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文明史:渔业打造的世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横渡海峡的东南亚先民

东南亚先民很有可能是首批习惯性使用独木舟和木筏捕鱼的人。在东南亚的热带环境里,海水温暖,人们可以连续好几个小时在浅水中捕鱼。冰期晚期,全球海平面下降,东南亚大陆附近的巨大大陆架露出水面,被地质学家称为“巽他大陆架”(Sunda)。在距离巽他大陆架南岸 100 公里处,有一条叫做“望加锡海峡”是加里曼丹岛以东和苏拉威西岛以西之间的海峡,北通西里伯斯海,南连爪哇海和弗洛勒斯海,全长约800公里,平均宽250公里,是印度尼西亚内海。两岸的重要港口有巴厘巴板、望加锡等。(Makassar Strait)的狭窄水道,对岸是另一个大陆架,考古学家将其称为“萨胡尔大陆架”(Sahul),它包括了如今的新几内亚和澳大利亚,但大陆架的大部分地区已被海水淹没。

图2第3章提到的从远古时期到冰期晚期的早期东南亚考古遗址

Yellow Sea :黄海

Japan :日本

Yangtze R. :长江

Pearl R. :珠江

Tonle Sap :洞里萨湖遗址

Pacific Ocean :太平洋

Borneo :婆罗洲

Makassar Strait :望加锡海峡

Sulawesi :苏拉威西遗址

New Guinea :新几内亚

Kilu :基鲁遗址

Indonesia :印度尼西亚

Banda Sea :班达海

Trinil :特里尼尔遗址

Jerimalai :耶利马莱遗址

Australia :澳大利亚

岩心钻探结果表明,巽他大陆架和萨胡尔大陆架包含河流三角洲、洪泛平原和沿海红树林沼泽等复杂生态环境。沿岸居民需要从红树林及其周边捕捞和采集浅水鱼类及贝壳类动物。在某一时刻,他们在就地取材的过程中发明了一些简单的木筏。这些木筏最大的优点就是相对平稳,因此可以作为捕鱼的流动平台。那里的捕鱼活动必定是持续进行的,而且人们使用渔网和长矛来捕鱼,遗憾的是,渔民们的住所已被大海淹没。

大约 5.5 万年前,一只木筏或一条独木舟横渡海峡,到达苏拉威西岛(图2)。如果你想载着货物或一小群人穿越开阔水域,至少需要一只木筏或者某种形式的舷外浮杆独木舟才能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保持稳定。那些远离陆地去海上冒险的人都是专业渔民,无论他们出于什么原因出海,其日常所吃的食物大部分或绝大多数均来自海洋。4.5 万年前,人们乘船穿过班达海的岛屿群到达新几内亚,再以新几内亚为起点,继续冒险远航。如今,我们只能通过散落在洞穴和岩棚的手工艺品镶嵌图透露出的些许线索来了解他们曾经去过哪里。

耶利马莱岩棚遗址位于东帝汶东岸末端,那里一处凸起的珊瑚层与海岸线平行。当澳大利亚考古学家苏·奥康纳(Sue O'Connor)和她的同事在岩棚表层挖掘探坑时,他们发现了石器和 38 687 块鱼骨,这些石器和鱼骨占他们所发现的动物遗骸的一半以上。

人类出现在耶利马莱遗址的时间最早可追溯到 4.2 万~ 3.8 万年前。那里的居民至少食用了 15 种鱼类,其中将近一半是各种鲣鱼。鲣鱼速度极快且非常贪吃,喜欢在海面捕食鳀鱼和其他小鱼。它们经常成群结队地迁徙,游到浅水区,产卵区域的水温一般高于 28 摄氏度。

绝大多数渔民在靠近海岸的地方用钓竿和钓线钓鱼。他们还有一种传统的钓鱼方法:在独木舟后面安装拖钓线,线的另一头是做工精致的倒刺鱼钩。距今 17 000 ~ 9 000 年前,耶利马莱出现了用大型鱼骨制作的尖锐器件,它们被用于制作鱼钩或矛头。

耶利马莱人可能还制作了竹筏。在菲律宾,用竹筏钓金枪鱼的做法甚至仍延续至今。竹筏在海面上形成一个平台,它的阴影能够吸引鱼类聚集在下面,若在竹筏下面挂上鱼饵,则捕鱼的效果更佳。筏钓最适用于捕猎幼鱼,我们必须注意到,耶利马莱遗址的大部分鲣鱼鱼骨就是来自幼鱼。它们可能是被竹筏的阴影和鱼饵所吸引,上钩后再被渔民用棍棒迅速打死。鲣鱼是温血动物,而且死后很快就会变质,所以在那个没有冰箱的年代,捕捉幼鱼对渔民来说更合理些。

3.8 万~ 2.4 万年前,末次冰期寒流处于高峰期,全球海平面下降,耶利马莱几乎变成无人居住的地方。但在 1.7 万年前,海平面上升,耶利马莱重新开始有人居住。在接下来的 8 000 年里,耶利马莱的居民们又开始捕鲣鱼,像石斑鱼和扳机鱼这样的近海鱼类也变得更加重要,可能因为它们生活在浅水区和暗礁,更容易接近一些。或许这也反映出冰期结束后,全球沿海浅水区水温变暖、气温升高的事实。

有着独特角状附属物的鹦哥鱼和独角鱼生长在多礁石和岩石的浅滩中,人们用长矛或小的纤维渔网就可以捕获它们。这两种鱼属于食草动物,靠藻类和植物为食。石斑鱼、鲷鱼和鲹鱼则是食肉动物,所以捕捉它们的最佳工具就是如今常见的饵钩和渔线。令人惊讶的是,耶利马莱遗址只发掘出两种无倒刺鱼钩,其中一种可追溯到 2.3 万~ 1.6 万年前,另一种则来自公元前 9000 年左右。它们是用大马蹄螺的贝壳制成的,这种螺的内部有着厚厚的珍珠质层,如今常被人们用来制作珍贵的珍珠纽扣。在耶利马莱遗址的堆积层中,这种鱼钩恰好与大量石斑鱼和鲹鱼的鱼骨同时出现。耶马莱鱼钩是已知最早的史前鱼钩,但从更早期堆积层的鱼骨来看,传统的手钓技术肯定在这种鱼钩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了。鱼钩需要配合结实的纤维钓线一起使用,这意味着当时的渔民们已经懂得用渔网捕鱼,这种工具也很适合在陆地上捕捉啮齿类动物和小型猎物。

除了捕鱼之外,木筏和独木舟还促进了人口的迁移。3.5 万年前,人们在太平洋西南部的新爱尔兰岛(New Ireland)捕捞金枪鱼和鲨鱼;而距今至少 3 万年的时候,布卡岛(Buka Island)基鲁岩棚的居民已经在捕捞鲭鱼、金枪鱼和其他深海鱼类了。在那段时间里,人们要在岛上建立居住地,就必须在海上航行 130 ~ 180 公里。来自海岸线或水下的鱼和软体动物是这些岛民的主要食物来源。

在岛屿上,陆地狩猎是一种机会主义行为,而捕鱼则成为主要觅食方式,这一点与非洲的情况恰恰相反。遗憾的是,我们无法得知这些岛屿的第一批定居者是谁,只知道他们乘坐独木舟或木筏到达这里,停留了一段时间,有时候在合适的岩棚下露宿,然后继续前进。他们离开的原因也许是当地的软体动物早被采集殆尽,或是他们发现了更好的渔场。无论在这些岛屿还是其他地方,渔民只有根据海洋环境、天气条件及鱼群不断移动的规律制订周密的迁移计划,才能成功捕到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