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独自焦虑的孩子
蒂娜是患童中年龄最大的一个,她总是很焦虑,问题不断,而且有点小题大做,像个“表演大师”。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问题还勉强能够解决,但也有让我们束手无策的时候:有时她感觉恐惧并且拒绝尝试新事物;有时她对自己毫无信心,坚信自己无法办到某些事情,比如演一场戏剧、参加一次考试甚至打一通电话。她被自己的想法所困,认为有些事情是自己无法企及的,而我们又不知道怎样帮助她,怎样让她知道问题是有方法来解决的。
有一天我发现丹没有和其他孩子一样在餐厅吃午饭,而是独自在浴室里用餐。我知道他很害羞,但是我并没有意识到生活对于他来讲是如此难以忍受。他的人生不应该如此。我们必须帮助他,但是我不知道从哪里着手。
凯莉是一个病得极其严重的孩子,生活对她来讲是一种负担,意识到这一点让我们万分痛苦。她每时每刻都在焦虑,她会为搭公车、患感冒、准备考试而焦虑,还会担心自己是否伤害到别人的感情、是否犯了错误。她从来都没法放松,总是保持高度戒备。她每天都在反复确认每件事,确保一切妥当,好像这是她的全职工作。我们要如何说服她,让她适时地放轻松呢?
马蒂并不是个焦虑的孩子,并且各方面表现都很好。当某天晚上他走下校车,在所有孩子面前说“我做不到”的时候,我惊呆了。我知道他被失眠困扰,这对他来讲是很丢脸的事情。我要如何帮助他克服这个困扰呢?
20世纪最卓越的儿童文学家、教育学家苏斯博士(Dr. Seuss)说:“树不能说话,所以我要为它代言。”焦虑的儿童正在默默地忍受着痛苦。现如今,越来越多成长中的儿童迫切地需要我们的帮助。不管怎么说,焦虑表面上并未造成极大的影响,他们并没有拖我们的后腿。在大部分时间里,焦虑的儿童在面对同伴、教师以及家长时表现得都很好。他们的目标就是获取他人的信任,并且避免受到伤害。一些儿童并没有意识到他们正在焦虑,他们觉得生活本来就该是这样的。还有一些儿童知道自己与其他人不同,但是他们不想让别人发现这个事实。很多孩子都被认为是聪明的模范生,他们为了不被人发现自己的不同,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不知道这种做法并非长久之计。一个试图隐藏焦虑的儿童,就好像是划过平静湖面的天鹅,水面上波光粼粼,一片宁静,而水面下却翻腾阵阵,这个过程是令人无比疲惫和极难忍受的。这些孩子的想法被焦虑困扰着,不能正常生活。他们觉得求救无门,但事实上他们还有其他选择,比如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指导改变现状。这些孩子需要我们的帮助。当家长理解了焦虑的运行机制时,就可以教给孩子们这些人生中必修的课程,将他们从焦虑的生活中解救出来,进而改变他们的世界。
虽然我在多年前就开始构思这本书,但是新世纪的诸多不幸反倒成为一种契机。这些不幸让人们的情感处于一种超负荷的状态,曾经在我头脑中的这些想法突然紧密地与之联系起来,这让我更加关怀儿童。当我们自身的情感被越来越多的纷扰牵绊时,孩子的需要自然就越来越被无视。然而,这种无视一点好处也没有,无论是焦虑本身,还是产生焦虑的可能情境一直都存在着,且不可能自动消失。因此,我坚信我们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青少年焦虑预防的重视程度上。对于9~11岁孩子的焦虑情况,我们都了解哪些呢?我们发现,让孩子表达出他们的焦虑是至关重要的。需要考虑的因素有:
· 超过13%的儿童会受到焦虑症的影响,这是现今最普遍的儿童的精神状况。事实上,20世纪80年代的学童比50年代的精神病患还要焦虑。
· 没有经过治疗的焦虑是不会自愈的,并且焦虑的状况会不断恶化,会进一步对心脏、免疫系统及呼吸系统等功能造成不良影响。
· 焦虑症在成年人心理病症中所占的比例最大。大多数患有焦虑症的成年人报告说他们的症状开始于儿童期。
· 美国在焦虑症方面每年花费423亿美元,主要用于残疾、住院治疗和医疗保健等方面。
· 焦虑症是治疗效果最明显的精神疾病。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安全、有效,并由实证研究所验证的治疗方法。
我们有理由相信,家长可以承担教导儿童克服焦虑的工作。首先,家长要学习相关课程,这正是本书的写作目的。通过学习,家长将会了解焦虑的方方面面,包括它的作用原理以及逐步降低焦虑的方法。当家长了解了焦虑形成的原理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法时,他们就不会感觉束手无策,不会被孩子铺天盖地袭来的恐惧和焦虑所淹没。通过学习,家长可以将简单的应对策略带入日常生活中。这些策略将会帮助儿童做好准备,当面临强大的焦虑源时,儿童能够凭借自身能力去成功应对。
严肃地对待工作并不总是意味着保持严肃的论调。大家将会在本书中看到,我们试图使用各种创造性的表达方式,目的就是要让儿童接受和理解我们所说的。想想战争期间关于药品的广告,他们使用睿智的、创造性的,甚至是幽默的方式向大众传达信息。这场针对焦虑的战争也同样如此。
对于家长来说,最重要的一课就是不要从表面上理解焦虑。焦虑有其两面性,有时候它是一种理性的声音,在紧要关头可以帮助我们。同时,焦虑又是一个无情的夸大者,它令事实扭曲。对于焦虑的儿童,夸大扭曲的处事方式是他们遇事的默认反应。对这些孩子而言,他们的担心貌似很有说服力,但事实上这些担心独立于现实而存在,两者之间并没有交界。克服焦虑意味着挑战他们的习惯性思维,并且形成另外一种反应,这种反应与理性声音直接连通,通过这种方式与事实互通,将原来夸大的危险降低到一个可控制的范围内。家长可以鼓励孩子进行自主思维,这样可以开辟一种新的可能性,让孩子自发产生怀疑,主动出击克服焦虑,而不是被焦虑所困。这就要求家长在实践中应用认知行为疗法,这种方法可以简单地应用到家庭生活中。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家长要鼓励孩子倾诉焦虑,无论这些焦虑有无意义,要让孩子感觉到倾诉焦虑并不会带来麻烦,就好像交流数学题一样简单,这将是一个好的开始。
焦虑症的治疗效果鼓舞人心,它是最容易治疗的精神类疾病,认知行为疗法是我们最有力的工具。数以百计的研究结果支持了成年人焦虑症治疗的有效性,近年来更多的实验证明此结论亦可应用于儿童。儿童可以克服他们的症状,并且在治疗结束后,治疗效果可以长期保持。儿童可以学以致用,将方法融入日常生活之中。正如来自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焦虑症专家约翰·沃尔克普(John Walkup)博士及戈尔达·金斯伯格(Golda Ginsburg)所说:“对于一个‘从出生甚至在子宫里就开始焦虑’的孩子,通过治疗,观察到他在‘气质和人格’方面发生实质性的变化,这一过程是非常激动人心的。”
过去,焦虑的儿童往往把焦虑忽视掉,更不妥当的处理方法是将焦虑封存,让自己继续保持恐惧、害羞,甚至对此习以为常。毫无疑问,我们对儿童焦虑的看法往往来自对自身焦虑的无视。在我的办公室里,很多家长谈到他们并没有意识到焦虑的存在,没有想到日常生活中的“正常”的焦虑和烦恼,到了孩子那里就演变成了一种焦虑障碍。家长并不知道他们自身对于焦虑也是有易感性的,而孩子很有可能就遗传了这种倾向,这样两代人就会围绕着相同的内容产生焦虑。现在我们可以应用一些方法来打破这种怪圈,例如认识焦虑功能异常的真面目,并且学习克服焦虑的有效方案。