法:
方法一:体质指数(BMI)
BMI判断法简单易行,自己就可以判断,因此成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方法。
首先需要了解体重(单位:千克)、身高(单位:米),然后将数值套进计算公式:BMI=体重÷身高2。
比如:小美体重66千克,身高1.63米,BMI=66÷1.632=24.8(千克/平方米)。
WHO将成人BMI主要分成正常、超重、肥胖三个等级。当BMI超出正常范围,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均会相应增加。当然BMI指数也不是越低越好,当低于18.5的正常下限时,会有骨密度降低、女性闭经及不孕等风险。
亚洲人群体脂含量相对较高,在体重较轻时就有可能增加糖尿病等肥胖相关疾病,因此我国的BMI指数标准会比WHO的标准更为严格(表1-1)。
表1-1 成人BMI标准
按照上表,前文提到的小美BMI=24.8,按WHO的体质指数标准,体重属于正常范围,但按我国标准则需要减肥。
虽然BMI测量方法便利、安全,但是不够全面,容易低估肥胖的状况,因此还需要结合其他测量方法进行综合评估。
方法二:腰围及腰臀比
脂肪位置的分布和健康关系密切,在预判肥胖与糖尿病及心脑血管风险时,体内脂肪的位置是一个更为敏感的预测因子,脂肪长的位置对身体的影响大不大,我们自己用一卷皮尺就可以粗略估算。
腰围:腰围与腹部脂肪以及内脏脂肪密切相关。测量腰围时,双脚自然站立,找到肋骨最下端和胯骨最上端的点,两点间中点水平一周就是腰围最标准的测量方法。为了方便找到适宜的位置,也可以选择肚脐上1厘米的水平周长。测量时使用没有弹性的卷尺在呼气末进行时测量,可重复2~3次,以保持准确。
如果男性腰围≥90厘米,女性腰围≥85厘米,就说明已进入腹型肥胖行列。
腰臀比:腰围和臀围的比值,是衡量内脏脂肪指标的一个较好的方法,可以更客观地衡量是否属于中心性肥胖。
臀围为股骨大转子水平的最大周长,测量时受试者需双脚并拢。
当男性的腰臀比在0.9以上、女性在0.8以上,可判断为中心性肥胖,也被形象地称为“苹果形身材”。此种身材会增加心血管疾病,以及各种慢性疾病的风险,男性及绝经后的女性,脂肪更容易分布于腹部,苹果形身材更为常见,年轻的女性则多为“梨形身材”,也就是脂肪分布于臀部及大腿。
临床上,我们还会借助人体体成分分析来指导医学减肥。总之,体重并非判断是否肥胖的唯一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