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球官话课本考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琉球與官話課本

第二節 琉球官話課本概覽

琉球官話課本分爲會話課本、分類詞句手册、閲讀輔助課本和公文寫作課本四個大類,其編成時代較早,成書形式多樣,編寫理念先進,足可視爲優秀的國際漢語教材。

會話課本多以情景功能爲綱進行編寫,包括日常會話課本與專用會話課本兩個小類。采用問答式對話體語言,生動有趣,極富針對性和實用性。現存日常會話課本共3種,分别是:《中國語會話文例集》《官話問答便語》《學官話》。專用會話課本共2種,分别是:《白姓官話》《條款官話》。

分類詞句手册或以“~字話”的形式編寫,或以分類詞彙集編輯,并間以實用對話的形式,極具實用性。現存此類課本共7種,分别是《廣應官話》《琉球官話集》《琉球二字官話集》《官話三字口》《官話(楚南家文書)》《官話(新本家文書)》《拾口》。

閲讀輔助課本改編自我國清代的擬話本小説,故事性强,趣味性十足。現存此類課本僅《人中畫》1種,不過篇幅較大,共包括5個故事,分别是:《風流配》《狹路逢》《自作孽》《終有報》《寒徹骨》。

公文寫作課本實際上屬於應用公文範文集,由當時使用的呈文、禀文等應用文整合而成,具有很强的可模仿性和實用性。現存此類課本共發現2種,分别是:《呈禀文集》《漢文集》。

現存琉球官話課本以日本天理大學圖書館收藏最多,并且較早得到研究者關注,因此在學界影響較大。後來其他收藏單位也陸續發現了一些,如法政大學冲繩文化研究所、冲繩縣石垣市八重山博物館、東京大學圖書館、京都大學文學部、冲繩縣立博物館、關西大學圖書館等。以上這些單位的收藏無論是種類還是數量都無法與天理大學圖書館所藏相比,但各有特色,其研究價值完全可以與天理本等量齊觀。

一、日常會話課本

(一)《中國語會話文例集》

《中國語會話文例集》殘本1册,共16葉,首葉僅剩反面一部分,末葉則僅餘正面,每半葉8行,行20字,共約4500字。因遭蟲蝕,内文有些字已被蝕脱。據現存其他琉球官話課本的篇幅推測,該殘本約爲原來整本的三分之一。抄本原無書名,現名實爲圖書整理者所加,從其内容來看,原名當作《官話》之類。作者不詳,從其中所録相關内容來看,該殘本應是明代晚期的抄本,也是目前所見最早的琉球官話課本。該抄本僅發現1種,藏於關西大學圖書館長澤文庫。抄本的彩色影印件見於内田慶市編著的《関西大学長澤文庫蔵琉球官話課本集》。

此抄本内容分爲兩部分:前一部分是會話集,内容基本上都是官話問答,形式上同於《官話問答便語》《學官話》《白姓官話》等會話課本。後一部分是“曲座”唱詞11首,從内容來看,與我國明代的民間戲曲以及琉球御座樂有關。

(二)《官話問答便語》

《官話問答便語》抄本1册。現存抄本共2種,分别藏於天理大學圖書館和法政大學冲繩文化研究所赤木文庫。這兩個抄本的黑白影印件均見於高津孝、陳捷主編《琉球王國漢文文獻集成》第33、34册。此外,瀨户口律子《官話問答便語全訳》書末也附有天理本的黑白影印件。

天理本《官話問答便語》共52葉,每半葉8行,每行20字。赤木本大體内容基本相同,但仍存在一定數量的異文[2]。該課本作者不詳,成書時代有兩種觀點:一種認爲是1703年至1705年之間,另一種認爲成書於1710年之後但不晚於18世紀末。

《官話問答便語》是一部琉球人學習官話口語的教材,根據話題内容的不同可以將全書分成45節,各節長短不一,有的較長,有的短至兩三行。主要内容除了請教老師、學習官話、訪問、約會、購物、游覽外,話題還涉及宗教,喪儀,進貢、接貢實况和中琉交流歷史,閩人三十六姓移居久米村始末,琉球官制,琉球社會情况和福州傳統風俗習慣等。

(三)《學官話》

《學官話》亦題作《尊駕》,抄本1册。現存抄本共4種,其中3種藏於天理大學圖書館,另外一種藏於關西大學圖書館長澤文庫。這4種抄本的内容差别無幾,衹是各自保留的使用者注記多有差異。天理大學圖書館所藏2種《學官話》抄本的黑白影印件見於高津孝、陳捷主編《琉球王國漢文文獻集成》第33册。此外,瀨户口律子《学官話全訳》書末附有一種天理本《學官話》抄本的黑白影印件。長澤文庫所藏抄本彩色影印件見於内田慶市編著《関西大学長澤文庫蔵琉球官話課本集》。

天理本《學官話》共46葉,每半葉8行,每行20字。作者不詳,成書時代或爲1797年,是一部官話口語教材。該課本在内容上與《官話問答便語》有相同之處,同樣是描述琉球人在福州的各種生活場景。本書有近100個語段,每一語段都很短,有的衹有四五句,基本是一個話題一段對話。當場景或話題變换時,一律重起一行,這爲學習者提供了一定的便利。《學官話》的話題内容涉及面較廣,大致可分爲以下諸種:訪問、約會、郊游、請願、讀書學習、飲食生活、辦公、貿易、賞景游覽、時令病情、買賣情况、酒席宴會、傳統儀式。

二、專用會話課本

(一)《白姓官話》

《白姓官話》亦題作《白姓問答》《白姓》《白姓官話集》《百姓話》等,抄本1册。現已發現的抄本共8種,分别是:天理大學圖書館藏《白姓官話》與《白姓官話集》,冲繩縣立博物館藏《白姓》,八重山博物館藏新本家文書《白姓》、武島利子家文書《白姓問答》,京都大學文學研究科藏《白姓》,京都大學文學部(日本史)藏《白姓》(收藏單位題作《白姓支那人琉球來航譚》),關西大學圖書館長澤文庫藏《百姓話》。天理大學圖書館所藏《白姓官話》的黑白影印件見於瀨户口律子《白姓官話全訳》。京都大學文學研究科藏《白姓》的黑白影印件見於木津祐子編《京都大学文学研究科蔵琉球写本『人中畫』四巻付『白姓』》,又見於高津孝、陳捷主編《琉球王國漢文文獻集成》第32册。關西大學圖書館長澤文庫所藏《百姓話》彩色影印件見於内田慶市編著《関西大学長澤文庫蔵琉球官話課本集》。

8種抄本的《白姓官話》内容基本一致,但使用者注記文字多有不同,部分抄本前面無林守超序文。天理本《白姓官話》共58葉,每半葉8行,每行20字。根據其他抄本中所載福州府閩縣老儒林啓陞(字守超)的序言可知,《白姓官話》的作者是清朝的白世蕓(字瑞臨)[3],是山東登州府萊陽縣的商人。序言作成年份爲乾隆十八年(1753),結合書中所述史實推測該課本應成於1750年。

《白姓官話》基於真實的歷史事件編寫而成,是琉球人爲了救助中國海上飄風難人而編寫的專用漢語口語教材。主要敘述了山東省登州府商人白世蕓雇船前往江南賣黄豆,旅途中不幸遭遇颱風,漂流到了琉球國後受到上至琉球國王,下至琉球通事等人熱情款待和幫助,一年後乘貢船返回福州一事。課本故事性、趣味性較强。此教材以對話體的形式,介紹了琉球國的政治和法律制度、傳統節日、風俗習慣以及琉球與中國間的交流,爲世人描述了當時琉球社會的全貌。因此,它不僅是一部漢語教材,更是研究中琉交流史的重要參考資料。

(二)《條款官話》[4]

《條款官話》抄本1册,共17葉,每半葉7行,行20字。目前僅發現1種抄本,現藏冲繩縣那霸市歷史博物館。黑白影印件見於高津孝、陳捷主編《琉球王國漢文文獻集成》第35册。

《條款官話》是指導琉球通事對答中國使節的問答手册,具有指南書的性質,與《白姓官話》性質相似。該書作者不詳,從書中内容、書後記載(同治五年丙寅六月)以及當時琉球的社會情况綜合判斷,其成書時代應在趙新、于光甲等清朝册封使一行前往琉球的同治五年(1866)以前。

1609年,日本薩摩藩入侵琉球後,將琉球作爲該藩的附庸國納入統治之下,并推行“隱蔽政策”,對中國隱瞞統治琉球的事實,通過琉球的進貢貿易獲得所需中國物品。另一方面,爲了維持王國體制,不讓受統治於薩摩的事實被中國發覺,琉球國首里王府也自發性地貫徹實施“隱蔽政策”。有清一代,中國遣使往封琉球八次,使節一行人數多達四五百人,逗留期間也長達四五個月,首里王府爲了防止日琉關係敗露進行了種種隱蔽工作,對敕使(册封正副使)可能問及的有關琉球外交内政的種種問題進行設想,并將提問的標準回答向通事作出書面指示。該抄本末尾寫有“右は勅使様御尋之節御返答之條 官話組仕候事”等字句,這正説明本書是爲應對清廷册封正副使的種種提問而編寫的。因此,《條款官話》是一本學官話的課本,更是一部意在對通事做出隱蔽應對指示的問答指南。

三、分類詞句手册

(一)《廣應官話》

《廣應官話》抄本2册,上下兩卷。現存抄本共2種,分别藏於天理大學圖書館和法政大學冲繩文化研究所赤木文庫。兩種抄本的黑白影印件均見於高津孝、陳捷主編《琉球王國漢文文獻集成》第34、35册。

天理本《廣應官話》共149葉,每半葉8行,每行20字。上卷首葉寫明“唐榮梁允治永安氏彙定,同學蔡銓玉臺氏幫彙”,可見此書作者是梁允治和蔡銓。“唐榮”説明作者是華裔寄居久米村人的後代。“梁允治”是作者的姓名,“永安氏”是作者的字。據琉球古籍《中山世譜》等記載,梁允治是官費留學生,同金型、鄭孝德、蔡世昌四人於乾隆二十五年(1760)到清朝國子監留學,同年梁允治病死北京,享年僅23歲,這部課本是他離開那霸之前編寫的。法政大學赤木文庫藏本也是上下兩卷,共2册,其編寫體例和主體内容與天理本基本一致,但未署作者信息[5]

《廣應官話》是一部分類語彙集,與後世詞典類工具書相類。此書共分兩卷,每卷各有15個門類。上卷包括:天文門、時令門、地理門、珍寶門、人品門、身體門、飲食門、衣服門、彩色門、船身門、船上杠椇、福建省、官名、打對稱呼、邊頭字類;下卷包括:宫室門、人事門、下棋言語、文史門、印插方、永字八法、器用門、馬器類、發拳言語、蘇州馬子式、魚蟲門、禽獸門、花木門、果菜門、俗語門。每個門類先寫出單字詞語,其後列出注解,然後再列詞語、短句等。有些門類還附列了一些簡單的日常會話和短文。粗略統計,《廣應官話》所收詞句約6500個,内容十分豐富,分類也比較細緻,雖然它屬於分類語彙集,但同時完全可以兼作課本之用。另外,此書的編寫方法(單字→注解→有關詞語→短句→完整句子和簡單對話)也頗具特點,已具備了國際漢語教材“生詞→句型→課文”的雛形。

(二)《琉球官話集》

《琉球官話集》抄本1册,有《官話集》《官話》《拾口》等異名,現名是後來研究者對這類課本的統稱。作者不詳,成書年代大致推斷爲18世紀中期至19世紀中期。現在發現的抄本共6種,分别是:天理大學圖書館藏《琉球官話集》《官話三字口》,法政大學冲繩文化研究所赤木文庫藏《琉球二字官話集》、楚南家文書《官話》,八重山博物館藏新本家文書《官話》《拾口》。天理本、法政本的黑白影印件見於高津孝、陳捷主編《琉球王國漢文文獻集成》第33册。此外,天理本的黑白影印件還見於《宫良當壯全集10:琉球官話集》。

《琉球官話集》是一種官話語彙集抄本,6種抄本内容、篇幅各有異同,但以天理本《琉球官話集》内容最爲豐富,收詞量最大,下面僅以此本爲代表略作介紹。該抄本封面自題《官話集》,現名實爲書商所加。整個抄本共130葉,每半葉8行,前20葉是以分類詞彙的形式編寫,後110葉以“~字話”形式編寫。整書所收詞語超過4000個,分爲稱呼類、内外親族稱呼之類、向人回答類、人物死後稱呼之言、應答人物死後之類、身體之類、食物之類、二字官話、三字官話、四字官話、五字官話、北京俗語、琉球國三十六島、地圖、唐榮八景、本國俗并漢字呼、冠船册封座處名記17個部分。每一句都用當時的琉球語(片假名書寫)作了音釋,因而,這本書不但是研究漢語官話詞彙的重要資料,也是研究當時琉球語的重要語料。

四、閲讀輔助課本

《人中畫》

《人中畫》抄本5册,包括《風流配》《狹路逢》《自作孽》《終有報》《寒徹骨》5個故事。現存抄本共6種,天理大學圖書館藏有全部5册,京都大學文學研究科藏本缺《狹路逢》,東京大學圖書館藏本缺《自作孽》,八重山博物館藏本僅存《自作孽》,天理大學圖書館藏另一種抄本僅存《狹路逢》,關西大學圖書館長澤文庫藏本僅存《終有報》。京都大學藏本的黑白影印件見於木津祐子編《京都大学文学研究科蔵琉球写本『人中畫』四巻付『白姓』》。關西大學圖書館長澤文庫藏本的彩色影印件見於内田慶市編著《関西大学長澤文庫蔵琉球官話課本集》。

《人中畫》本爲明末清初我國的擬話本小説,共有5個故事,現存最早的版本爲嘯花軒刻本。琉球人將其改編爲課本用於當時的官話學習,其改編保留了原話本的故事情節,主要是將其中的古白話語言改編爲更利於口語交際的官話對話。至於改編的年代及作者,研究者多認爲可能是18世紀中期,琉球的通事們根據《人中畫》的最初刊本修改而成[6]。改編以後的《人中畫》可能作爲副讀本或閲讀課本用於官話教學,但也有資料證明《人中畫》還用於當時的口語教學。在所有現存琉球官話課本當中,《人中畫》篇幅最大,字數最多,故事情最强,是一種十分特殊的官話課本。

五、公文寫作課本

(一)《呈禀文集》

《呈禀文集》抄本1册,現存抄本共發現2種,分别爲冲繩縣立博物館藏本和法政大學冲繩文化研究所藏楚南家文書本。

冲繩縣立博物館藏本《呈禀文集》共67葉,末尾有缺[7]。所收文書有呈文48份,禀文15份,報單3份,照會7份,領狀1份,口詞1份,祭文1份。封面標題下方有“在唐公用”四字和署名“梁必達”。梁必達曾於道光六年(1826)以存留通事身份隨進貢與謝恩的紫巾官馬開基(幸地親方)和正議大夫梁文翼(崎山親雲上)渡海到福州,翌年回國。《呈禀文集》可能即當時梁必達帶往福州供處理公務時參考所用。

《呈禀文集》所收文書據其内容可細分作19類,即:(1)漂流别地方求口粮呈;(2)漂流别地方求水梢呈;(3)漂流别地方求撥兵看守呈;(4)進貢船摘回歸國逆風暫泊閩安鎮呈;(5)二號船先到請先安插呈;(6)二號船先到不見頭號船撥兵船查探呈;(7)二號船先到不見頭號船求通詳酌議先摘發事呈;(8)館牆被水冲倒求修理呈;(9)呈請給示禁止兵丁騷擾事呈;(10)請委百總看館禀;(11)貨物被人搶去呈;(12)求禁新充館夫呈;(13)求入京進貢事呈;(14)求給示嚴禁騷擾館驛事呈;(15)求門官討回燒酒呈;(16)咨文互異弁明呈;(17)請變賣土産呈;(18)請修整軍器呈;(19)貿易呈。這一分類或許是考慮到當時使用方便的緣故。

文中除標點符號外,還對難讀部分加了標記,并對特殊用語作了注釋,這些詞語注釋極有用處。《呈禀文集》所收文書絶大部分取自康熙至嘉慶年間的實際用例,其中以康熙乾隆朝的文書占多數。道光年間的文書(第64~71號)是梁必達所撰,都是用行書抄寫。其他則以楷書抄寫,以示不同。

呈禀是下級官衙官員向上級官衙官員提交的文書,屬上行文。存留通事等因在福州要處理各種遭遇到的現實問題,故而需要熟練掌握寫作呈禀文的技巧,爲此在琉球時曾進行過專門的訓練。儘管如此,如《呈禀文集》這樣的範文集也還是需要的。

法政大學冲繩文化研究所藏楚南家文書本《呈禀文集》共73葉,每半葉6行,行22字[8]。抄本用紙爲“花巷口雲林閣”紅格箋紙,其中“花巷口”應即位於今福州“三坊七巷”之南後街,是明清時期福州最熱鬧的街市區。“雲林閣”應是書肆文具店之名。

該抄本無自題之名,共録呈禀文38篇,抄本首葉云:“林先生曰,在中國館驛,凡有事情或禀帖或呈子,都要投海防大老爺衙門替你轉詳,布政司大老爺又據文轉,督/撫兩院大老爺候文批下,布政司轉行海防廳又轉行琉球知悉遵行。公事呈子用長文紙寫,私事禀帖用白全摺子寫,或白手本寫,禀帖外皮寫禀字,呈子不用寫,加級(爲官俱有加級,加至十級即陞一品)、紀録(若加至十次即等一級)。皇上用奏乃係公事,又私事用密摺。”據此可知,該書應當是在中國館驛的琉球人向中國衙門官員的禀帖和呈子的結集。

值得注意的是,楚南家文書本《呈禀文集》所録呈禀文絶大部分都見於冲繩縣立博物館藏本所録,但從書中所收呈禀文自題年號來看,楚南家文書本《呈禀文集》基本上都屬於康熙、雍正、乾隆三世,應當是較早期呈禀文的選本。冲繩縣立博物館藏本爲梁必達在福州時的自用本,其中除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世的呈禀文之外,還收録了幾篇嘉慶和道光時期的公文,而道光時期的公文正是梁必達在閩自書之文。據此亦可以看出,這類公文寫作範文會根據使用者個人的需要進行增删加工,這也是課本文獻注重實用性的一個表現。

(二)《漢文集》

《漢文集》或名《漢文》,抄本1册,現存抄本共發現3種,分别爲八重山博物館藏竹原家文書本《漢文》、同館藏慶田城家文書本《漢文集》、琉球大學附屬圖書館藏宫良殿内文庫本《漢文集》。

《漢文集》是當時琉球人遭到海難時,爲請示清政府地方官員救護而備集的各類文書範例。文書中包括説明難民的身份、船隻貨物情况、遭風遇難的原因,請求官員給予安頓、發給粮米、醫治疾病、修理船隻,并請送到福州返鄉等,它是琉球人來華時常備的公文寫作範本。

現存三種抄本内容有所差異[9],竹原家文書本《漢文》所含内容最爲豐富,包括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在華琉球人向中國官吏提交的各類文書11篇,每篇文書先用漢文楷書體寫成,然後再用日文草書體略作解釋,説明用途。這部分文書當中有“同治六年”的年號,故研究者據此推測該部分内容當成於同治六年(1867)。第二部分是“詞集”,共收“燦爛”“慧眼”“還魂紙”等詞語30多個。前兩部分内容均見於慶田城家文書本和宫良殿内文庫本,衹不過第二部分“詞集”收詞有所差異。第三部分是在中國的琉球人回覆中國官員們各類質問的公文13篇,每篇文書同樣先用漢文楷書體寫成,然後再用日文草書體略作解釋,説明用途。第四部分題作“旅行之人心得之條”,全用日文草書體寫成,内容是第三部分的日文翻譯。據研究,這部分内容又見於八重山博物館藏新本家文書《唐國江漂着之時漢文認様呈書集》。

慶田城家文書本《漢文集》與宫良殿内文庫本《漢文集》内容基本相同,含文書範文11篇、“詞集”170多個,形式和内容與竹原家文書基本相同,衹是詞集部分多列了140餘詞。此外,這兩個抄本“詞集”之後附有對聯兩副和七言詩四首,同時均有蔡德昌序文一篇。因序文内容較爲重要,兹録之如次:

屬島八重山耕作筆者慶田城,性質敏捷,好學不倦,曾經從遊世爵林先生門下,學習聖經賢傳,曉其意義,惟是未知繕修文章之法耳。兹奉在番頭目等官之命,請余習之。一日袖帶島人擬作禀文一卷,給我示之。披閲之下,知係中華難人姚恒順改正,其後島人觀光上國之時,再請本鄉伊良皆鄭先生潤色。而其禀文意義不解,言詞無序,殊失作文之法,想必有傳寫之悮乎。余欲廣文章教化,不憚一筆煩勞,逐細删改,著意教習,庶乎該城業竣回島之後,轉教島人,以達臨時辦事之用矣。同治六年丁卯秋九月重陽前三日,賜科甲出身中議大夫通家景文蔡德昌序并書。

可見,此書成於同治六年(1867),是蔡德昌在“八重山耕作筆者慶田城”原本上修改而成,因此慶田城家文書本《漢文集》當是此類寫作課本的祖本。不過從序文中亦可知,該書最早是由八重山島人擬作,并由中華難人姚恒順修改,久米村鄭先生潤色而成。據考證,姚恒順飄風到琉球八重山是乾隆三十四年十二月二十八日(1770年1月24日)之事,因而序文中提及的“中華難人姚恒順改正”之事,必是1770之時事。由此可見,此類教習公文寫作的《漢文集》教材産生較早。值得注意的是,宫良殿内文庫本《漢文集》書末還附有11篇禀呈範文,其中乾隆年間3篇,道光年間8篇。這11篇禀呈範文所述事迹與前面所列11篇全同,而每篇後的草書體日文解説亦同。這顯然當是慶田城本《漢文集》所據之本,亦即蔡德昌更改之前的早期本子,由此更可以説明此類公文寫作範本産生較早。


[1] 本節内容參見瀨户口律子:《琉球官話課本の研究》,榕樹書林,2011年,第7~23頁;羅小東、瀨户口律子:《明清時期琉球國的漢語教育》,《世界漢語教學》2007年第1期,第136~142頁。

[2] 參見木津祐子:《赤木文庫蔵『官話問答便語』校》,《冲繩文化研究》第31號,2004年,第543~657頁。

[3] 不過也有研究者認爲該課本的作者并非白世蕓,而是當時琉球久米村鄭氏爲首的通事集團。參見木津祐子:《『白姓』の成立と傳承——官話課本に刻まれた若き久米村通事たち》,《東方學》第115輯,2008年,第123~140頁。

[4] 關於該課本的情况詳參赤嶺守:《〈條款官話〉初探》,馮明珠主編《盛清社會與揚州研究》,遠流出版事業有限公司,2011年,第117~130頁。

[5] 參見范常喜:《法政大學冲繩文化研究所赤木文庫藏琉球官話課本〈廣應官話〉述略》,《域外漢籍研究集刊》第13輯,中華書局,2016年,第53~70頁(收録於本書第87~101頁)。

[6] 參見木津祐子:《『白姓』の成立と傳承——官話課本に刻まれた若き久米村通事たち》,《東方學》第115輯,2008年,第123~140頁;木津祐子:《琉球本『人中畫』の成立——倂せてそれが留める原刊本の姿について》,《中國文學報》第81號,2011年,第36~57頁。

[7] 參見糸數兼治:《〈呈禀文集〉小議》,《第五届中琉歷史關係學術會議論文集》,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年,第29~57頁。

[8] 參見木津祐子:《乾隆二年八重山難民浙江省漂着事件における官話訊問について——『呈稟文集』及び「八重山家譜」を中心に》,《アジア文化交流研究》第3號,2008年,第33~50頁。

[9] 參見木津祐子:《慶田城家文書「漢文集」について》,《石垣市立八重山博物館紀要》第18號,2001年,第66~80頁;得能壽美:《竹原家文書「漢文」の内容と異本》,《石垣市立八重山博物館紀要》第18號,2001年,第55~6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